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 <p class="ql-block"> 郭俊亮/译</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城市中,知道伊纳耶提名字的人很少,然而认识他的人却很多。因为他是一位双腿失去膝盖骨以下部分的残疾人。人们知道他坐在滑轮板车上,总是出现在市场最为繁华的地段上。他坐在不知是谁为他制造的简易的滑轮板车上行乞。他觉察到南来北往的人们投向自己的目光中,有的充满着好奇,有的表达出同情,有的饱含着怜悯,还有的则显示出厌恶。尽管如此,他还是用两只手使劲地摸索着,滑动着轰隆隆的板车,穿梭在人山人海的人流中。</p><p class="ql-block"> 伊纳耶提与母亲一起生活在这个城市从祖辈传下来的旧屋子。母亲去世以后,他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入土为安后,他便知道自己从此便与母亲永远分离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据母亲讲,他出生不久,父亲就离家出走了……</p><p class="ql-block"> 伊纳耶提不养活自己不行。为此,他最后决定上市场上看一看。说一千道一万,与其坐在家里等死,倒不如去市场上要好些。在那里,可以解一解自己的忧愁。讨到了钱,也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从那时起,伊纳耶提就变成了一位行乞的人。</p><p class="ql-block"> “请你们施舍一点吧!……”</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一天的营生后,他的脖子和腰已经疼痛得难以忍受。他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整理清点当天要到的钱。然后,将钱捆绑得结结实实,隐藏到任何人都不知道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年深月久的一件偶然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那天,伊纳耶提从市场年回来后,依照习惯打开了收音机。尽管他是个残疾人,但也有自己应得的兴致。每天在这个时候他都要收听广播,从中获知国事和社会新闻。今天,他突然听到广播电台向社会发出的呼吁。广播电台上说有一位患了尿毒症的15岁的孩子,因为做换肾手术,需要花好多的钱,而这个孩子的家里即使砸锅卖铁,也拿不出如此多的钱,为此,正在呼吁社会上的善良的人们向这个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广播电台呼吁中的结束语是这样讲的:“有愿意捐赠肾者或者在经济方面提供资助者都可以。”</p><p class="ql-block"> 伊纳耶提陷入了沉思。他为这位与自己同龄的孩子的命运感到惋惜,他两眼满含泪水。他整整一个晚上梦里全是那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 “多谢您的好心,”广播电台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体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您的心意我们领。我们要让社会各界知道您的这种崇高的精神。您作为一位残疾人,自愿将自己的肾捐赠给别人,这一举动在社会上一定会产生强烈的震憾。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您在自己困难的情况下能这样做,我们相信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社会上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会越来越多。希望您能理解我们。我们把您的肾……”</p><p class="ql-block"> 伊纳耶提理解了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的心在为一种伟大的责任感而熊熊燃烧着。他顾不得想那么多了,便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积攒下来的钱捐献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广播电台里还是继续呼吁着。伊纳耶提的心像在火里煎烤似的难受。在好心的人们的帮助下,他卖掉了母亲给他留下来的宅院,再一次来到了广播电台。工作人员无不为他的这种高尚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便陪伊纳耶提来到了医院看望受救的孩子。他无私援助的那个孩子正躺在床上沉思着。当他睁圆眼睛看着出现在跟前的残疾孩子时,一下子便认出来了。他,就是那个自己与同伴们一起经常投掷水果皮的忍受欺负的乞丐孩子。</p><p class="ql-block"> 孩子赶忙下了地。然后张开双臂,紧紧的拥抱着他。(完)</p><p class="ql-block">(来源:《新疆日报》维文版2013年1月6日第四版“文学园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