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初六登蛇山南簏)

北雁南飞

<p class="ql-block">正月初六天空晴朗,阳光普照,万里无云。虽不敢说春光无限美,但也算是冬阳无比温暖,可不能浪费了这大好外出遛弯时机,上午10点多奔蛇山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诗词中所谓的龟蛇锁大江,其中说的就是武昌这边的蛇山,根据自己本人的多年的体验,从汉阳门江边一直到大东门凯乐花园附近,也就是京广铁路铁路桥,距离约为2.5公里,事实上一直延续到洪山,我认为都是其余脉。蛇山北簏除了京广线为人工痕迹外,绿树成荫,树木繁杂而凌乱无序,鲜有人迹;南簏下部1/3全部为人工栽种的绿植,加上省图书馆(老)、寺庙、首义公园以及黄鹤楼入口,人工修理美化那是大大的多,但是建筑与绿植非常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年期间变化太大,以前武珞路鼓楼洞南.总督府、阅马场一片到大东门,民居和街面的商店 在街道两旁鳞次栉比、乱七八糟。鼓楼洞西边我不清楚,其东边有一个电影院,教师进修学院,街面还有一个抱冰堂粮店,印象中古楼洞和武珞路之间,还有一条小路,曾经在那里办过购粮证等。武珞路北边除商店以外,后边全是密密麻麻的民居,这些民居都是依山而建的私房,各种风格都有,拿现在话说烟火气十足,没有一个有什么风格或和毫美感值得保留的,而且消防火灾隐患特别大。这20年对蛇山的改造,好像有一个透绿见山的宗旨,把所有民房全部拆迁了,当下只剩下了省图书馆,一两个办公小楼,还有一个寺庙,首义公园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老的省图书馆,其屋顶风格是中国传统的飞檐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在武汉大学老建筑也都很常见。这几年到蛇山老图书馆一直门窗紧闭,我个人觉得应该搞一个博物馆,或者中国传统的课堂,比如孔子学院什么的,方便大家进出长知识。现在的图书馆建在沙湖北岸公正路,离这里也已经十万八千里,气势虽然恢宏,现代感十足,但尤其是在武汉这个烟火气、码头文化比较重的地方,高大上总觉得少了点灵魂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省图东南侧有一个无人图书亭,不知道有人来借书还书没有。现在这个地方大部分都是年纪大来锻炼的人,有几个愿意看书的?个人建议这种无人图书亭应该放在学校或者文化气息比较重的地方,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呢?</p> <p class="ql-block">顺着长长的林荫小道走过去,居然发现了两个小楼,隐藏在树丛中间,与周边的环境非常和谐。走近一看,原来是武汉市援藏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首义公园的入口,待会儿再过来到公园里转转。</p> <p class="ql-block">充满绿植的山间小径旁,沿途挂着类似于宫灯的路灯,还是蛮漂亮的,但是却感觉到了白天不和谐,而晚上却比较美丽的一幕:大家看到那种与周边不一样的,黄色和翠绿色的树么,是不是与当下冬天特别不搭?那是人工树,走近一看,上面挂满了灯串,灯珠与树枝树叶,很好结合在一起,显得并不凌乱,一个侧面反应,生产工艺改良了不少,也节省了材料;除了冬天之外,其他季节可能会被其他的树枝树叶所淹没,感觉不出什么不搭的。晚上小径旁的宫灯,还有这些仿绿植灯,一起开放,想必又是一种情景,可是晚上我们是基本不来的,这可以方便游人吧。一个有点令人担忧的事情,就是这些灯还是比较浪费能源的,尽管是LED灯,比较节电。这是一个矛盾,我觉得夜晚10:30以后就关掉比较好,但当年蛇山上还是蛮不安全的,时不时听到被洗劫的消息,现在应该是安全了吧。</p> <p class="ql-block">通过繁杂的树叶树枝,看到前面露出了一小片黄色建筑,那就是传说中的庙宇了。</p> <p class="ql-block">在蛇山改造的时候说是保留了庙宇 名叫“龙华寺”,蛇山刚改造完毕,沿武珞路来回倒是远远看到了,现在由于近几年绿植遮住了寺庙,一直也没太关注了。当年我去蛇山多次,一直都没有听说一个庙宇的存在,既然当年一直存在,那当时和民居混合在一起的杂乱景象,估计也没有什么善男信女去烧香拜佛吧。</p><p class="ql-block">刚才百度了一下这个庙宇:</p><p class="ql-block">“龙华寺”在历史上名声很大,它是明朝太监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开出一方净土,御赐匾额“龙华寺”。