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国第一代著名小提琴家陈又新教授诞辰110周年

谭国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今年1月31日是我国第⼀代著名⼩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陈又新教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纪念日。(1913年1月31日 - 1968年6月10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回顾历史,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上海音乐文化中有二个特出的标志:一是上海工部局乐队在梅百器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二是由蔡元培萧友梅开创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之先河,建立了专业音乐学校。而陈又新先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的三十多年时间中,在这二个重要的音乐领域分别经历走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陈又新先生在中国的小提琴事业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一位不可不提的历史人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陈又新先生原名陈尚谦,浙江吴兴 (今湖州) ⼈,享年五⼗五岁。1928年陈又新考⼊上海国⽴⾳专从意⼤利籍富华教授学⼩提琴, 1938年 7⽉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本科⼩提琴⾼级班。同年作为四个中国⼈⾳乐家之⼀⾸批进⼊上海⼯部局交响乐队担任演奏员。同时,他与音乐家丁善德 、劳景贤等创办了上海⾳乐馆,并 在那⾥教授⼩提琴及担任指挥 。1942年日本侵略军进驻了上海公共租界接管了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陈先生深明大义,毅然辞去乐队的工作,显示了一个中国音乐家崇高的民族气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陈先生1946年受聘于国⽴上海⾳乐专科学校任⼩提琴教授 兼管弦乐器组主任, 同时在上海市政府乐队任⼩提琴乐师 。 1949年又远赴英国皇家⾳乐院研究班深造,从伊索尔德· ⻔杰斯教授 (Isolde Menges) 学⼩提琴, 并从事⼩提琴演奏及教学法和乐队指挥等项⽬的研究。1952年回国后受聘为上海⾳乐学院⼩提琴教授兼管弦系主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陈又新先生在英国留学</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五十年代以陈⼜新系主任为⾸的管弦系教师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左起 周惠仁(小提)、梁友文(小提)、陈又新(小提)、柳和埙(小提)、尹政修(长笛)、王人艺(小提)、陈传熙(双簧管)、王砳(大提)、王端伟(单簧管)、陈鼎臣(大提)、杨嘉仁(指挥)、窦立勳(小提)、谭抒真(小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从52年回国至1966年的十多年间他⼀⾯致⼒于管弦系的⾏政领导⼯作, 制订教学计划及组织各种业务活动,为管弦系业务工作的开展付出大量心血。一面他专⼼致志地进⾏教学工作 、并编纂教材 、撰写论⽂。 是一位为⼩提琴教育事业培养小提琴人才作出重大贡献的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陈⼜新教授⼏⼗年中先后培养了⼀⼤批在国内外各种重要⾳乐岗位的⼈才 。早年的学⽣中有著名⾳乐家周⽂中, 张宁和, 董麟等, 五⼗年代后更有⼀批如张撷诚、郑 ⽯⽣ 、赵基阳、张耀祖、李耀伦、李牧真、李克强、胡彩瑶、夏敬熙、仇明德、林增 弼、吕浩、沈榕、⻩伟斌、赵有彬、姚世美、王希⽴ 、史蒂华、盛中华、张曦仑、徐 若望、賀元元、邝宇宏等等小提琴人才。&nbsp;并在六十年代与谭抒真 赵志华教授联手带教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小提琴硕士研究生王希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陈⼜新教授在教学上严肃认真循循善诱 ,始终坚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他教学有⼀个原则, 就是 要培养学⽣成为⼀个能独⽴思考、独⽴⼯作的⼈ 。他要让学⽣每上⼀次课得到了新 的努⼒⽬标, 对每⼀⼸法、指法、⾳准、节奏、⼒度的要求绝不轻易放过。为上⼀⼩时课, 他要做多⼩时的准备, ⼯作极端认真仔细负责。千⽅百计地为引导学⽣提⾼演奏⽔平⽽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法。