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从放牛娃到乳业公司董事长

一缕祥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题记:发小“郭建新”成长历程记</b></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三三两两的“发小”。成年后,人们渴望做真实的自己,“发小”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郁闷、难过、悲伤的时候,都会成为最好的倾诉对象,来往的频率甚至超过了同家人的往来。在安祥寺村小学读书的五年时光里,我有一个“发小”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同班。十二岁小学毕业后,印象中似乎没有再到一起的记忆。年近花甲,一次聚会上坐到一起,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不用他人介绍,我们就紧紧拥抱在一起。他就是本文记述的郭建新。昔日的农村娃,从一贫如洗到如今的资产千万,他都经历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一〉遥远的记忆 </b></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前,安祥寺村建村初期,有几户立祖的人家,村人一般用黄、吴、郭、刘来称呼。安祥寺村南北长,东西窄。从村南到村北,相距有2里多。建新住村北的堡子里,我在村南的新东店。1968年开始小学读书时,相识在村中的小学校里。一来二去,就走到了一起。记得他时不时吹嘘堡子的宏伟和神秘,在没有见过世面的当时,经常领我爬到堡墙上,去感受穿越历史尘埃的气息。四十年后编修《安祥寺村大事记》得知,堡子叫慈荣堡,土筑而成,建于明代,堡墙长宽各90米,高6米多,东墙正中筑有一个门洞,先屯兵后为民居,建新的两间土平房就在堡子最里边。那个时候的古堡就是我们星期天的快乐基地,我们在堡墙上捉蚂蚱、捉蝴蝶,采一种红色的小果子吃。堡子周围有几株大树,哪棵树高爬那棵,哪棵上面有鸟窝掏那里,十几米高的树爬上去一点都不慌,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生龙活虎,如今想起来,当初要是掉下来估计生无所恋,不死即残,想想都后怕......看着太阳缓缓落到西山头,才分手各回各家。</p><p class="ql-block"> 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小学生活,建新记忆犹新的是学校收学费,全班只差他一个人了,学校多次催要无果。最后,建新被两个女老师一左一右带着回家和母亲要钱,由于口气重了点,给他的酸楚不堪回首。他家兄妹五个,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成为村里最穷的家庭之一。尽管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碌,家里的生活依然是捉襟见肘,这样的日子是何等漫长、凄苦惆怅,每个人的胸口如同被一块巨石堵着一样,让人心慌。两个老师对着母亲催要学费,母亲反复揪着衣袖,张口结舌、窘迫难堪的表情印进了年幼孩子的心底,凑合着寻出零零碎碎的5毛钱,两个老师才离去。建新说,那时候估计是我人生中最自卑的时候,只感觉巴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认识到了钱的重要性,开始害怕贫穷。贫穷总是让人无奈,当时望着老师离去的背影,他忍不住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经历了这辈子最难堪的一件事,一生都没有挥去。每次想起,他都异常心酸,一个人时经常泪流满面。确实如此,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农村人,由于新中国才建立十几年,加之国家又经历了三年特大自然灾害,所以,这代农村人的童年,是在穷困和苦难中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事情还历历在目。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而我想到发生在建新身上的是另一件</span>事,好像你曾经在全班同学面前叫何玉翠老师“妈”,那是因为啥?建新说道:有过这回事,一年级还是二年级记不清了,但喊何老师“妈”这件事记忆犹新。