武昌是湖北历朝历代的首府, “龙华寺”又坐落在省府的古城中,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是为母亲所建祈福的寺庙,所以它是一座尼姑庙,聚集了不少的佛教女信众在这里潜心修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居住在武昌蛇山附近的老居民有传言,说龙华寺求姻缘、求平安健康、求学业比较灵。龙华寺是不收门票的,很多时候还提供免费斋饭。</p> <p class="ql-block">这个庙大约宽度60米,深度80米,只能算个中等寺庙建筑吧。大雄宝殿、斋房、客舍等均有;内部所供的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一应俱全。还有供善男信女所用的蒲团磕头的地方,疑惑了一下当下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现金善款的人少了怎么搞?转到如来佛祖的背面,有观世音菩萨功德箱上贴了一个捐款二维码,哑然失笑,很虔诚的许了一个家人健康平平顺顺的愿,捐了16块6毛6的善款🌹🌸🌼,寓意一路顺顺顺。看到大殿前边摆了一些绿植,忍不住又拍了张照片。斋堂是尼姑出家人,或者善男信女吃饭的地方,里边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长条桌上放着碗筷,估摸可共30个人餐饮吧。</p><p class="ql-block"> 在象山县西周镇周边山上有很多寺庙,我与同事去了两个寺庙吃了斋饭也不收钱的,吃的也很好。一般食客会很自觉的在大殿功德箱里投入每人约30~50的善款,当然也没有人来监管。有次在上张水库边上的紫薇禅寺去逛逛,主持到儒雅洋村主持法事不在。他的父母亲在那里种地。我傍晚到的,端着凳子坐下,一起聊会天。两位老人还带我到地藏殿去看了看,说是供奉、登记祖先亡灵的地方,我和两位老人说,地藏菩萨就是上天派出所管户口的佛祖吧,两个老人笑着点头说应该是。到了饭点两位老人留我吃点斋饭,我不太好意思的婉拒了,骑电动车回到了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上图还是斋堂边的条幅。</p><p class="ql-block"> 下图客舍是善男信女们委托寺庙要做的事,在此进行商谈,比如说捐善款,或者为家庭先祖们祈愿、超度仪式协商所用。</p> <p class="ql-block">  这个寺庙虽然不大,但是里边的尼姑,应该不少于20个吧。各种设施法器一应俱全。由于不小心我的自拍杆碰到了一个小铜钟(直径20.高度25厘米左右),发出了清脆且有回音的声响,转身出门时一个尼姑过来说哪个人在敲钟,我说对不起,我的东西碰到了小铜钟,尼姑喔了一声就没再追问了。</p><p class="ql-block"> 相反对此我产生了对这些法器的兴趣,本来在百度上想写几个,后来发现特别多,水平有限,只知道一两个法器的用途,于是我就加了个链接,大家自己去看吧。到了这个年纪,好像对花花草草,中国传统的东西感感了兴趣,这也才五六年的事情。因此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这是95%以上的人所遵循的道理。例如一个30岁人在事业上升,工作顺利之时,突然对花草、太极或者是宗教感兴趣,这就叫不合时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https://mi.mbd.baidu.com/r/TYw50kbS00?f=cp&u=36049f37637444bb</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龙华寺,顺着林间石砌小径就爬到了山顶,蛇山实际上高度大约也就是6.70米左右,爬上来一点也不费劲。刚上来就看到了一个地堡,门窗都已经被砌死,也不知道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的产物,会不会是辛亥革命时期建的呢?我看这个概率很小。</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向北望去,应该是司门口一直到大东门小东门这边全部是建筑,太密集了,还能看到江对岸的高大建筑,给人以水泥森林不适的感觉。北坡下边就是京广线,遥想当年文革时期,当时跟一个同学到司门口买电子元器件,我好像买了2个2AP锗二极管和几个小电阻(看看我从小多么爱科学,当时只知道 二极管是检波用的,和天线.地线搭配起来,加一个高阻耳机可以听广播;几个小电阻是与磁棒,电感,空气电容搭配可以调台,但只实现了一次)。