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拙安(原创)

​<p dir="ltr">此身天地一蘧庐,<br></br>世事消磨绿鬓疏。<br></br>毕竟几人真得鹿,<br></br>不知终日梦为鱼。</h3></br><p dir="ltr">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杂诗七首》首作,写得非常有内涵和哲理。这首诗后面两句把“得鹿梦鱼”的典故融入,从而升华前两句的铺垫,细细品味,感悟颇深。</h3></br> ​<p dir="ltr">所谓蘧庐就是旅舍、旅馆的意思,典出《庄子.集释》:“仁义,先王之蘧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而“绿鬓”常见于古诗文,绿鬓和朱颜相对,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指明暗对比,朱、黄表示明亮,绿、乌表示暗淡。</h3></br> ​<p dir="ltr">前两句有点像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意境,用词极为讲究,人到中年的感悟。而苏轼长黄庭坚八岁,两人亦师亦友,经常相互交流,政暇雅集,酬唱赠答,鉴书赏画,思想碰撞,大畅平生师友之情。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而黄庭因坚仗义执言也被牵连处罚。不过“乌台诗案”的变故,却直接奠定了苏轼一词压两宋的霸主地位,同时也促使了黄庭坚文学作品成熟的转型。</h3></br><p dir="ltr">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h3></br><p dir="ltr">蕴含着的是道家的思想,人生在世,不过是在旅馆暂宿,一转眼青丝就成白发,何必苦苦追逐?表达了诗人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h3></br> ​<p dir="ltr">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h3></br><p dir="ltr">这两句是“得鹿”、“梦鱼”典故之引用,体现了诗人“无一字无来处”的作品风格。一个是“真得鹿”,一个却是“梦为鱼”。想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我们需要从两个典故说起。</h3></br> ​<p dir="ltr">《得鹿梦》出自《列子·周穆王》,原文请见本文最后附摘。这篇文章讲了这么个故事:</h3></br><p dir="ltr">郑国有位樵夫在山野砍柴,碰到一只受了惊吓的鹿。迎头一击将鹿打死。怕别人瞧见,就急忙把死鹿藏在干涸的壕沟里,用蕉叶盖上,高兴得不得了。不一会忘记了藏鹿的地方,就以为是梦。顺路边走边唱着山歌述说这件事。</h3></br><p dir="ltr">路旁有一个人听到了,按照樵夫讲的找到了这只鹿。这个人回到家里,告诉妻子说:“刚才一个砍柴的人梦到打死一只鹿,却不知道藏鹿的地方。我现在却得到了它,那个人做的梦竟是真的呢!”</h3></br><p dir="ltr">妻子说:“你大概是梦见砍柴的人打死一只鹿吧?难道真有那个砍柴的人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一只鹿,恐怕你做的梦是真的吧?” 丈夫说:“反正我得到了这只鹿,还管什么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h3></br><p dir="ltr">樵夫回到家里,不甘心失掉这只鹿。夜里真的又梦见他藏鹿的地方,还梦见拿走鹿的那个人。第二天清早,樵夫就根据他梦中的线索找到了那个人。于是两个人为争鹿起诉,闹到了法官那里。法官对樵夫说:“你当初真的得到了鹿,你却胡乱说是做梦;现在真的是做梦梦见了鹿,你却胡乱说是事实。他真的拿走了你的鹿,却又与你争这只鹿,而他妻子又说他是做梦认取了别人的鹿。由此可见,没有谁真正得到过鹿。现在你们拥有了有了这只鹿,就两家平分吧。”</h3></br><p dir="ltr">这个案子上报给郑国的国君。国君说:“哈哈!法官大概是在做梦给别人分鹿吧?”于是国君又去问国相。国相说:“他们是做了梦还是没做梦,我也没法辨别。想要辨别是清醒还是梦幻,只有找黄帝与孔子。现在没有黄帝与孔子,谁还能辨别清楚呢?姑且按照法官的判决就行了。”</h3></br><p dir="ltr">而“梦为鱼”,则出自《庄子·大宗师》中孔子和颜回的对话:</h3></br><p dir="ltr">“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h3></br> ​<p dir="ltr">你梦到你是鸟,便可在天空飞翔,梦到你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你活得怎么样,取决于你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不真实。</h3></br><p dir="ltr">鹿者,寓意“禄”,气机充满、福禄象征;而鱼,实则寓意“愚”,是终日幻想、愚蠢的碌碌无为!所以,后面这两句连起来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不过终日空想,庸庸碌碌,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整首诗字面意思简单明了,但是却有种勘破了天地大道和人间幻梦的意境。</h3></br> ​<p dir="ltr">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见我。当时只道是平常!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又能有几个人真正得到想要的东西,大多也是稀里糊涂地过完一生,如梦一场而已。年华易老,得失如梦,一尊还酹江月!</h3></br> ​<p dir="ltr">人生归来皆平凡,但这也是最可贵的!不如意才是人生常态,过着重复而平凡的生活,虽时常遗憾和失落,然则追求喜乐幸福依旧贯穿你我一生。“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人生所见即初见,所见即是光明。</h3></br><p dir="ltr">【得鹿梦】《列子·周穆王》</h3></br><p dir="ltr">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松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QjsYIMKdpGKNs9tZzjJO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真得鹿

做梦

樵夫

梦为

绿鬓

薪者

终日

梦见

两句

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