咱们当时都坐在炕上的书箱边安静地学习,有做作业的,有读课文的,我念完一篇课文后,看到何老师正微笑地看着我,当时情不自禁地大声喊了一声“妈”,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何老师也笑了,我醒过神后满脸通红,这个情景一直记到现在。多少年后我一直把何老师和我母亲并想,因为她真的非常和善,和风细雨,就象是母亲。</p> <p class="ql-block">  确实如此,何老师对建新,对每个学生朴实无私的爱与关怀,实实在在地温暖了大家的心!一个微笑让建新感受扑面而来的暖意,让他铭记于心!“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回忆儿时在一起的趣事,我说:有一年夏天,好像三、四年级的时候,你还给我捉了好几条小鱼,我放在水盆了喂了好长时间。这件事不说还好,说了以后建新气愤地嚷开了:就是因为给你捞鱼,导致我背心、裤衩丢失,赤条条回家还让母亲一顿痛打。我本来不想说,你提起来了,我详细说给你。那个星期天的中午,我提着一个瓶子到了民生渠,一边耍水,一边留心着有没有鱼。渠水被夏伏天的炎炎烈日晒了一上午,暖暖的,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悠悠得流着。开始我还穿着裤衩和二股筋背心,后来觉得不利索,就脱下来漂放在身边的水里,扎了几个猛子,再去找衣服时却发现都不在。我赶快扩大范围找摸:渠面没有,渠底也没踩着。跳起来再找,还是没有!再往大圈找找,仍然没有。我猛实想起:会不会是顺水漂走啦。以当时十几岁的思维,想不到流动不急的河渠水能冲走我全部的行装?顿时吓得我没有了耍水的兴致,沮丧极了,关键是我还要回家,你要知道民生渠离我堡子里的家少说也四里多地?且大天白日如何光屁股回家?回去还要接受母亲的调查责打,当时可以说是六神无主。我一直泡在水里等着。等待期间,想起答应你的鱼还没有捞。真怪,衣服没有捞到,鱼倒捉了不少。十多岁了,懂得羞,夕阳西下后,我把瓶子捂在裆前,利用暮色的掩护悄悄返家,一旦发现路上有人,就蹲在路边的草丛里。终于到了堡子前但不敢从大门进,绕着上了堡墙跳回了我家院内,接受了老妈的一顿洗理。第二天把鱼给你时,绝口没有提这事,50多年了,第一次让你知道。</p><p class="ql-block"> 确实,光阴似箭,再见时,我们已经年过花甲,不再是天真、幼稚的孩子。童年就像淘气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从我们身边溜走,只留下点滴回忆,使我们还沉浸在往事之中。我们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为了5毛钱而大哭一场,不会光屁股再到民生渠里捞鱼。但时光老人永远值得感谢,因为他把我们童年时代发生的故事编成一本最纯最真最美的书印在我们的心坎里。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普通而又温馨的家庭,家长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勤勤恳恳,艰苦奋斗,孩子们从小就过着一种清贫却又温暖的生活,从四五岁开始,就会帮助家里做事,如扫地、拉风箱,稍大一点就会喂猪、拾茬子、拔草,再稍大一点就会推磨、拾粪等。多数人继承了父辈勇敢面对困难和不卑不亢的性格,同时父辈善良、仁慈以及对待别人的真诚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朴实和坚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二〉故里时光</b></p><p class="ql-block"> “建新,小学毕业后,咱们就各分东西。我很想知道这50年你是如何走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说来话长,我的初中时代是不堪回首的两年,由于安祥寺村和南街校好像有什么矛盾没有协调好,民主小学(其时安祥寺村叫民主大队,学校叫民主小学)的学生迟入学一个多月,当时还进行了入学考试,咱们班有几个同学因分数不够没能进入初中学习。记得是刚迎来13岁生日,我就进入了南街校。从咱们村的堡子到县城的南街校比到村里的小学校还要近,直直的一条大路。但那两年主要是反潮流基本没学啥东西,再就是我那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班主任老师,出身农村还看不起农村来的孩子,耽误了一届学生。当然,我个人由于年龄小不爱说话也是老师不喜欢的一个原因,以致我失去了继续上学的念头。初中毕业照像时交给老师1块多的洗像费,老师一直没给我照片,造成我直到当兵甚至是现在都不爱照像。”“因为我们家是当时第八小队乃至全大队最大的缺粮户,初中混了两年后,我对母亲说要帮家里挣工分。干了十个月农活,腰累得都快断了,一天下来,累得趴下了,浑身骨头散了般,钻心得疼,有时睡梦中疼醒了,先是咬着牙坚持着,由于人小力不全又不会休息,得了一场大病,差点一命呜呼。