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活本来就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当你遭受了肉体上遍体鳞伤,又不得不承受精神上的万般蹂躏和罪恶痛苦后,忽然顿悟:“生活其实简单到吃喝拉撒睡,简单到油盐酱醋米。所谓的复杂只是社会影响强加在你思想上的负担和表象罢了。”观念一变,万事轻松。就如现在的年轻人:“我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又为什么要买房子?”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只不过是陈旧观念下的过眼烟云,如果一味的坚持那就是愚昧,不但害人害己,还会身心俱损。我不是鼓励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子,只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因人而异罢了,万不敢强人所难,打着肿脸充胖子,只抱着什么传宗接代,福荫子孙,万世春秋的愚蠢观念不放。死后还是免不了黄土埋身,千金散尽。有人吃一碗面高兴了一整天,有人吃着牛排喝着红酒愁容满面过了一整年;有人过年回家租豪车花了几个月的工资只为博得别人的赞美,有些人穿着廉价的衣服,开着几万元的车只顾着自己的生活从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还有些人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搭上了父母的积蓄只为了在城里有一套钢筋水泥的笼子,而后的生活吃也不敢,穿也不敢,甚至回老家都失了底气。生活已经不是生活,只能叫活着。可见有些人一直奉行的某些陈旧观念害人不浅。</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个愿意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的老男人。我希望和那些新兴的人类(00年以后)交谈以获得与新社会接轨的资本。我也喜欢看一些新鲜的玩意,比如:新的玩具,吃食,网络词语,书籍。以了解社会的变化之处。我觉得人的观念不要守旧,一定要变,要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愚昧的守旧只有死路一条。我说这个话可能对多数人来说有些夸张,但就我目前的工作性质而言是有过之而不及,因为我整天面对的是一些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他们思想的活跃程度岂是我这样一个老男人能赶得上的。我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接受更多的新事物才能跟得上这群新人类的思潮,要不然我就是一个被out掉的老年人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前半生里,我始终保持着我的简单和童心不灭,我才不管那些陈旧观念下的“清规戒律”,我想着去做正确的事情,有益于发展的事情,劳民伤财,取悦于人,陈旧迂腐的事情我一概拒绝。有时候也得罪了一些人,让别人觉得不爽,最终也没有落下什么遗憾,还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就比如:我从不提倡我的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等。我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疏导,和学生交朋友,掌握他们的新思潮和心理动态,勇于接受这些新人类的新观念。深入观察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发达的大脑,既然有了发达的大脑那么人的思想和意识也决定了一个人大部分的行为方式。我先学会接受我的学生,接受他们的思想,接受他们的行为方式,把课堂上要讲的参透到生活日常,渗透到他们的兴趣中,激活他们接受知识的潜意识。他们看起来很快乐,事实也很快乐,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是可以让人更容易适应新社会的东西。学生在学习时思想上容易接受,自己还快乐。教师不用教,学生进步快。要做到这些,有一个很关键的前提是:你必须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活力的个体,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紧固这个有思维,有活力的个体,不能像农村打护基(泥胚子)千篇一律。教育要激发思想,解放行动而不是紧固思想,束缚四肢。我们的学生现在是啥也不能干,也不敢干,只能按照别人设计好的思路生活,这样我们永远也培养不出几个诺贝尔奖!</p> <p class="ql-block"> 以前说戒烟难,我看戒手机比戒烟难多了。现在好多家庭的大人下班后的现状是统一的,爸爸一部手机,妈妈一部手机,孩子一部手机,谁也不理谁,各自沉迷。在我看来多数人沉迷手机,最主要的是:生活过得太乏味,没有了方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发现不了生活中美。自我感觉压力大,枯燥,自卑,心里空虚,要寻求一时的寄托和安逸,手机就成了不二的选择。看起来不但直观,还能时时刺激一下萎缩的大脑,让生活这一潭死水,泛起一点波澜。殊不知这样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首先,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等电子产品会让人的记忆力下降,脑细胞麻痹不活跃,大脑萎缩,做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还会形成眼部疾病,皮肤变得暗淡,衰老。</p><p class="ql-block"> 再一个,如果是孩子,那情况就更严重了。先不说近视眼的的形成和玩电子产品有很大的关系。就孩子的身心健康来说,影响也很大。多数儿童青少年沉迷于电子产品带来的快感,丧失了理想信念,没有了青春的活力和斗志。目光呆滞,大脑萎缩,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有些孩子对手机的沉迷达到了癫狂。我曾就看了二则新闻:一则是某12岁男孩在医院里对母亲脚踢拳打,起因竟是母亲没有让其玩手机;二则是某14岁女生在街道对母亲狂扇巴掌,起因竟是问其母亲要买手机,母亲不允。