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根曾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是孜孜不倦的追梦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寒假期间,我们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认真同读一本书,追寻着教育的诗意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读教育名著,同做智慧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阅读中,我们边读边思考,交流之时皆风景,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文字间流淌的是触动心灵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老师们一个个心得分享中,能看到读书对每个人的影响,让我们一同享受这份心灵的洗礼,感受这份内心的丰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关注课堂里的革命。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简单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联在这种关联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简单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教室是润泽的,那必须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教室是滋润的,那必须是丰富的,有暖阳,有清风,有山泉,有明月,更有鸟语花香。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和极大的尊重。在这样的教室里呆久了,那无论是肌肤还是心灵,都是水灵灵的,一个个被润泽的老师和学生,都享受着那里的空气,因对方而收获着,都滋滋润润地成长着。我很是赞同,这也是一向以来追求的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薛思琪</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记得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便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佐藤学先生的大名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当我打开书之后,瞬间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所启迪与引导。同时佐藤学先生平易近人、求真务实、踏实肯干、勇于探索的高尚人格也令人折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让学生自己评选“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我想这本书中“倾听”的教室告诉我“怎样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想,那就是老师淡化角色意识,走近学生,俯下身子和学生平视,拉近空间距离,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给学生交流与思考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大放异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以为,只要让每个孩子大胆发言,展示自己,他们的能力便会不断得到提升。实际上,倾听,才是学生学习中最关键重要的行为,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健全的。倾听,比发言更重要。那么同样的,“在教室里,凡是有不好好听取别人发言的学生,肯定有不认真倾听每个学生发言的老师。”“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不无道理,可见老师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是多么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本书不止是关注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发展,从源头进行改革,这是一种由内到外的转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黄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读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不管书中哪一个章节,我发现总有一个词语—“倾听”,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看到这段话,我再一次反思了自己的课堂,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所以在课堂中不要只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更应该关注认真倾听的孩子。想要孩子们学会倾听,那么课堂中我真的“用心”倾听了吗?回想在课堂上往往只想听自己想要的答案,从而忽视很多意外的“惊喜”,久而久之便伤害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说到:“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师应当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孩子的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倾听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也会变得丰富起来。让所有的学生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教师学会了倾听,学生才会倾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 <span style="font-size:15px;">——卫晓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读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我总在反思:我应该怎样做教师?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在教室里?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让我深受启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现其主体性,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也不是保持身体端坐,而是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课堂学习和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尽情地释放自己,调动自己的各个思维感官,把自己融入整个课堂,融入整个群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从相互倾听走向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互惠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切磋,丰富学生原有的经验,深化其对某一事物、某件事情的理解,在同伴的支持下,能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这种互惠性学习让更多学生得到倾诉与表达的机会,他们的经验与知识进一步提升,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借助同伴间的互助得以解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静悄悄的革命》对倾听、学习共同体、开放教室、合作探究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反思过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它带给我一种冷静的思考,使我有意识地去倾听学生最真实的声音。愿我们都能学习佐藤学教授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参与教学实践,并取得实质上的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孙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交响乐团的声音交往中,佐藤学先生认为倾听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尤其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时课堂教学中,也安排探究式的学习与交流,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因为交响乐团要想演奏成功,需要一个高超的指挥,而我们的老师在这一点上还要多学习如何调动大家的发言,形成和谐的旋律,最终这个旋律还要为交响乐的主题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邸亚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最近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从题目上看“静悄悄”指安稳而平静,“革命”指变革、革新,简短的题目却含义深远,暴风前最宁静、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同时也说明革命的漫长。这一革命是教学形式的变革,课堂学习形式的变革,教师对学生认知的变革,是对教育的重新认知,这本书打开了我对教育认识的另一扇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 要实现伟大的变革,需要所有人做出共同的努力。老师和老师之间形成合作性同事关系,学生和老师直接形成互相学习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直接形成开放学习关系,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书中提到学科学习和综合学习,我认为无论哪一样学习,都要把课堂和生活紧密相连,离开了生活的学习,学习会变得没有意义 ,失去了原本学习的快乐。实现变革实际也是回到学习的本真,从发现、探究、获得过程中获得成长,把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在相互信任、思想相互碰撞、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对生活的学习。或许就是在追求这种每个孩子都得到尊重,每个孩子都得到成长,虽然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或许是最正确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冯骄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改变教育从改变自身开始。佐藤学先生以他丰富的经验、执着的追求和获得的成功提醒了我们,要改变教育,必须从改变自身开始。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理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高素质的学生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孩子,以优秀的才能教育孩子,用优秀的教育方法吸引孩子,用真挚的爱感染孩子,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因此,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冯佩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读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时,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佐藤学教授所描写的不是日本的教育,而是我们中国教育的现状,在读“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这一章时,我深有感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章主要讲的是要使学校改变,必须从学校内部开始变化,也就是开放教室,所有教师公开自己的教学,不断开展教研活动。只有每位教师公开自己的教室,允许其他教师进入自己的教室,在评课时教研的重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而不是眼睛里只能看到对方的不足。这一点相信很多老师也都很有感触,佐藤学教授所讲的这些问题的确是我们评课议课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有的公开课形式有所改变,在听课时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上、与学生的互动上,在评课议课时多多抓住授课老师身上的优点,在对自己不熟悉没有研究过的课题不要妄加批判别人的陋习,而忽视自己身上的诸多问题,抓住授课过程中大家遇到的“困难、乐趣”以及“解决方法”上,共同攻坚克难,而非鸡蛋里挑骨头,让上公开课变得更加轻松愉快、简便易行,相信老师们就不会再对上公开课产生退缩畏惧的心理,反而喜欢上上公开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新时代的改革中开放自己是很关键的,要想进步,就要有一颗开放的心,打开,接纳,进步,接纳自我,接纳他人,接纳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杜馥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思考,有一份坚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