后所公社有一个姓魏的医生,深得父母亲的信任,是魏医生救回了我的命。我看病养病用了三个多月,养病期间得到了大彻大悟,看到含辛茹苦的付出却收入微薄,萌发了继续求学的想法。便和母亲说:我要上学。当时同届同级就像你们已经入学一年另两个月,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了,没法跟你们同学。比你们低一届的刚开学近两个月,我自认能跟上他们。本家哥哥郭存喜在一中任教,母亲通过他和学校联系,得到的回答是不能跟低一届的上,已经员满了,想上只能跟低两届的上。我想,和低两届的同上就会和我的四弟一级了,当哥哥的怎能和弟弟同级呢?这种幼稚的自尊再次把我挡在了高中门外,我彻底失去了上学的信心,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上学和学文化的命,我死心不再上学,身体康复后选择给大队放牛一年,之后又去村办纸坊学徒。</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初复学无望后,4月份开始给民主大队放牛。秋天的一个下午,在东大滩听到大队的高音喇叭传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我和当时一块放牛的三毛(你们家族黄文业的三儿子)号淘大哭了一场,一群牛围着我们瞪大眼睛看。入冬后走后门(我二叔郭守恩是村支书)去了由黄丕如当厂长的大队麻纸厂------去纸坊学徒,开启了我三年的学徒、当二师傅(晒纸)的匠人生涯。先学习的技术是解麻绳,过程是把之前他人剁成一截一截的麻绳散开整好以备下步砍碎上石灰入蒸锅蒸煮,之后用电碾(以前是驴拉磨滚道)碾成泥浆,放入操纸池中经过搅拌均匀后涝制,是为传统古老的造纸法,安祥寺村这个造麻纸方法古已有之。因为属于手工形技术,多少还有点尊师问道才能学到手的传统味道,而且去纸坊学手艺比种地有好处,既能挣工分加补贴,还因为有手艺容易娶媳妇。母亲也是因为我们家儿子多,家穷娶媳妇困难才央求我二叔把她这个还算帅气的三儿子弄进了村办企业。纸坊连师傅带徒弟一共也就10来个人,咱们的同学韩跃文比我先三、四个月进去,算是同门师兄,后来我们先后做了晒纸的二师傅。我经常骑自行车带他玩耍,两个人合起来都没车重,在村里骑的飞起,去岱岳街看热闹或买个什么的,相处的就象亲哥俩,直至现在也是不错的关系。纸坊学手艺的三年没有阻碍我的长大,日复一日的体力活反而是催化剂一样,加速了青春的成长。那几年的个子像拔节一样猛长,力气也是越来越大。朴素的衣服掩盖不了一个男子汉的形象,小学时,咱们都是班里的矮个子,三年后长高了,真是欣慰又高兴。</p><p class="ql-block"> 咱们村的红八仙你一定不陌生,也是由来已久的。回村的那几年,我都要参加村里举办的社火队红火,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初八起玩艺儿。那几年我是踢鼓秧歌的拉花主角,对的是女扮男妆的你的一个本家,她和咱们小学一个班学习过,后来留级了。一年社火队的交往,明显感觉到她爱上了我,当然我也是很喜欢和她在一起的。我参军走的那天,她恋恋不舍一直送到我上了火车。到了部队后,她的父亲还以看侄子(我和他侄子在一块当兵)的名义看过我,问我退伍后的去向。因为当时我的父母去了宁夏(已落实了政策),我回答可能退伍后去宁夏。这就是有缘无分吧,这年年底或次年初吧,姑娘嫁人了。这就是社火引起的朦胧爱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三〉远离家乡</b></p><p class="ql-block"> 至于你问我为什么到了大西北,这说起来话就长了,要从我的父亲说起。我的父亲在族谱里的名字是郭守跃,1946年参加解放军后自己改名为郭胜山,参加过解放大西北的大小战役,1952年脱下军装在宁夏的金积县参加地方工作,1957年底反“右”时被遣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1978年10月,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和各地落实政策的形势,母亲和父亲商量让父亲去宁夏到20年前被迁返的地方找找,看能否落实政策、恢复之前的工作。在农村的20多年,由于地贫人多吃尽了人间疾苦,太穷了、穷怕了,寻找一切可能脱贫过好点日子的途径。父亲第一次去宁夏打听寻找,由于临近年关,回来时,当年的战友刘奎(后来成为我的岳父)给我们家带了些当地产的大米(当时在咱们老家可算是皇家贡品啊,反正我17岁之前没有见过更没有吃过)返回了老家。第二年(1979年3月份)春节之后在我和母亲的催促下父亲又去了宁夏,落实政策并非一帆风顺,碰到了很多阻力,父亲写信问母亲怎么办?