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的蝶变

渝州书生

<p class="ql-block">洪崖洞夜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洪崖洞是重庆的5A景区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网红景点,它是一个以山城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为特点而建造的仿古商业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美轮美奂的夜景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成为了重要的重庆十大旅游名片之一,也是外地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洪崖洞这一带过去并不是现在的模样,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洪崖洞的历史吧。</p><p class="ql-block"> 洪崖洞这里原来有个洪崖门,明代初期戴鼎修筑重庆城墙,共建有17门,9开8闭,洪崖门是闭门。当时在悬崖边上修筑了城楼,并在崖壁上雕刻了城门,有门的样子却并不是真正的门不能进出,纯粹用于军事防御。洪崖门面临嘉陵江,视野开阔能控制很长一段江面,后来官府就在洪崖门左面的城墙上安装了大炮(此炮至今尚在),因此沧白路的原名叫炮台街,民国时期(1944年)为了纪念杨沧白才将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那门大炮面对两江汇合处。这个大炮曾经试射过,并且有了一个重庆掌故:“炮打人头山。子落长寿县”(这个掌故非常有趣,请大家自行查阅,恕不赘言)。</p><p class="ql-block"> 从临江门到千厮门一带全是陡峭的悬崖,因此城墙和洪崖门都建在悬崖上。在洪崖门下面靠右的悬崖下有个洞,就是洪崖洞。</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洪崖洞上方原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发源于城内的大梁子(现在的新华路)长安寺(现在的长江索道附近,长安寺始建于北宋时期,抗战时期被炸毁)旁边山上,小溪流经大阳沟、会仙桥,流到洪崖洞后在悬崖上形成一道瀑布倾泻而下再汇入嘉陵江,古人称之为“洪崖滴翠”,“洪崖滴翠”是著名的古代巴渝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时,城里人口逐渐增多,那条小溪便成了污水沟,明沟也变成了暗河,大阳沟、会仙桥(如今大阳沟、会仙桥地名也消失了)也仅仅剩下了地名,再也不见小溪和桥的踪影。洪崖也就不再滴“翠”了,而成了一条污水瀑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抗战开始后,重庆人口猛增,城市中心从下半城转移到上半城。上半城的生活污水往洪崖洞下方流去,城里的垃圾也从悬崖上往下倒,这里也就有很多捡垃圾的人,洪崖洞里可以躲避风雨,于是洪崖洞里就成了叫花子的窝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大约是上世纪40年代,有人在那悬崖上开出一条小路来,沟通了悬崖上下的交通。洪崖洞下方沿江边有镇江寺、纸盐河街、码头并一直通向千斯门,这一带还算热闹。后来,很多人开始在洪崖洞两侧的悬崖下建起一排排高低错落的吊脚楼,逐渐形成了居民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洪崖洞附近住的大都是搬运工、挑水工、纤夫等等人家,最靠悬崖处还住有不少的是以洗衣为生的人。每天凌晨,那小巷就开始弥漫着热气,充满着肥皂气味,一片洗衣声。白天从城墙上看下去,那吊脚楼伸出的一根根竹竿,晾满了衣物,在微风中随风摇晃颇为壮观。 </p><p class="ql-block"> 嘉陵江每年都要涨洪水,洪水涨上来就会把江边的纸盐河街淹没,当然也会淹没地势低点的吊脚楼。洪水过后,整条街的人一起努力冲洗淤泥,然后把搬到坡上的家具等等搬回家。于是,那被冲垮的吊脚楼又重新搭建起来,此情景年年都会重演。</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解放后沿江码头逐渐衰落,洪崖洞也逐渐失去往日的热闹,虽然市水运公司、市搬运装卸公司等单位在此为职工修建了一些宿舍楼,但是洪崖洞片区总体面貌变化不大。</p><p class="ql-block"> 过去,人们很少下洪崖洞,即便是解放碑附近住的人也是如此。我曾经为了到一个同事的家下去过一次,我是从靠顺城巷(现在南国丽景附近)那边下去的,那条小路恰好要从瀑布下方穿过,那股水熏人的臭味让我至今难忘。我返回时再也不敢走瀑布那条路,于是我就从市政协对面那个石梯上来了。 </p><p class="ql-block"> 在旧城改造以前,重庆两江沿岸洪水警戒线以下住着数万居民,每逢涨水季节他们的房屋都要被淹没,他们就要赶紧抢运出家里的东西。因为要赶在洪水到来之前把东西抢出来,重庆人便把这个事情称为“抢水”。我曾在千厮门和曾家岩参加过两次抢水,那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儿,尤其害怕夜间抢水。人们需要赶紧把东西搬到高处来,往往会爬上很高的陡坡,因为抢时间走得很快,所以每走一趟来回都会非常累人。这种状况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旧城改造后,洪水警戒线以下再也无人居住了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庆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旧城改造成了主题。重庆老城区开始大面积的拆迁改造。据何智亚(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回忆,洪崖洞片区的改造是在1999年开始策划的,城市规划部门在总结了临江门片区改造错误的基础上,坚持了以传统风貌的建筑形态打造重庆山地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于是,规划部门严格把关、城区旧城改造项目负责牵头、建设银行提供投资、四川美术学院主体设计、小天鹅集团具体承办,洪崖洞片区改造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并最终完成真正的蝶变。</p><p class="ql-block"> 2003年洪崖洞片区开始拆迁改造。2006年9月,洪崖洞竣工开业。2007年11月,洪崖洞景区被评为国家5A旅游景区。2020年11月,洪崖洞景区被列为“成渝文旅十大新地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仔细查阅了很多资料,几乎所有的人都忽略了商业用地的问题。关于洪崖洞的改造一事,我最赞赏的是用地问题,这是一个处在江边紧靠洪水线附近的狭长陡峭的坡地,如果不是紧靠解放碑,土地利用价值实在不大,它也只能是一个非常普通江岸山坡,这种土地的成功利用也许是全国唯一的。</p><p class="ql-block"> 另外,洪崖洞片区能够成为重庆重要的名片应该是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也应该归功于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的所有单位,这与当时的时势与各方的共同努力有关,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9年1月8日</p><p class="ql-block"> 改于2023年1月2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外话】本文发表后,我因为好奇便上网查询一下,发现有人曾发过与我相似的文章,题目是《洪崖洞蝶变》,其内容与我的完全不同。另外文章的题目也是有较大的区别。《洪崖洞蝶变》洪崖洞是主语,强调的是洪崖洞。而我的《洪崖洞的蝶变》蝶变是主语,强调的是蝶变。没有蝶变,洪崖洞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地名,并没有特殊意义,是蝶变才让它焕发了新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洪崖洞片区(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纸盐河街,远方可通往千厮门)</p>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洪崖洞片区</p>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洪崖洞片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