<p class="ql-block"> 三、出民工</p><p class="ql-block"> 出民工是在我们那个知青年代,对各级基层组织响应政府的号召,派出精壮劳动力参加当地大型水利建设工程劳动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每年入冬以后,农田里的活儿渐渐少了,我们女知青主要是做一些拔刚草、搓草绳的劳动。刚草是我们那里芦苇下生长的一种草,刚柔结实,适合搓成草绳,再用草绳将芦苇编成栅栏,用于开春播种时给育苗床挡风,这是全年最轻巧的活儿。</p><p class="ql-block"> 男知青这时就要承担出民工的劳动任务,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一个月。听说由于工地上人多无处住,他们每天就住在当地学校的教室里,睡在厚厚的稻草上,室内不能生火不敢抽烟。睁开眼就上工地干活,回来吃口饭倒下就睡,期间不剪头发不洗脸,等完工回到青年点,一个个蓬头垢面、脸黑身瘦,头戴一顶旧棉帽,身穿一件破棉袄,腰间扎个烂草绳,远看就像一群乞丐。不过休整几天后,他们就会满血复活,重新充满力量,这可能就是青春的能量!</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冬天,男知青们大多又岀民工了,没几天有人带回了消息,说工地上知青冻的不行了,希望在家的知青能够帮助他们。于是,连里号召我们女知青献毯子、被褥支援前线的知青战友。我们也是二话不说,立刻拿出我们的被褥借给他们用,那年代谁都没有多余的被褥,我们女知青就俩人挤着用一套,另一套拿出来应急。</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方又传来消息,这回不是物资支援而是人力支援,男知青不够用,只能派女知青上了。于是,连里又派了十几名身强力壮的女知青上工地支援,我便成为了其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那天早晨,我们打好行装,坐上连里的大马车赶往新立农场水利建设工地。刚开始坐在马车上我们还兴致勃勃,但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受不了了,冻腿不说这脚都快没知觉了。赶车的老农王大哥告诉我们下来跑跑,要不脚就冻坏了。于是,我们几个人下来跟车跑一会儿,全身暖和一些了再换别人下来跑。就这样我们坐坐跑跑终于来到了工地。还好,我们女知青被安排在老乡家里,有热水、热炕头,比男知青生活侍遇要好很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来到工地,哇!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劳动场景,到处红旗招展、人头攒动,几千人集中在一起劳动,跟纪录片电影演的一样。在人海中终于找到了我们的队伍,男知青们看到我们女知青赶来支援都异常兴奋,更是卯足了劲干,只见他们有的手握钢钎、有的手持铁锤,一下一下的砸碎冻土块,然后,我们女知青两人抬一付担子,将冻土块运送到土坝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一天下来我们的肩膀就压肿了,只能换着肩膀接着干。</p><p class="ql-block"> 但有点尴尬的是干着干着总觉得裤腿凉嗖嗖的,晚上回去一看原来棉裤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只好偷偷的缝上,第二天劳动又裂开了晚上又得缝上,烦死了!原来我们城里的姑娘不喜欢穿大裤裆的棉裤觉得难看,当我们抬担子时一蹲一起一用力,“咔嚓”一声棉裤开了,多亏外裤够肥大没露出洋相,否则,这活儿真没法干了,丢死人了!这才真正的体会到为什么东北农村妇女喜欢穿大裤裆棉裤,干活方便!</p><p class="ql-block"> 在工地劳动休息时,我一眼看到放在地上的大铁锤,用手拎了拎,还行!我拎起来了,便想像男知青那样打几锤,可没人敢给我扶铁钎,怕我没准砸在手上。其实,我也是真的没准,那不仅是力气活还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干的,还是老老实实抬土吧!就这样我们在工地干了一个星期,顺利的完成出民工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唯一一次出民工的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民工的不易,敬佩我们连里那些男知青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是他们在严寒的冬季用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筑起一条条水利工程大坝,保证了盘锦水稻的年年丰收。在盘锦农业水利发展的历史上,应该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为他们的奉献点赞!向他们的青春致敬!</p><p class="ql-block">文字:陈秀儿</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