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拾华堂内金石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文/李宗奇</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span class="ql-cursor"></span></i></p><p class="ql-block"> 兴庆公园不远处有一小区,名曰“兴庆御园”,曲径通幽,闹中取静。楼寓三单元有个“拾华堂”,主人便是张鉴宇。</p><p class="ql-block"> 2003年的某一天,我去看少黙老,临别时夫子送我一本书《华阴瓦当欣赏》说,你认识张鉴宇吗,我说不认得。夫子说,小伙有些才,字写的好,搞瓦当收藏的。我翻书细阅,沉思良久,直至2007年,我才与张鉴宇结缘,打眼一看,哇——青年才俊。近五年的空档,不能说无缘,而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错位。</p> <p class="ql-block"> 鉴宇出生于大荔县北白池村张姓人家,书香门第,祖父好翰墨,会占卜,乐施善。父亲在物理教学之余喜爱丹青,早年曾问艺于石鲁、“二蔡”,穷数年积沥,笔下的花鸟画尤其瓷画颇具清末民初文人画的遗风。鉴宇之名,有些玩味,鉴乃镜,宇乃天下,父亲起名之意就是期望他立身为业,要时常用镜子照照自己,取长补短,奋发有为。鉴宇天赋异禀,铁骨柔肠,少年苦涩而好艺,青年奔波而刚毅,中年奋斗而理性。言谈举止既有坦诚率耿的胸襟,亦有飞蛾扑火的天真,更有敬畏苍生的悲悯。虽然眼睛容不得沙子,却让善良与正义宅心,文化抱负与家国情怀由迹迹斑斑到烁烁闪闪。</p><p class="ql-block"> 小溪流久了会成河,河水延伸了入大海。鉴宇14岁时书法习作“风华正茂”就入选《陕西农垦系统书法展》,30岁那年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32岁加入中国书法家協会。现任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副主任、终南印社理事。 鉴宇在从艺的道路上,临碑拓,抚瓦当,读名书,识名师,研书艺,苦心志,经历过的苦涩、痛楚、辛酸与无奈,只有艺术与他知道。记得有位美国伦理学教授历经数年终于发现了“回声”的本质:“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的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自己全然不知。”鉴宇的书法,无论小揩、行书还是篆隶,格调高,气息古,有庙堂意味。其小楷以魏晋墓志为貌,参以行草笔意,其相俊逸而劲健,清明而禅意; 其篆隶古朴厚拙,既有摹砖弄瓦的体悟,又兼有少默老的翰墨遗韵。鉴宇的篆刻,追秦摹汉,古质的意趣,又得黄牧父之简净。</p><p class="ql-block"> 在长安艺术圈里,鉴宇是个热心人。他曾在全国、省市报刋杂志上发表过评论书画家丁文德、修军、王庆伯、张之光、邢庆仁、遆高亮、吴振锋、陈泽秦、卫俊秀等人的评介文章,并出版有《华阴瓦当欣赏》一书。他常说,艺术是一朵苦菜花,能为师友发点声音,也算一种善举。</p> <p class="ql-block"> 2008年4月2日晚,陕西电视台再一次出现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在片中当他看到曾经在此工作数年的华山时,顿时热血沸腾,激情难抑。顷刻间,他移坐书案,以毛笔行楷向时任省长袁纯清“上书谏言”,以奥运会中国印为宣传导向,在北京进行“中国印问源在秦汉,中国历史文化在长安”陕西旅游推介大型活动。从邀请奥运冠军游陕西、赠蓝田玉“中国印”到强化“上华山、去壸口、看兵马俑”的旅游热线。洋洋千言宣示着“看奥运会、赏中国印、问印祖源在陕西、观华山景送中国印”的旅游活动主张,可见其心系地方文化的一片热心。</p><p class="ql-block"> 如今,社会进步了,城市化的进程使春和景明的农村变得令人挂牵。过去,写春联都是农村有文化的老先生所为。当下,农村有文化的老先生也有了商品意识。鉴宇看到农村的“春联变味”时,即从2008年春节开始,在安徽定做“拾华堂”专用春联纸,並由左右、蓝点工作室设计有“凤翔脸谱”的专用春联袋,坚持年年写春联,送乡党、送同学、送朋友、送同事、送亲戚,一气恒持十五年,书写春联近三万幅。作为一介书生,这种敬畏苍生的民本情怀和祖根意识值得伸出两个大姆指点赞的。</p><p class="ql-block"> 时间是位健谈者,它会向我们解释一切。对真正的艺术家而言,他的初心正是不接受时间的僵卧,而是在名利与喧嚣之外培育着自己更广阔的道路,让岁月在心灵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