我想这些孩子绝不仅仅是个例,在全国还很多。孩子心理已经变得畸形扭曲,你敢说孩子的这些行为和大人没有一点关系吗?如果没有大人对手机狂热的引导,孩子怎么可能对手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最后为了玩手机六亲不认呢!就算是动物,你只要从小进行良好的训练和引导,它也会变得温顺,懂得感恩,更何况是懵懂入世的人呢!孩子为什么会性情暴躁,沉迷于手机?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大人该沉思的问题吗?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你在刷视频,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你在打游戏,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找你倾诉时,你还在看手机。孩子一步步被推进了自我封闭的世界,推向了手机,推向了万丈深渊。孩子小的时候自我意识差,生活能力差,你还体会不到的封闭世界,等到了稍大一点就会目中无人,我行我素,难以约束,稍不注意就是离家出走,鸡飞狗跳,要死要活。这个时候,把希望托付给了学校,老师一样的无计可施,怪谁呢?自己种的因,终究还要自己去尝果。</p><p class="ql-block">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却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所以多陪陪你的孩子,多带他们去户外走走,这个世界的美好绝不是一部手机能代替的。如果你生孩子是为了继承你的糟粕,苦难,迷茫,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03年的“非典”吗?国人“抢”板蓝根,板蓝根价格一路飙升。08年日本地震引起核泄漏,不知谁说了一句,碘可以抗辐射。加碘的食盐一度被抢空。我清楚的记得有新闻报道:一对老年夫妇,到超市抢到了一大袋子食盐,还在网上晒了晒。最后市场食盐供应充足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一盐难求”,这对夫妇又不得不把手里的食盐低价分给亲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年12月以来,伴随着防疫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到来,全国又掀起了“抢药潮”。不到一周各大药店的发热,感冒类等药品被抢购一空。药品价格一路飙升,某芬和某温药品更是一药难求。全网各种小视频开始“晒药”。然而那些真正需要药的人却买不到药。就我住的小区来说,有许些妈妈,孩子感染后在群里“求药”,孩子高烧,母亲难受,全家人急得团团转无计可施。而一些人家里药品成堆,刷着小视频看其他人无药可求的尴尬。我想那些人此刻的心情肯定是有些洋洋得意,又有些沾沾自喜,各种庆幸自己屯到了药。更有甚:一对老人,又是一对老人。买了四十多盒的某温胶囊,每天吃一些,说是可以预防感染,还在小视频上晒出了成就感。这时有人跳出来说:“要加快药品生产。”于是某权威调查显示:“全国生产的药品已经够三十亿人服用了。”那怎么还缺药呢?我们真的缺药吗?其实我们不缺药而是缺德。那些恶意囤药的人,当你们看到那些真正感染的人由于缺药而又买不到药失去生命时,你是什么感受?还有那些倒卖药品的“黄牛”十几元的某芬药买到了上千元,你又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段,我们真的没有一点人性可言么?我们什么钱都要收入囊中吗?这样的钱花起来它不烫手吗?还是我们的道德已经滑坡到令人发指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他把人的劣根性写的淋漓尽致。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据说是因为医药可以治愈肉体上的疾病,却医不好中国人的思想上的顽疾。我曾拜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药》,不止一次。人血馒头不仅表达了人们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行,更是表达了人性的冷漠,残忍,利用他人的不幸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无论任何时代,总有那么一群人内心是黑暗的,即使太阳再大也照不到。他们总能为自己一些畸形的心理找一些理由,他们用一些令人憎恶的行为引起大多人的不幸和反感。到最后只能退到世界的角落,一个太阳永远也不去光顾的地方。他们一生自私,自利。从小便被包装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这种利己主义慢慢渗进了骨髓,开水都烫不掉了。甚至他们的后代也是如此。或许人类的悲伤并不相同,面对别人的不幸,有的人只觉得是一种吵闹,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p> <p class="ql-block"> 老人言:“交财遇事显人心。”你没有经历过,你永远不知道你对面站的是个什么东西。或许昨天还在把酒言欢,称兄道弟,今天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p><p class="ql-block"> 人性的道德,永远赶不上物质的发展。有人为了个人利益编造谣言唯恐天下不乱;有人为了彩礼漫天要价,玷污了爱情;有人为了争家产,兄弟姐妹之间,冰刃相见;还有人沉浸在网络的灯红酒绿,风花雪夜,抛夫弃子或是抛妻弃子,终究落得个孤家寡人,凤只鸾孤。</p><p class="ql-block"> 终其一生,堆金积玉怎样?家徒四壁又如何?生活无非还是吃喝拉撒睡,油盐酱醋米。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一片狼藉,而你羡慕的或许正是别人厌倦的。最多就是站在这山看那山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一片阵地,切莫让“杂草丛生”,污秽不堪。</p><p class="ql-block"> 愚味侵蚀了我们的生活,时间改变了我们的心态,社会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后来,我们发现又回到了原点,那么早早那些拼了命的跌绊又是为了什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