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中快乐与情怀

语过添情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年味飘远了,如今的年味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孩子们都去旅游了,我们反而变得清闲。孩子们多次邀请,我们也曾想过,趁着还能行得动,多多走出看风景。可残存心里的一丝情感,怀旧的年味,总是缠绕羁绊,使我们的脚步变懒了。闲来无事,我在追寻,在感慨,在传统与时尚的年味对比中,寻找那种属于自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那个年味是不用找的,祭灶一过,那年味一天浓似一天。浓浓年味惹人醉,直到大年初一清晨,在睡梦中被那连片的爆竹声炸醒,自己也从被窝里爬起,腥松着双眼,披着棉袄还敞胸露怀,打着寒颤挑起一串鞭炮,劈哩叭啦给自家开过大门,那高兴劲儿就甭提啦,那才叫过年!</p> <p class="ql-block">  我家年味,其实是从祭灶飘起的。腊月二十四才是我们家祭灶,可二十三就有人家过了,还吃好东西。我象馋猫似的:“奶奶,人家都弄祭灶饼了,我们家为何要等明天才过祭灶啊?”“官三民四船家五。我们是平民百姓,都在二十四过,你是等不及了吧。”到了二十四的上午,母亲和奶奶就一起张罗着揣面和做馅子。那时没有酵母粉,都是用面头和碱水揣面,面揣好后要放草捂里,有了温度才发酵,发好的面做祭灶饼才好吃。</p><p class="ql-block"> 祭灶饼是专门祭祀灶王爷的,奶奶在做祭灶饼时,往往嘴里都会祷告几句“灶老爷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吃祭灶饼前也有个规矩,得先给灶王爷磕个头,再祷告几句。奶奶做的祭灶饼真好吃,咸饼里夹着猪肉,黄芽菜,细粉丝馅儿,外脆内鲜,咬一口是香喷喷,润滋滋,咸浸浸的。甜饼里包的是红糖和芝麻,一咬甜到心底。当心,别要叫甜汁烫伤了舌头。那年月,我们平时连肚皮都吃不饱,只盼到过年能吃上好东西,祭灶饼即是我们品尝年味的第一顿美餐。那一次,奶奶在烙祭灶饼,看我吃得欢,就说:“孙子你慢着点,锅里多着了。”接着又说:“你小爷(叔)在家时,也是这么馋,还说‘灶老(爷)灶老(爷)你别见怪,七块祭灶饼被我吃三块’”。我知道,小爷当兵三年还没回过家,她这是想小儿子了。</p> <p class="ql-block">  寻找那远去的年味儿,是每天都有好吃的。 我们家,在奶奶的安排下,多少年好象都有一种定式。腊月二十五挂粉条,二十六磨豆腐,二十七杀猪,二十八蒸馒头,二十九炸坨子,除夕过年做大餐,年初一吃饺子,吃元宝(汤圆),初二以后,就开始庄邻互请,走亲访友了。我们小孩子天天就是混着有白面馒头,大米饭,好菜好肉吃,那才叫过年呢。不然,我们一年到头怎就扳指儿盼过年呢。如今是吃得好、穿得好,平时和过年没有什么区别,自然没人盼着过年,那过年的年味自然就淡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那远去的年味儿,不光是吃得好,还有趣。</p><p class="ql-block"> 那一次是腊月二十八,我被队长选去一起慰问烈军属。早饭后,队长、会计选上我们几个小孩,抬着几挂二斤一串的猪肉,两打一份的年糕,拿着“光荣人家”红贴,慰问信,敲锣打鼓地去烈军属家慰问。我们都高兴极啦,出点力全然不在乎,关键是感到被选中的光荣和自豪,还能敲锣打鼓,到了一家就能放上一串小鞭炮,我们不过跟着喊了几句“爷爷奶奶好!”至于说什么好话,喜话,慰问话,那是队长会计队干部们的事。完了我们还能落得几个小炮仗,再到其他小伙伴前显摆一番。</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那里的风俗, 除夕当天是大年。家家在中午都要吃年饭,全家人围一桌,开一顿大餐。酥鸡,糖肉,肉砣子,鲤鱼,牛肉,烧公鸡;还有猪肉粉丝鸡蛋糕,酸菜羊肉炸春卷,把一年的好东西全端上桌。这是除夕的团年饭,丰盛的佳肴,缽满盆满,满满的是一桌子合家欢。一场盛宴,一道大餐。子女在旁,父母安康。举杯祝福,开怀畅饮。其乐融融,温馨舒坦。这是多么难得的日子啊!只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那是一种足以温暖寒冬的年味。这年味浓浓的,亲情也是浓浓的。</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年饭后,我们贴好了对联,听说大队部那里有玩“促轱辘”(音)的,很好看。大家也没见过是什么东西,稀奇的不得了,就蜂拥似地往那跑。起初还以为是耍“驴”的。到那一看,象卖货郎的大货柜,开一大大的窗口,现出了一方舞台,那玩的人手里提上几根细线,上面吊着化妆好的小木人,左牵右拉在表演,牵线人有说有唱,说些拜年的吉利话,灰谐幽默,逗得人们开心取乐,实际就是演唱木偶戏。完了,我们递上五分钱,还能再看万花筒,又观西洋景(镜)。就是用眼睛通过一个小孔看着一个封闭的匣子,里面有类似幻灯片的图片,转动一个机关就换一张图片,非常神奇和好玩。