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光深处的爱》有感(一)

chaiqiyi

<p class="ql-block">  《时光深处的爱》的著作张蓉珍老师是我同学吳庚友的爱人,她们都是东阳人,我们在北京浙大校友会上相识,她心胸开阔,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她又是我同班同学吳庚友的爱人,我们很快成了朋友。我也很荣幸能够第一时间读到张老师的著作《时光深处的爱》。</p><p class="ql-block"> 从《时光深处的爱》书中能看到張老师对父亲的敬意和对母亲怀念、爱戴,感恩,书中我对勤劳智慧的东阳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佩。</p><p class="ql-block"> 也许在大家的印象中 浙江东阳最出名的是东阳木雕和横店影视城,其实自古以来,东阳的建筑业在我中华历史上就是最富有盛名的,他们中的泥水匠、木匠、篾匠最为出色,并且是代代传承。改革开放后东阳的建筑业传承了前辈们的工匠精神,并发扬光大,创造出举目共睹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浙江建德,对东阳并不陌生,我的同学和邻居中也有东阳籍的,他们的家长大多是泥水匠、木匠、篾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都很穷,有多少人家和多少企业要盖房子的?又有多少人家会年年添桌椅板凳等家具,那时东阳人的生活艰辛可想而知,但即使这样东阳人凭着手艺,吃苦耐劳、精明能干,一个泥桶,一把刮泥刀,一把篾刀可以养活着一大家子人。看了张老师的著作,书中记载了从事建筑业的父辈工匠们为了生存,不认命,不服输的性格,背井离乡,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开拓精神,对我曾经的东阳籍同学和邻居有了新的认识,我由衷的敬佩。</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饱受战乱的摧残,饥荒不断,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即使如此绝大多数中国人也会选择安于现状,不愿离祖吃饭。可是张老师的伯父和父亲以及她的外公,舅舅等前辈们的选择的是外出务工,这是需要很大勇气和胆略的,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任何背景,完全凭着泥水匠的手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凭着聪慧的大脑、勤劳的双手,虚心好学,用顽强的意志在浙江名胜圣地莫干山的别墅群建设中闯出一片天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白手起家成立了自己的"张记营造厂"是真不容易,也不简单哦。尽管时代已久远,故人已驾鹤西去,但东阳建筑前辈的精神仍流传在他们的子孙后辈之中,他们的灵魂还在,他们的作品仍矗立在莫干山和杭州西湖边,为景区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东阳老家的十三间依然习习生辉。东阳建筑业的后生传承了前辈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建筑作品在中华大地处处绽放,他们并走出国门为国创汇,为国争光。今天的东阳已被誉为"建筑之乡",建筑公司、建筑集团、上市公司、百強企业比比皆是,已成为东阳的支柱产业,如果苍天有灵,父辈们看到现在东阳建筑业的发展一定会感到非常的欣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