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使新学期开好头、起好步,江左镇五里头小学全体教师于1月30日(正月初九)下午相聚云端,开展了新学期集体备课展示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集体备课展示活动进行的3个小时中,老师们耐心说课、认真倾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握课堂重难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业布置富有创新性等。</p><p class="ql-block"> 本次集体备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正月初七至初九,每人备一节课。第二阶段,正月初十至十三,任课教师整理全册书课件,并进行二次备课。</p><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会的目的,让任课教师上好下册书的第一节课,理清教学思路,为新教师提供可直接使用的教学资源。</p> <p class="ql-block"> 余果老师讲授《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是一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识字课文,课标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余老师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采用多种方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最终准确识字。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尹晓燕老师讲授《古诗二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二首》之《村居》,尹老师从描绘春天的四字词语导入春天这一主题,使同学们了解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春天,接着进入第一课的学习。先解决生字、词语,再泛读诗句,划分节奏,然后品析诗句,了解作者,最后学写生字,背诵全诗。</p> <p class="ql-block"> 王贞婷老师讲授《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是学生在操作、观察、分类等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概括总结出来的,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化),再到自己探究得出结论(形成概念),这条先建立表象再形成概念的认知线索,符合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合理。</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开始创设的“分奖品”的情景和课堂结束时提出“生活中有哪些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方法处理身边问题的应用意识。</p> <p class="ql-block"> 冯亚豪老师讲授《古诗三首》中的《绝句》,这首诗从写“融”、“燕”、“鸳”、“鸯”等生字入手,要求学生会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作者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三个目标入手。</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冯老师利用一些春日美景的照片,采用借助注释法,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并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诗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 李洁媛老师讲授《四时田园杂兴》,这是范成大在辞官归乡之后写的一组组诗,共六十首。课本中的古诗即是选自其中的一首。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朗读,熟读成诵。</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古诗,并配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带着理解记忆。</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出示田园风光图片,谈话切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诗题。</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通过抓住重点词突破使同学们说出诗题含义,了解诗人范成大。完成这些之后进入初读古诗,通过让学们听看朗读视频,让学们熟悉古诗并自行划分古诗节奏并对照课件订正,完成之后继续练习读古诗并找出故事中的景物。</p><p class="ql-block"> 接着让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去自主解读古诗的大意,学生们通过自身的读、思、悟去感知古诗,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形式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p><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概括主题,完成课堂演练来巩固学习。</p> <p class="ql-block"> 李晓英老师讲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的难点是图形平移距离,要掌握两个关键要素:1、找点或线,找图中的关键点或线。2、数格,数一数这个关键点或线移动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p><p class="ql-block"> 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平移,通过自主指导,让学生知道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最后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平移距离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王会巧老师讲授《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这一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以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主线,读、品、解三步走,前面扫除字词障碍后,多方式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联系生活经验、插图等整合感知三首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p><p class="ql-block"> 然后学习第一首,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感受作者的赞扬之情。</p> <p class="ql-block"> 李鑫老师讲授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让学生观察天平的作用,通过天平称量物体的多少。在天平左右两边分别放上物体和砝码,对比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多少。</p><p class="ql-block"> 在使用天平中称量物体大小多少,让学生列出等量关系。使用图片讲解等等式和方程的区别,最后进行课堂练习。</p> <p class="ql-block"> 张佳老师讲授《北京的春节》,这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加见识,文章简洁生动,文质兼美。 </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课文脉络,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让学生由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为后面分清内容的主次,深入学习课文详写部分等做好铺垫。通过这样的设计,以读为主,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 王旭丹老师讲授《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统计图。它的特点和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然后出示例题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无法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最后,出示自学讨论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图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每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p><p class="ql-block"> 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真正的读懂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有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清晰,透彻,使人看上去一目了然,便于观察。学生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能力目标也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 在巩固运用阶段,设计了三道练习题,是考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教研是一所学校的常态化工作,以研促教,教研结合。在集体备课中提升,打造高效课堂。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收获希望、收获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