</p> <p class="ql-block">  那远去的年味儿,还蕴藏在大年初一拜年得彩头,孩子们的尽情玩耍中。当我们吃过母亲煮好的饺子和“元宝”(汤圆)后,就有小伙伴们来到我们家给我爸妈拜年、磕头,妈妈会笑眯眯地给大家都抓一把炒货或几块糖,破例让我们也跟着他们出去疯玩。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党,去给村子里的大爷大妈,爷爷奶奶们磕头拜年讨点彩头,东家大爷抓一把玉米花,西家婶娘给几片桂花糕...... 兜里揣满长辈的彩头后,我们又在每家的鞭炮灰里翻找没炸响的哑炮、大雷(炮竹的一种,威力比较大),找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尽情地去玩耍:把“二踢脚”扣上酒瓶子点燃,把燃着的鞭炮放在弹弓上发射,把哑炮折断点着“刺刺花”(音),胆大的孩子拿一个掉了漆的烂搪瓷碗来罩住,“通”的一声,碗被气浪掀翻,冒出一股尘土。在浓浓的年味中,我们玩的开心,玩的极致,嬉笑声洒满村庄的每个角落,快乐却在那金色的火焰中和弥漫着的烟雾里迎风怒放。</p> <p class="ql-block">  时光似箭,不知不觉我们都已迈入老年,可这些记忆中年味,在岁月流逝的长河中,时时泛起令人心动的波澜。总感觉现在的年味没有那时浓,常常嘀咕着“如今的年味哪去了?”其实,这完全是我们的错觉,是我们没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我们头脑里残存的陈旧观念导致的。现在科技进步,物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多彩,人民不断追求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的美满和幸福,让“过年”这道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俗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年味也在除旧迎新,也在纳新吐故。由原来的注重吃饭穿衣到现如今的走亲访友家人团聚;由原来的追求物质满足到如今的注重精神愉悦;社会发展,观念提升,生活习惯随之改变,应知这是遵道而行,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 所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与提升,年味不是越来越淡,相反,会更加浓郁,会更加清新与飘香,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祈盼。我们的嗅觉需要多角度地去感触,去体验。年味飘香改变的只是一些形式而已,更新的应该是我们脑海中残存的陈旧观念,而年味的内容会越加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2023年的兔年春节,也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是我们受三年疫情困绕释放后的第一个春节,记忆深刻。当初,我们坚信,党和国家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放开疫情管控,降低疫情等级,自有其道理。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一切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哪能不顾人民安全。我们设想,假如还似那样,让你天天查核酸(我曾因种种原因连续40多天查核酸),到哪都看你的健康码、行程码,让你天天都提心吊胆自己会“阳了”,你能乐意吗?你能会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吗?春节过年还能飘逸出浓郁的香味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党和政府吗?我们看到: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给全国人民拜年。这是一种新的拜年方式,给浓浓的年味增添了一抹缤纷的色彩。从媒体上我们了解到全国到处是红红火火过新年,到处是欢乐祥和,年味实足。旅游景点更是热闹非凡,人山人海,三年来那种萧条冷清局面荡然无存。市场活跃,供应充足,经济复苏的欣欣向荣景象,使这个年味飘香有了充足的保障。如果说我们寻找那远去的年味儿是一帧清新淡雅的素描,那么如今的年味,则是一幅浓绘重抹的水彩。年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缕带着醇香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 谢谢美友分享,祝您新春快乐,全家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