那个同学家庭比较贫困,硬是说要走回家,大概有6公里,得一个小时,真的是要累死我的。我们沿着京广线由西向东走,结果在鼓楼洞铁桥附近遇到几个雷肥的小混混,小混混说找我们借钱。当时我一个口袋里有三块多钱,另一只口袋里边大概有两三毛钱,我只好把两三毛钱交给了这些混混。好在小混混对我很客气,没有搜另外的一个口袋;我那个同学可就惨了,他由于不想交钱,被几个小混混围在中间 进行人格侮辱和威胁,强行把他的4个口袋翻出来,里边只有一毛钱。我明白他为什么 不坐车要走回去缘由了,当时坐19路车从司门口到厂前是要一毛二分钱的。由于这些经历很特殊,记忆特别深刻。</p><p class="ql-block"> 山上居然还有一个小小的水泥碑,由于残破不堪只看清楚了几个日期,虽然说是用玻璃罩子保护,但是应该添加一点说明才是,工作做的还是不够细致呀。我觉得这个石碑是辛亥革命时期立的。</p><p class="ql-block">山下有个“古楼洞”:</p><p class="ql-block"> 大凡老昌人都知道武昌有个鼓楼洞,洞址在胭脂路通往阅马场的武昌路上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最早的鼓楼洞并不在这里,而在解放路中段司门口蛇山跨线桥处。明末以前,长街从望山门只通到蛇山中段的鼓楼(其前身是古南楼)下面,人们要到民主路只能翻越蛇山。明朝崇祯年间,明王朝风雨飘摇:外有清兵压境,内有农民军起义。于是有奸臣向崇祯皇帝上奏:武昌蛇山是龙脉所在,凿断龙脉便可保江山永固。于是崇祯便命人在武昌蛇山的鼓楼下和汉阳龟山铁门关两处“斩蛇腰,断龟首”,开山修路,切断龟、蛇二山的地气,以延续明王朝的江山。鼓楼下的山洞凿开后蛇山以南的长街穿过山洞廷伸到山北的藩司衙门口,即今天的司门口,于是人们便称这个洞为“鼓楼洞”。之初,该洞长不过五十米,宽不过两米,仅供行人通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蛇山龙脉斩断不久,明朝就灭亡了。清末,为解决武昌城内南北交通不便的问题,官府对古楼洞维修扩建,边墙和拱顶用城墙砖砌,地面铺上石板,使马车可以通行,这是当时蛇山南北唯一通行车辆的通道。进入20世纪30年代,武昌人口急剧增加,城内车马络绎不绝,交通十分拥挤。尤其是闹市中心的司门口,仅人力车每小时就有一、二千辆通过,过往行人极不方便。1935年10月,当时的“武昌市政处”和“湖北省公安局”为缓和交通紧张状况,决定将鼓楼洞上的蛇山山体挖开,在上面建一座“蛇山桥”,也叫“南楼跨线桥”。蛇山桥在1935年底破土动工,此桥设计者是年仅23岁的郑裕峥,由祥泰公司营造厂承建,1936年完工。蛇山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过街人行拱桥,单孔跨度20米,桥上建有灯柱和雕花栏杆,同时桥下长街也向南、北延伸,南到巡司河,北边拆除藩署,填司湖筑路一直通到中山路大堤口,延伸后的长街以蒋介石的字命名为“中正路”,其南边巡司河上的桥也叫“中正桥”。其后20来年,虽历经战乱,但蛇山桥却仍然完好,解放后中正路和中正桥分别更名为“解放路”和解放桥。1956年修建长江大桥时拆除南楼跨线桥,修建了司门口铁路桥跨线桥和公路跨线桥。武昌的老居民都喜欢把这两座桥称为“天桥”,小时候大人一说带我们上街,就知道要到天桥长街逛街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5层小塔,原来破败不堪,还用围墙围着,一直不知道干什么的,今天百度了一下终于知道了,但是我们武汉人做事还是毛糙,旁边就不能写一下如下的内容吗?</p><p class="ql-block">瞭望塔位于黄鹤楼公园蛇山山脊处,该区域由一个5层废旧的瞭望塔以及一套营房组成,原作为瞭望火警,消防观察使用。</p><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发展,高楼林立,加之科技的进步,瞭望塔逐渐褪去其功能,荒废后成为蛇山山脊上盲流聚集场所,对游客游玩安全带来隐患。</p><p class="ql-block">经过六个月的升级改造,瞭望塔“整形蜕变”为望鹤塔,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本次改造意在最小程度破坏自然资源的情况下,重塑其功能,重整此区域景观空间,打造新的观景节点,将瞭望塔变身望鹤塔,屹立蛇山之尾与黄鹤楼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打造适宜现代城市人民需求空间,新增管理据点,常驻安保人员24小时值守,大大提升蛇山游玩安全的同时,丰富历史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无论大人小孩,只要是男性,见枪见炮就是感兴趣。