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r>昨夜里偶然又翻开了搁在书架上久封未动的宋词三百首,把玩式地品读了十几首。品来品去,依然只有北宋苏轼(东坡)的形象一直在脑海中往来反复。<br> 许多年前就开始崇拜这样一个宋朝的文人,只是因为他有广范而出众的才华。无论是他的书、画,还是诗词、文赋、在北宋文坛上都堪称是那颗最耀眼的星辰。其实一千多年来,喜欢苏轼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浩然正气的苏子瞻,也不可能拒绝“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温和多情的那个苏东坡。更不会对“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样浪漫、超脱的坡仙生产生半点厌恶之情。<br>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正如杨慎在《临江仙》中写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春秋战国到满清民国,两千多的历史文明中不知诞生过多少优秀的诗人,我们平常百姓能记住的古代伟大诗人大概就是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元、明、清三代几乎更是数不出几个像样的大诗人来。但 我 们为什么就是喜欢这样一个在官场上颇不得意,一贬再贬还贬的苏东坡呢?我想,这个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化艺术上取得的过人成就,更可能是因为他赋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般的豪迈之气与“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样的平和恬淡的人生态度。<br> 东坡先生的才情与德行是成正比的,对人生的态度也是乐观豁达的。我有时就想,如果我生活在宋神宗、宋哲宗时代,并且做了京官,但被朝庭先贬谪到黄州,再贬到惠州,之后又贬到儋州(海南岛),我会不会就身死在儋州了呢?也许,重贬到惠州就可能郁郁而终了,更不用说在文学艺术上能有他那样的卓越成就。中国历史上被贬谪的文人政客数不胜数,能有苏轼这般情怀与担当的文人政治家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br> 苏东坡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全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说的的全才不只是说他有多方面的才华,而是因为他这些才华都是顶尖的。他在徐州任知州时就表现过一个政客的大情怀与大担当。那年黄河发洪水,水势汹涌,徐州城危在旦夕。苏轼以己身为表率带领官兵与士农工商一起修筑工事,拒洪水于城外,使徐州城的百姓免遭了水灾之厄。由于他在水利方面的杰出表现后世把他又定格为一位水利专家。他后来虽然被贬官,却不能说是他的政治水平不够。当时名宰王安石正在实施他的革新变法,苏轼是持有保守思想的政治家,他曾提出了很多反对建议。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就是因苏轼一干反对王安石的“熙宁变法”的政客们演绎而成的,苏轼因此入了大狱,还差一点丢了性命。在那些君主立宪的封建王朝里,忠正的人总会遭受一些挫折,这也是极为平常的事情罢了。<br> 无论岁月怎么流逝,我们肯定不会忘记他的那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诗就是如此的清健高雅,又极赋人生哲理。他的诗作同他的作词相比自然有着一丝的逊色,但放在整个大宋王朝里依旧是光彩夺目,挤身前列的。从他的庐山之诗中我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看人看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之所以成了千古名句,就是在于它折射出一种哲学的光芒。<br> 苏轼的词在当时和后世称之为苏词,他是开创豪放词派的一代宗师。《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定风波》......有数不胜数的佳作被后世永传。他的豪放词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就是最著名的一位豪放词人,南宋将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当时大名鼎鼎的名士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都是他的门生,这便是有名的”苏门四学士”。<br> 几年前我曾作画《赤壁夜游图》,就是在读了苏轼的赋文《赤壁赋》之后应兴而作。当读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我一时灵感顿起,心中便有了一画。苏轼的赋文,我也只读过这一篇,然而就这一篇就让我对文人山水萌生了大爱。我在画作《赤壁夜游》中画了苏轼、佛印和尚和那个怕老婆怕得古今闻名的陈季常,舟尾再画了一个艄公。我知道当年苏轼刚贬到黄州挂职小小的团练副使,人微身轻,交结不广,但我硬是不想把杨世昌、张怀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画上去,所以才换成了苏轼两位名声更响的好友。<br> 苏轼在书法上的巨大成就使他被推选为 “宋四家”。在三百一十九年的大宋王朝里,擅长诗词书画的文人墨客从朝堂到江湖真不知有多少万人。而苏轼能做到万里挑一,绝对是有过人的天赋。能与他齐名的就只能拉出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人而已。他的行书有传世代表《寒食帖》,被誉举为天下第三行书。书风直接影响其弟子,同时也是北宋著名诗人与书法家的黄庭坚及历代书家。他在当时提出书法崇尚笔意和趣味的新思路,在唐人尚法的书法理论下另辟蹊径,开创了宋代书法的新格局。<br> 至于 苏轼的散文,天下人皆知有“唐宋八大家”,然面有巧的是,他又位列其中。唐代与宋代合起来600年,唐朝只有韩愈,柳宗元两位入选,在入选的另外六位宋朝散文大师中,苏轼一家三父子就夺走了半壁江山。这样一门三名士的人家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论成就之显赫,恐怕也要首推青城山之苏氏了。<br> 苏轼的画画得并不漂亮,只是在绢本上涂抹了一些墨。很多人就是看不出好在哪里,那是因为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中国传统的绘画与后来的西方的写实油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画种。东坡居士的传世画作并不多,只有《潇湘竹石图》和《枯木怪石图》。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如儿童邻。”的艺术观念,意思是说,如果你认为画出来的东西要跟现实自然中的物象一样,那么你的见识就跟儿童一样幼稚。他的绘画艺术理念是以求神似,有形无神,恰如人之枯骨。他主张作画先求神采,再以形象辅之,自然就形神兼备了。其实中国画自魏晋发展而来,在隋唐得到较高发展,到两宋时代已进入了巅峰。而苏轼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拓宽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情抒怀的文人画在文化内涵上和艺术格调上都高出了精细华美的院体画。元代人在绘画路线上就继承了苏轼的文人画路线。元人在抒发胸中逸气和笔墨锤炼上的表现都受到了苏轼的深远影响。<br> 诗词书画与文赋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他在厨艺美食方面的才能当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据史料记载,苏轼的厨艺也是超越常人的。用现代的话来他,他就是宋朝的美食家。必经历史久远,我们暂不去深挖哪些与他有关的菜品与美食,我只知道天下有名的“东坡肉”一定跟他有有着一丝一缕的关系。<br> 苏东坡,正如他的文学艺术成就一样,面面俱到,处处精彩。他在开挂的仕途中突然迎接狂风暴雨的吹打,在失意中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在风雨中从容不迫地走向他要去的远方。他的高迈与洒脱似一颗世人无法摘取的星辰,他是由许多个有趣的灵魂组合在一起的文人雅士。他这种雅味在于他即食人间烟火,而又独处高楼。他一生的体证正如他词中写的那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br> 东坡已逝千年,我们无以得见他的真容,只有曾经照射过他的这轮明月和万古长江依旧还在......<br> <br><br> 文源堂主人谌秋沅撰笔于癸卯春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