母亲和我这个她一直看好的三儿子(大哥在外打工、二哥已在一年前参军)商量把家庭户口先迁移到宁夏吴忠一个新建乡镇:扁担沟乡黄沙窝村。按母亲当时的想法,即使落实不了政策、恢复不了工作,就是当农民也去宁夏当。她说:宁夏种的都是小麦和水稻,当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都比在安祥寺村强。在我的认知里,当年43岁的母亲是我心中最坚强、最有智慧、最会过日子的母亲。母亲对我说:三人(我们兄弟们多,她用排行称代替名字既是当地的风俗也是她的智慧),家里先迁宁夏,但最终不知道能不能落实政策转了户口,你在村里纸坊挣工分加补贴还算不错,户口就留在村里。就这样,家里除已参军的二哥外还有七口人,我的户口就留在了村里,其他亲人随父母在当时担任宁夏吴忠一公社书记(即我未来岳父)的帮助下都迁移到了宁夏,按当时国家的留粮政策,在10月1日前(于9月16日)办理完成了户口迁移手续,除我留在老家(和当兵的二哥)外,其他成员在父母亲的带领下来到“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宁夏吴忠继续当农民。1980年6月30日父亲落实政策恢复工作,其他人转为非农户。</p> <p class="ql-block">  1979年9月中旬父母亲带其他兄妹迁移宁夏后,我在村纸坊工分+补贴留了下来。一边在纸坊上班一边给在山阴一中上学的四弟(他户口转走后,按父母决定上学到年底再去宁夏)做饭。上班又惦记着做饭,对一个18岁的初长男人来说是既为难无聊又无奈的,所以在一个多月后的11月初征兵令发到村里时,我决绝地报名当兵。报名、初检、政审、合格核准,我受到二叔和三叔自小没有过的呵护,中年之后我才一边对比一边想:是因为父母不在,叔叔们才齐心全力送形同孤儿的我去当兵,年老之后越发怀念感恩叔叔们对我的关怀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当年12月初从岱岳去忻州是我长到18岁第一次坐超过200公里的火车,我的感觉是真晕和真远。记忆中10岁左右时坐过一站(岱岳----东榆林),差点晕死,时隔8、9年,还是晕车厉害。告别了亲友和家乡,一路上新兵们唱歌说笑,我一人呕吐占整座真是狼狈极了。领兵的赵军医和我开玩笑说:你这么晕车,体检时怎么没有检出来。</p><p class="ql-block"> 从1979年末到1985年初是我在部队的时间,刚入伍,教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表现出军人铿锵有力的风采,我们有严格的纪律,有一腔热血:就是报效祖国。这就是参军最初的感受。虽然训练和生活苦,但是我感觉不到一点苦,每天像过年一样高兴。这大概是在家里苦惯了,才感觉不到部队有多苦。在首长和战友的教育和关心下,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向前迈进一大步,逐渐懂得了青年人身上有什么责任。几年军营生活,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时是地方部队山西忻州独立营,1982年转为武装警察部队。我是1982年12月加入党组织的,1985年初退伍至宁夏。现在回想:目前的文化是当兵后看了较多的书和报名参加了山西刊授大学的学习,要不然之后的生存创业都很可能会更难。</p><p class="ql-block"> 正式退役之后,于6月中旬按国家政策被安排到宁夏吴忠市供销社。工作10年整,于1995年5月份下岗失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四〉创业者的艰辛</b></p><p class="ql-block"> 吴忠市供销社工作整整10年,1995年5月份我加入了下岗队伍。长大后,一直渴望成为一名社会的成功人士,这不光是为了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就需要到社会这个海洋中去拼搏、奋斗,我们也没法后退,因为我们的父母已经开始渐渐地老去,我们必须完成蜕变,必须扛起身上所应该扛着的责任。下岗后我迷茫了两年,在1997年与人合伙组建了贸易工贸公司。四年后于2001年购买了一个小型乳品厂,开始了实体创业。旧厂边改造边注册运营,我自己起了个企业名称,叫“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看着办公室里火红火红的花儿开放,玻璃缸里的金鱼欢快地地游来游去,时不时调皮地跃出水面,我不由得流下激动的眼泪!也许是名字起的太大了,天天乳业经营了9年也只能算是小有起色,勉强维持而已,只能是为奶农和员工服务,自己赚到的钱并不多。