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年读的第一本书《燕食记》,赶在假期结束前的清晨看完了。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关于“吃”的书(其实不尽然)。在吃吃喝喝的假期里,加上这些文字的滋润,仿佛口舌肠胃和精神大脑都在享受中了。</p><p class="ql-block">之前看过作者葛亮的其他作品,所以对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很是熟悉并喜欢,像是一位故人在跟你娓娓道来。从清末到民国,师徒两人超杰手艺、传奇身世和坎坷经历,太史第的兴衰荣辱,夹杂着一众人物的爱恨情仇,从军政要员到市井平民,那些时代变迁、做人做事的道理,无不在一餐一食中千回百转。</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跟叔叔婶子和哥嫂一家聚餐。这本五百多页的书刚看到一半,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各种粤式点心的软糯甜香、精致玲珑,太史第的蛇羹大宴,一道道上海本帮菜的浓油赤酱,般若素筵的超凡脱俗、清香淡雅。所以对眼前餐桌上的菜也格外留意。其间上了一道菜,阿胶烧蹄筋,勾起了我对食物的联想。我说,还记得那时候家里做席,马大爷教会了我爸发蹄筋。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做肉皮,把不吃的肉皮用铁丝穿起来挂在晾衣绳边上,一条一条的好像都干成了革质,有时候还可看见滴落的油脂。攒得多了开始取下来,用油锅炸,然后碱水泡发。发出来的肉皮厚厚的,配葱段炒,跟蹄筋的口感有得一比。<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叔叔家里曾开过杀坊,抽下来的猪蹄筋都整齐的贴在墙上。婶婶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晒干的蹄筋才卖26一斤。</span>叔叔补充道,发蹄筋要炸两次。具体做法,我仍不得而知,但是爸爸做的那道菜已刻在了我的味蕾深处,那时候我大约是十一二岁光景,对院子里那个阳光下滴油的场景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一些食物,唤起曾经的记忆,留住岁月的美好。就像书中广州得月阁的莲蓉月饼。主人公荣贻生(阿响),香港老字号同钦楼的行政总厨,小时候跟着养母在太史第为仆,有幸尝到了少奶奶给他的一块儿莲蓉月饼,那个味道经久不忘,以致多年以后他们逃难到湛江吃到了叶七给他的莲蓉月饼时竟脱口而出“得月……”,没错,叶七就是突然消失了的得月阁大按师傅,掌握莲蓉月饼的独门秘制手艺。命运注定、精诚所至、天赋使然,叶七成了他的师傅传给了他炒莲蓉的技艺。</p><p class="ql-block">荣师傅带着推荐信来得月阁谋职,谁料一个跑堂的就把他拦下了,根本见不到大师傅,他于是留下自己备作干粮的一块月饼离开了,半个月后又来,只听一个声音说,“后生仔,你可来了。”大师傅尝出来那块月饼是叶七真传。从此阿响成了得月阁的荣师傅,在广州站住了脚。月满西楼,在那个中秋,市面上忽然出现了久违的得月阁月饼。</p><p class="ql-block">读到这里不禁啧啧称奇,那时候人的口味怎么那么精准刁钻。简直是让我们羡慕垂涎的口感。若干年后,五举山伯拿给师傅一块机制的月饼,荣师傅尝了一口即刻吐掉,叹口气说,“人的舌头,已经钝成这样了吗?”</p> <p class="ql-block">聚餐结束,开车回家的路上,我给嫂子他们复述了一下故事的梗概:话说民国初年,尼庵峰起,妙尼月傅善丹青奕术……,她将刚出生的孩子托付给慧生,闺蜜终生不负所托,一路逃离,艰难辗转将孩子抚养长大,靠着朴实能干,聪慧善良,先后在何家、太史第为仆,豪门巨富,光姨太太就有十一个,每到春节家里摆设的鲜花瓷盆都是厂家专供,后厨大宴光是下栏饭都不是常人所见,不知不觉间打开了少年阿响的眼界和世面,他就是后来的荣师傅……十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到家了,我卖了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p> <p class="ql-block">再说这个莲蓉,怎么就这么好吃?师傅的原话,就是一个“熬”字。炒莲蓉要吃饱饭,慢慢炒,心急炒不好,手底下都是火候和分寸。去了莲衣,少了苦头,深锅滚煮,低糖慢火,这再硬皮的湘莲子,火候到了,时辰到了,自然熬它一个稔软没脾气。叶七是这么教阿响的,荣师傅也是这么传给他的徒弟陈五举(五举山伯)的。期间暗含许多做人的道理,只能自己慢慢地体会。</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五包了些羊肉饺子,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吃羊肉的情景。改革开放后不久,叔叔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带着我们去“旅游”,堂妹堂弟大约三四岁吧,我们乘的汽车一站一停,过了康二城、牛叫河等陌生的地名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邯郸。那天我们逛了丛台公园,中午吃的是一个清真羊肉馆,叔叔点了羊肉饺子和烧卖,饺子蘸了醋,立时浮上一层凝脂……当味觉留下了记忆后,如烙印一般,会在某时某刻炽燃,燃起的不仅是美味,更是温暖。</p> <p class="ql-block">都说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读着作者的文字,字里行间,心都是熨帖的。五举山伯像极了少年阿响,有品德重情义,不张扬能实干,当师傅把炒莲蓉的绝技传授给他后,他在师傅与爱情之间选择了后者,他承诺一生不会用师傅交给他的手艺,他成了上海本帮菜十八行的主厨,入赘女婿。小说下半阙主要写五举的不凡经历,对上海菜的描写也是纷繁精彩,感情的错综也让人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总是在合上书本之后,忍不住又翻开来再回味一遍。虾饺的由表及里,叉烧包爆开了口的恰到好处,酥皮反复折叠挫去轻浮之气,百鲜之首的礼云子。鼎湖上素的三菇六耳,清爽与膏腴相得益彰的本帮菜,一焖一煨,都能够化腐朽为神奇。</p><p class="ql-block">一股温暖和感动涌上心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