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样菜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在潮汕平原,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农历正月初七,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p><p class="ql-block"> 这种风俗习惯最早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人日也称“人胜节”。人日,是个美食共享日。人日必须食一种用七样青菜作成的饼食,往后演变为直接食七样菜,成为汉族吃七样羮习俗。潮汕族群大多源于中原,因战乱而南迁,这种习俗源于古代的荆楚文化,在魏晋时有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以七样菜为羹”。这是可见的最早记录。历经一千七百多年,连名字都没有改变,可见潮汕文化确实固守和涵养着许多中原地区已经湮没了的文化信息。“七样羹”不仅被载入潮汕民俗史的传统习俗,而且被演变成为家常便菜,精制成为养生佳肴,乃至做成“七菜粿”。 </p><p class="ql-block"> 揭西县,这个潮客文化融合的地方,初七人日,揭西人一定要食七样菜。七样菜又称七样羹,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p> <p class="ql-block"><b> (一)以棉湖为中心的潮汕片区:七样羹</b></p><p class="ql-block"> 七样羹,是潮汕地区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p><p class="ql-block"> 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其中,每样蔬菜都根据潮汕话的谐音或蔬菜本身的特点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萝卜取“清白”;韭菜俗称久菜,与春菜一样取“长年回春”;葱取“聪明”;芹菜取“勤劳”;大蒜取“有钱”;厚合取“诸事合算”。在吃前长辈总要说: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算,百事无忌。</p><p class="ql-block"> “手摘青绿菜,自煮七样羹。虽无锦绣肠,亦饱风露清。”七样羹是潮式“素菜”,是见菜不见肉的代表作。“人日”或平常吃素,并不是不吃肉荤,只是强调多吃菜蔬,崇尚朴素清淡的生活,朴素永远比华丽更接近真实。所以,在大鱼大肉过后来一顿素食,或平时调以见菜不见肉的“七样菜”,在质朴的菜蔬食物中,蕴含着陶冶性情、升华灵魂的境界,给你带来妙不可言的雅趣。而其实,人日吃七样菜,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新春来临,天寒渐暖,菜蔬逐渐多起来,食混合菜,能使肠胃适应季节转变。加上春节期间免不了大鱼大肉地吃,在春节即将结束之前,来一锅“七样羹”,起到清理和调节油腻肠胃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民俗小调唱得好:“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吃了变红芽(面色红润),姿娘仔吃了如抛(朵)花。”正月初七吃“七样菜”好处多。这一古老的中原习俗能在潮汕大地保留下来、历久弥新,正在于它的好意头:它使人们吃出了好心情,同时又寄托了人们期盼财运兴旺、顺风顺水、吉祥如意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在《菜羹赋》中说:“汲幽泉以揉濯,持露叶与琼枝。”又在《后杞菊赋》中说:“春食七苗芽……庶几西河南阳之寿。”据周作人先生考证,日本古代把“春七草”(其中一为芥菜一为萝卜)称为“御形”(最好的菜式),实际上与“七样羹”是一致的,仅是叫法不同。西汉东方朔说:“北人春啖萝卜,谓之'咬春’。”俗例这天要吃青菜五种,谓“五辛盘”。陈元春《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说:“春日,食芦菔、生菜,号春盘。”与潮汕人的这个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一个节日来表达对造化亘古的感念,正是潮汕人优雅情怀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b>(二)以河婆为中心的客家片区:七样菜茶</b></p><p class="ql-block"> 每年正月初七,揭西客家人素有擂“七样菜”的习惯,寄予新一年美好的祝愿。这个风俗由来已久。年初七也叫“人日”,这种叫法是汉朝末年开始的,“人日”这天要吃七样菜,虽然不同的地区七样菜不大相同,但意思都是用它们的谐音来图吉利、平安。</p><p class="ql-block"> 客家擂茶是广东揭西一带的汉族传统名点,属于粤菜系。揭西的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惯,天气炎热的时候,会吃擂茶开胃消食;家有喜事或家有客人做客时候会煮擂茶招待亲朋好友等等,一份清香的擂茶更是带着我们对待客人的欢迎与尊敬。从擂茶的起源直到今天,经过揭西客家人的传承与延续,吃法也变得丰富多样。</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大年初七了,相信从除夕到大年初六的这几天每个地方每天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习俗。而在揭西客家地区,在大年初七的这一天,有一个习俗就是吃擂茶,不但要吃,这一顿擂茶还要炒七个菜,俗称“七样菜茶”。客家地区的七样菜,主要是芹菜、蒜、葱、韭菜、芫荽,这五种菜一定要有,另外就是鱼、豆腐(或其“丸子”、“芥蓝”等其它菜)。采摘新鲜的茶叶、金不换、薄荷与熟花生米、炒熟的白芝麻放在陶瓷钵里擂磨成糊状再倒进滚开点热水,再炒熟七样菜,全家配饭加上茶汤分食。这七样菜根据他们的谐音,都有象征意义。“芹菜”的“芹”字与“勤劳”的“勤”字谐音,喻指“勤劳、勤快”;“蒜”字与“算计”、“划算”的“算”字同音,喻指“精打细算、会划算”;“葱”字与“聪明”的“聪”字同音,喻指“聪明、能干”。“韭菜”的“韭”字与“长久”的“久”字同音,喻指长长久久;“丸子”的“丸”字与“团圆”的“圆”字字音接近,喻指“团团圆圆”;“鱼”与“剩余”的“余”字,喻指年年有余;“豆腐”的“腐”字与“富裕”的“富”字谐音,喻指生活富裕。客家人认为吃了这七样菜,祈望人能勤快、会划算、聪明、有缘、长久、有余、富足。</p><p class="ql-block"> 说到底,“七样菜”是一道吉祥菜,而吃七样菜除了可以在节日图个吉利,还能起到调理肠胃作用。另外,在客家地区还有个俗谚说:“吃了七样菜,各人做零星”,意味着吃了七种菜,就要开始干活了。所以年初七吃“七样菜”,实际也是年后的一种开工仪式。</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七,亲爱的美友们你们那边又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吃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