虽然这几门火炮是假的,根据炮长和炮管的口径,我觉得这种炮充其量能打到相对面去,也就是2~3公里,但当手辛亥革命时,为了响应起义号召南湖炮队把炮就架在这个位置向总督府轰击,其实总督府就在红楼也不算太远,应该说在5.6百米之内吧,可能首义还是要有那么个放炮仪式感吧。</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黄鹤楼公园东边的围墙处,见旁边有一个小土路下山,走到半截发现是死路,又往东边走去,下边就是首义公园。</p> <p class="ql-block">本图叶剑英写的首义纪念碑。这个广场宽度大约150米,宽度大约60米,还建有小亭子,石凳石桌,靠椅。以前来的早的时候,有一些音乐爱好者在这里聚集,吹拉弹唱,我感觉相对于紫阳湖公园里的一小撮爱好者较为专业。</p><p class="ql-block"> 以前对辛亥革命的作用了解不多,现在 已经理解了推翻帝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事,结束了几千年来皇帝为主的封建统治社会,进入了民主社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首义领导及英雄的雕像群。里边有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志士。</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听说到蛇山对我们青鱼嘴一带的子弟来说,就算是很远了。我们说一口乡下话的农基课老师经常带我们出去上 上实践课,春秋两季不冷不热之时,走到磨山、珞珈山去采药,有一次就到了蛇山。前面也说到乱七八糟的民居特别多,导致居民也非常多,山顶上绿植有限,基本没有什么药可采,于是就下山到了首义公园。印象中首义公园光秃秃的一个广场,仅仅有个大铁笼子,里边有一个假山,有那么10多只猴子在上上下下的乱窜乱叫,不雅状层出不穷。广场中央有一个活动的直径大约一米,厚度一公分的荷状黄铜盖,其表面顺滑泛光,是小孩子在上边滑来滑去脚磨的痕迹。旁边有老人说这是黄鹤楼在清朝末年焚毁后的楼顶。这个黄铜盖已经有两个巴掌大残破处,因为很重,所以也没有人能够搬动,一直留在那里,不知后边会不会有人把这个东西拉走卖掉,还是现在存放在哪里?如果仍然相见,那么我们时空相隔已经快50年了。</p> <p class="ql-block">用时不多,游完了蛇山北麓一些景色。走走路爬爬山,运动量不大却身心愉悦,挺好的。最后回到家里,看了下微信,运动步数是13,000,还获得了不少点赞。</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以前买菜的地方。后来由于开了中商平价和中百仓储超市,这里的自由市场就萧条了,一年也就走路过一两次,不再到这里来了。后来为了解决就业又开了夜市,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开。</p> <p class="ql-block">这是长湖小区和三十九中之间的长湖街,这里地势低洼,霉雨季节,一下大雨这里就积水。原来这就是一个长条形的湖,我现在已经有一种感觉,只要下水下雨积水的地方,一般历史上就是塘堰,后来很多积水地方都验证了我这个说法。武汉不愧叫百湖之市,但听说城中湖请存下类似于紫阳湖、晒湖等 为数不多的几个了,报纸上大言不惭的说,沙湖,东湖,西北湖都算是武汉市的内湖,事实上在三十几年前那些地方全部都是种菜的地方,属于城郊。我刚工作时,当下整个首义广场这个位置还是菜地,有没有湖我并没看到,几条臭水沟还是可见的。后来新建了教师公寓.澄湖小区,当时还觉得这个小区欧式建筑非常漂亮,由于楼栋挨的特别近,一段时间已经变得衰败,没什么美感了。当下现在进行城市化改造,同时有居委会管理,小区虽然不那么美观,但比起首义小学那一片自由市场和老式私人建筑,还是显得说得过去。</p> <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在武昌江滩捡的那只腊梅开了三朵,还有两个花骨朵,估计也开不了了;香味儿 淡了许多许多。</p> <p class="ql-block">今天所说的是前天初6游玩蛇山北的闲言碎语,记录一下日常生活点滴。</p><p class="ql-block"> 语音输入还是挺快的,但是往往有一些错别字给漏掉。</p><p class="ql-block">感谢观看,初八祝大家一路发发发,向大家献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