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北京钟鼓楼坐落在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北京钟鼓楼以其悠久的历史、体量巨大的钟鼓、前后纵置的建筑规制,在全国钟鼓楼中独一无二。1996年,北京钟鼓楼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b></p> <p class="ql-block">鼓楼、钟楼南北纵置在地安门大街,鼓楼红墙绿瓦,钟楼灰墙绿瓦,两楼气势雄伟,巍峨耸立。</p> <p class="ql-block">鼓楼始建于元代,原名齐政楼,最初是在元大都的中心位置,明初永乐十八年重建时,才确立了现在中轴线北端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600多年来,鼓楼多次被火焚毁,经反复重修重建,才形成了现有的格局,现存鼓楼为明朝建筑。</p> <p class="ql-block">鼓楼坐北朝南,共有二层,通高46.7米,形制为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屋面,三重檐结构,四周砌有矮砖墙。</p> <p class="ql-block">鼓楼南北侧各有券门三座,东、西侧各有券门一座,南门为正门,现平时不开,需从北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从围墙下仰望鼓楼,檐角飞出墙边,看着上面精雕细琢的兽物、花纹等,不得不让人感慨古代匠人的高超智慧和审美造诣。</p> <p class="ql-block">鼓楼北门的小门楼。</p> <p class="ql-block">透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在北门院外,鼓楼巍然屹立在眼前,冬日午后的阳光从楼侧悠悠地照射过来,使古建筑更有光彩。</p> <p class="ql-block">鼓楼内一层有数字沉浸展览,分为“时间建筑”“中国时间”“发现中轴线”等6个主题展厅和中心券洞沉浸展厅。</p> <p class="ql-block">共展出10件藏品、48件辅助展品和装置、12个交互体验展项以及6部数字影片。</p> <p class="ql-block">东北角有一道小券门,由此登楼。登楼的通道也叫马道,狭长陡立,有石梯69级,前60级代表纪年周期,60年一轮回,右转后的9级代表九五至尊,至高无上之意,这高度也体现了古人对天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登上二层,必须要到回廊上一睹庄严壮美中轴线的古韵,要眺望充满历史感的京城景致。</p> <p class="ql-block">凭栏远望,北京中轴线北段风光尽收眼底。鼓楼与景山公园的万春亭遥遥相对,这条中轴线是古都城市的脊梁,串联起当年京城重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之一。</p> <p class="ql-block">老城新景由近及远,依次铺展开来,低矮杂乱但充满厚重感的四合院老屋等古建筑与远处高耸的摩登大厦遥相呼应,形成古今交融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近处,青砖灰瓦的平房院东西延展,地安门外大街、旧鼓楼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远处,西直门凯德茂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什刹海和北海,人们在后海的冰上尽情的玩耍着。</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风景中,北京老屋的屋顶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现已修整得有模有样,将远处的国贸、北京尊等现代建筑衬托得更加雄伟靚丽。</p> <p class="ql-block">鼓楼的主角非鼓莫属,二层原有25面报时更鼓,其中主鼓1面,群鼓24面,主鼓象征一年,24面群鼓象征二十四节气。</p> <p class="ql-block">现仅存一面原鼓,在玻璃罩子中,八国联军入侵时刺破鼓面,留下累累刀痕,其余的大鼓均为仿制品,中间三面鼓用于击鼓表演。</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清代留下、仅存的那面主鼓,1900年被八国联军用刺刀把牛皮鼓面划破。主鼓高2.22米,鼓面直径1.4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我国钟鼓楼起源于汉代,那时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在元明清时,北京钟鼓楼的时间成为了当时的“标准”和“权威”。</p> <p class="ql-block">作为报时中心,击鼓定更必不可少。在600多年的报时历史中,北京钟鼓楼始终沿用着先击鼓后撞钟,每日报时始于暮鼓、止于晨钟的报时方式,为古都发布标准的“北京时间”。</p> <p class="ql-block">钟、鼓报时均敲108声,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快慢相间敲两遍,共计108声。</p> <p class="ql-block">古人用108代表一年,一年有12个月、24节气、72侯(五天为一侯,六侯为一月,一年共七十二候),三者相加就是108。</p> <p class="ql-block">鼓楼能准确的击鼓定更,关键在于“铜刻漏”,北京鼓楼的“铜刻漏”是唯一既能计时,又能报时的刻漏,有资料记载,日误差仅在20秒左右。</p> <p class="ql-block">作为报时中心,鼓楼上还陈列了:碑漏、铜刻漏、时辰香计时等,这些与击鼓定更、撞钟报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报时系统。</p> <p class="ql-block">日晷和漏碑记。</p> <p class="ql-block">在鼓楼小院中,远望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往北约100米,便是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钟楼间有个小广场,人们在这里悠闲的散步,晒着冬日的暖阳,孩子们则欢快的嬉戏着,让古老中充满了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变迁,钟鼓报时已成为历史,现钟鼓楼以见证历史、讲述历史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钟楼始建于元朝,多次毁于火灾,明朝永乐年间重建,清朝乾隆年间再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钟楼同鼓楼一样,也是两层无梁式砖石建筑,内部结构采用复合式拱券。基座为汉白玉须弥座,城台上四面有城垛。</p> <p class="ql-block">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两层屋檐的戗脊上均安狮子为首的五跑小兽,整体朴素简洁,又有着砖石建筑独特的沉淀之感。</p> <p class="ql-block">钟楼一层四面各开一扇券门,在东北角开有一扇登楼的小券门,通道为60又15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钟楼二层八角形钟架下,悬挂着报时铜钟,为明永乐年间铸造。钟体通高5.55米,重约63吨,被誉为我国的“古钟之王”。钟体全部由铜锡合金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悠长。</p> <p class="ql-block">钟楼的建筑结构很有讲究,包含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等功能。在钟楼一、二层四面正中各开一个券洞,形成“十”字形空间,上下层中部贯通,形成一个共鸣腔,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扩音器,据说这种设计在我国钟鼓楼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正是这种结构,大钟撞击发出的声音才能“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钟之最”。古时撞钟的方式也是108次。</p> <p class="ql-block">鼓楼定更击鼓,钟楼撞钟报时,在没有钟表计时的古代,钟鼓声体现了清代管理北京城的独特方式。站在钟楼上望向鼓楼,巍峨挺拔!</p> <p class="ql-block">在钟楼的回廊上远望,同样是新老北京尽收眼底。眼前是历史积淀的古都风貌,远方是全新发展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北京中轴线上一组高大巍峨的“时间建筑”,既是扼守“紫禁后护”的重要城市地标,也是“号令全城”的关键报时中心,更是老北京历史人文信息的象征。尽管现在钟鼓声已不再回荡在城市上空,但钟鼓楼依然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到北京一游,别错过京城这一著名历史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