</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五十年代初陈又新教授与学生合影</b></p><p class="ql-block"><b>左起郑石生,林增 弼,李耀伦,李克强,张耀祖,陈又新,仇明德,胡彩瑶,赵基阳,夏敬熙,李牧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从五⼗年代开始陈又新教授编纂出版了⼀批具有很⾼学术价值的⼩提琴教材, 如八册《⼩提琴曲集》, 其内容包含⼤量中外经典名曲,为当时缺乏资料及演奏曲目的情况及时提供了教材的补充 。五十年代出版《实⽤⼩提琴⾳阶练习》 三册, 这些教材都是他亲⾃编写指法、 ⼸法,教材程度从简到深包括单音双音音阶及各种速度节奏的训练,特别那时陈又新教授已在教材中编入了五声调式的音阶练习,对学生演奏中国乐曲提供了必要的手指基础技术训练。同时陈⼜新也推荐⼀系列国外的基础训练的教材,如捷克小提琴教育家塞夫契克的⼿指练习,最早就是由陈又新教授推荐给出版社出版的。所有这些教材在上世纪五⼗年代到⼋⼗年代被全国各专业院校学生、乐团演奏员和业余爱好者采⽤ ,影响广泛。在五六十年代⾥, 我们与国外音乐信息资料的交流还不多, 因此陈⼜新教授主持出版的⼀系列教材更显重要和珍贵,对我国⼩提琴教育是产生重要影响的。另外, 陈⼜新教授还为⼩提琴教学撰写了⼀些总结性及研讨性的论⽂,其中较重要的有: 《⼩提琴教学随笔⼋篇》《⼩提琴练习中的⼿指保留问题》《从两⾸⼩提琴前奏⽽谈起》《写在弦乐四重奏演出之后》等。⾮常不幸的是, 他还有15万字有关⼩提琴教学⼼得、经验介绍的⽂章, 竟全毁于“⽂⾰ ”之中, 这是惨痛的损失。&nbsp;</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陈又新教授不仅是一位小提琴教育家,也是⼀位优秀的⼩提琴演奏家。只要条件许可, 他参加各种演奏演出活动。他的演奏精细⼯致 、朴实酣畅 、⽣动传神。他对古典和浪漫派作曲家, 如巴赫、莫扎特、⻉多芬、帕格尼尼、格⾥格等⼈的作品有深 ⼊的研究及理解, 并曾在各类⾳乐会中演奏了这些⼤师的作品。除独奏外, 陈⼜新还参与室内乐的演奏,六十年代他曾与窦⽴勃、郑延益、夏敬禄等组 成弦乐四重奏, 演奏何占豪的《烈⼠⽇记》及苏夏的《D⼤调四重奏》等 。他还身体力行经常在⾳乐会上演奏⻢思聪、贺绿汀、沙梅、邓尔敬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 还在国内⾸演了冼星海的《d⼩调奏鸣曲》 。陈⼜新还录制了《格⾥格⼩提琴奏鸣曲》沙梅《即兴曲》《短歌》等唱⽚ 。&nbsp;</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陈又新教授在五六⼗年代除了教学和管理系里的⾏政⼯作, 还积极参与了众多社会活动。五⼗年代初到农村参加⼟改⼯作队的工作,1956年当选为市人民代表,履行代表职责。作为音乐界代表二次参加全国文代会。在1963年上海之春举办全国第⼀届⼩提琴⽐赛上担任评委工作。1964年下乡参加农村的社教⼯作等等。充分体现出陈又新先生的一颗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火热之心及紧跟时代的积极态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照片为五十年代初到农村参加土改工作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左站立者陈又新、范继森、杨嘉仁、前左 桑桐、丁善德教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1963年上海之春举办全国第⼀届⼩提琴⽐赛, 评委们是: 左起 柳和埙、窦⽴勋、 章彦、陈⼜新、⻢思聪、丁善德、赵志华、谭抒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64年陈又新教授及谭抒真教授与学生们下乡参加农村的社教⼯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陈⼜新教授尽管一直是勤奋努力工作,做事极端认真,但文革开始后仍被当作“ ⽜⻤蛇神” 关进了“⽜棚”, 身⼼受到极⼤的摧残。但当 1967年第⼀次从“ ⽜棚”放出来后, 他没有考虑个⼈安危, 依然还在考虑到教学与学⽣,对学生关怀倍至。 后来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席的张曦仑说到, 那时陈先生匆匆去找到张曦仑, 叮嘱他要考虑毕业考试之事, 并说: “现在脱了不少课, 要及时补回来。” 还要他转告班上其他同学, 不要丢业务, 有空还要练琴, 不然来⽇如何为⼈⺠服务 。然⽽, 陈⼜新很快⼜第⼆ 次被关进“ ⽜棚”, 并被诬陷为“⾥通外国的特 务分⼦”, 遭到反复批⽃ 、严刑拷打, 待⾄ 1968年 6 ⽉ 10 ⽇, 竟不明不⽩地被宣称是“⾃杀身亡”, 这个冤案的细节⾄今未被查清楚 。而对学⽣张曦仑发⾃肺腑的教诲, 竟成了他⼀⽣对待⾳乐事业的最后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今年是陈又新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陈先⽣享年 55 岁,一生为⼈谦和低调, 正直单纯, 知识渊博, 毕⽣为我国的⼩提琴教育事业勤勤恳恳、锲而不舍、鞠躬尽瘁。 我们应该记住这位为中国的音乐事业作出贡献的前辈,今天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无不是在前辈们努力追求和创造的经验基础之上取得的, 他为中国⼩提琴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为小提琴事业奋斗的精神,高尚人格品德都是值得我们所有⼈永远铭记和继承发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