特别是2010年因顶账奶粉迟发地招惹了全国红极一时的三聚氰胺事件,企业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2009年12月30日,我收到了来自福建省有关局的一份质检报告,报告上说我们供给福建晋江一家奶糖企业的全脂奶粉查出含有微量的三聚氰胺(虽不超标但还是接近了临界点),因为虽然三鹿奶粉事件刚刚平息下来,但大家对三聚氰胺还是谈虎色变的。当天晚上当地质监局由主管副局长带队,拿着同样的测检报告(按惯例在当地测检出问题后,报告同时寄往国家部委、问题所在地的质量监督部门和生产企业,再由当地质检部门进行查处)驻进了我的企业——天天乳业,当时我们的心都快吓出来了。紧接着我和我的企业经历了轰动五省区乃至大半个中国死里逃生的过程。事情的原委是:我们把自己生产的大包装工业乳粉供给黑龙江一家出口贸易企业,他们再干混均质后用外文包装供给一些西亚国家,但这家有着出口资质的东北企业玩的是白手套,欠我们的500多万货款不按合同约定执行偿还。我深感这家企业不仅实力有问题而且信誉也不行,所以决定不付款即退货。当时去对方现场查看时,我们供的原包装只有一少半150吨左右,所以按当时货款折价再退回他们已再加工成他们外文包装的全脂乳粉170吨。就这170吨对方顶账奶粉,差点害死了一个我们这个西北边陲的一个良心企业。经过是:这个外文包装的货顶回来后,我们无法销售,只好换掉包装(换成我们自己的包装再销)。我们当时的客户有广东、福建、上海的,有临近省区内蒙的。是卖到福建的乳粉让查出了问题,但是引发全网媒体炒作的却是广东的广州,据说是广州有关部门违规召开听证会引入了社会媒体记者报道了“天天乳业”在福建某地供应的全脂乳粉含有少量不超标的三聚氰胺,使我这个偏隅小企业一时名躁大众,也引发了长达5个月的调查待处。业。经过是:这个外文包装的货顶回来后,我们无法销售,只好换掉包装(换成我们自己的包装再销)。我们当时的客户有广东、福建、上海的,有临近省区内蒙的。是卖到福建的乳粉让查出了问题,但是引发全网媒体炒作的却是广东的广州,据说是广州有关部门违规召开听证会引入了社会媒体记者报道了“天天乳业”在福建某地供应的全脂乳粉含有少量不超标的三聚氰胺,使我这个偏隅小企业一时名躁大众,也引发了长达5个月的调查待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为啥说我办的是良心企业?这是宁夏区政府副主席命名的。我自己做为一个下岗失业者,创办“天天乳业”企业,九年里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生活问题,也支助了当地奶牛养殖户的生活和发展,特别是事情发生后我没有欠员工一分钱的工资和奶农一毛钱的奶款。当时处理问题的是主管食品安全的副主席(他是宁夏区民主副主席),他问我:事件发生后,你们是怎么想的?打算怎么应对?我扳着指头汇报说:我首先想到的是,接受调查,把问题说清楚;全力支付保障员工的工资收入;付清奶农的全部奶款,不让奶农损失一毛钱;接受政府的秉公公平处理。是我的回答和做法让这个自创的企业活了下来,当时那位副主席拍着我搭档(他比我年轻10岁)的肩膀说:小伙子,事情发生你们没有回避和逃避,对员工对奶农对社会做了应有的担当,是个有良心的企业。</p><p class="ql-block"> 再和你谈谈“天天”和“伊友”的更迭一事。天天乳业虽没有倒下,但已经伤痕累累。当年亏损惨重不说,给之后的经营也带来了系列的艰难,社会负面影响太大,特别是媒体网暴时期,对我这个法定代表人更是八卦不断:不是说我已经失联、出了意外,就是说我不接电话失去了自由,或者说我正在接受法律的制裁。加之乳品行业好三年差三年的周期,我觉得天天因我而起又因名大而几乎尽毁的唯心之虑,所以我想到了更名易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一番考虑和寻征之后,我觉得选用“伊友”为名甚好,一是宁夏称之为清伊之地,二是中国最大的乳企伊利有伊字为先,三是之前和我们合作过的重庆一家乳企名称“天友××”,所以在注册征询通过之后,我们从“吴忠天天乳业”变更为“宁夏伊友乳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由我换成我年轻的搭档,更重要的是我们听取了当时主管、也是帮助我们恢复时主动带头签字的主管食安的副市长的指导:进行了股份重组。我把一部分股份通过转配无偿转让给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部分负责人和认可我做事的亲戚、朋友、奶农,经过了两次重组,完成了企业的起死回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完成了自己的人生逆袭。所以真的对所有人想说一句,当你遇到难解决的事情的时候,多给自己再试一次的勇气。因为再试一次,你可能会走进另一个世界。我们用“伊友”的策划方案,通过十年的运行,完成了行业产业链的形成和公司集团化的股份经营形式,形成乳品生产及大包装工业乳粉代工和奶牛专业养殖场的共同发展。