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疫情过后的许昌,一派祥和气氛,原本冷清的大街上,又有了往日车水马龙般的烟火气,又逢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的临近,适逢胖东来天使城开业,潮水般的人群都涌向了胖东来,春节期间,天使城更是人头攒动,十分拥挤,为了保障顾客的安全,不得不采取了限流措施,反而使许昌中心的春秋楼景区略显清静,让我有时间游览了春秋楼景区,感受了三国名将关羽的赤胆忠心与大义。</p><p class="ql-block"> 许昌春秋楼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文庙前街,面朝春秋广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许昌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许昌,虎视天下,运筹帷幄,图谋霸业。大兴屯田,广纳人才,下令求贤。数年间,猛将如云,文臣如雨,许昌成为他们抗衡蜀、吴和最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曾以关公宅,关王庙,武安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帝庙称之。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春秋楼创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间,曾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建筑规模逐步完善。后毁于战乱之火,如今的春秋楼是一九九五年筹集一千五百万所修复,保持"两院英风"的格局,外院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刀印楼;内院为园林建筑风格,有甘糜二后宫,问安亭,水榭,挂印封金堂。</p><p class="ql-block"> 关羽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字云长,本字长生。美须髯公,人称美髯公。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熟读《左氏春秋》,有深谋大略。好《左传》,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人们都熟知的“桃园三结义”,的典故,正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后人只所以建庙宇敬拜关羽,正是他的大忠与大义。关羽兵败下邳,被曹操所俘,曹操也是位爱才若渴的人,他对文武双全的关羽非常赏识,许以关羽高官厚禄,美女,关羽忠心耿耿,不为所动,将曹操所赐宅园一分为二,自己住外院,两位皇嫂住内院,每日早晚问安,这是他的大义。关羽“身在曹营身在汉”,在得知兄长刘备的下落后,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单刀匹马保护两位皇嫂千里寻兄,以他的忠心演绎了一段千里走单骑,“过五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斩六将</span>”的传奇,这是他的大忠。正是他的大忠与大义,而且武功高强,被后人尊为“武圣”,与“财神”。古人经商理念为“不义之财不可取”,汉代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传》中写道:“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这段话中看出古人认为不符合道义的财物不应该要。但关羽在曹操处时,被曹操封为“汉寿亭候”,后来决定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关羽临走前将历次所受赐的金银物资全部封存起来,将汉寿亭候的大印挂在堂上离开,此事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封金挂印”。做生意最讲究诚信两字,关羽在曹操处时不忘刘备,时刻准备离开,对刘备忠诚;受用曹操金银自觉不应接受不义之财,离去之时金银大印皆归还,且华容道放曹操离开是对曹操讲信义,这种精神为商道所推崇。</p><p class="ql-block"> 在现今的商品社会中,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不讲诚信……比比皆是,与关羽的大忠与大义相比,这种精神更为难能可贵,也更具有现实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