目前全集团公司拥有四个牧场,存栏优质奶牛1万2千多头,日处理400吨牛奶的加工厂一座。企业为400多名城乡就业人员提供了养家糊口的岗位。当然、能拥有今天的效果,也是我几尽刀尖行走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一晃这些年过去了,对我来说,这十年简直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对我的家庭来说,这十年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酸甜苦辣尝了个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现在我们的家庭幸福,公司里年轻一代工作顺利,还有我可爱的孩子们茁壮成长,这样的生活非常知足,非常感恩,非常幸福!不能光和发小讲过五关斩六将,走麦城的经历更刻骨铭心,诸如2011至2012年,为了翻身,我借资贩煤,和我的堂弟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两年亏损600多万(都是贷借款);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把奶牛赶到四川、云南外养,净亏损了500多万……一言难尽,不说为好。”</p><p class="ql-block"> 和我聊天的间隙,建新不时被电话打断,来电都称他“郭总”,我看到他还是朴素无华的样子,像刚刚从乡间的小路走过来一样,浑身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公司同行的员工也这样评价他,说郭总没有一点架子,穿着很随意,也很节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五〉发小感悟</b></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数次品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它不仅是路遥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巨著,更是一部真实地反映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至改革开放时期生活在大西北青年人艰难岁月的文学作品。读《平凡的世界》最为感动我的,就是孙少平的努力。反思建新的生活之路,他在儿时,是那么腼腆、那么有自尊心、那么敏感的一个男孩,如今则成长成一个内心强大,富有责任心,并始终保持着正直与善良,实在是太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建新的成功绝非偶然,了解他的经历,感受他的过程,觉得需要有锐敏的嗅觉去察觉到隐藏在身边的商机;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做事情必须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提炼一种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需要对自己和企业有明确、清晰的定位,明白自己擅长什么、想要什么。这方面,在我熟悉的朋友里,建新是成功者;在我诸多发小里,建新更是佼佼者。高尔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于母亲。建新一家从山西到宁夏之路,我感觉是他的母亲闯出来的。母亲远大的目光,坚强的意志为全家铺出了一条路,一条坚强不屈的路,一条为梦想前进的路。</p><p class="ql-block"> 建新走的这条路,走过了觉得很诱人,但实在太艰辛了。路上时而景色秀丽,时而乌云密布,他勇敢地在这条路上参加了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虽然跑得腰痛腿软,直至现在有时还出现失眠,但前方的路仍然会勾起我无穷的想象。我想,他已经扬起的创业风帆将继续推动企业走向蓬勃发展的未来。因为一个内外兼修、厚道善良、顽强勇敢、披星戴月的创业者,每一份耕耘都会有一份回报,“伊友乳业有限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黄冀:山阴县安祥寺人,山阴县文联原主席,《山阴县志》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b>编辑简介:</b></p><p class="ql-block"> 一缕祥云:山阴县岱岳镇人,《桑干河微刊》主编,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