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年一除夕,岁岁皆不同。农历虎年的除夕如期而至,没有特别之处,却有着不一样的情结和寄托。</p><p class="ql-block"> 孩童时代,家住六合农村,虽不富裕,但很充实。临近除夕,村里人开始忙碌起来,磨豆腐、蒸年糕、赶大集、杀年猪等应接不暇、热闹非凡,民间过大年的气息扑面而来、味道十足。最期盼父母早早准备好的新衣服、新鞋子,不知道来回看了多少次,急切盼望着农历新年快快到来,穿上它去隔壁四邻转一转,说是拜年,其实是满足一下“崭新”自我被人夸奖的心理满足;最快乐的是长辈给压岁钱,多的少的,新的旧的,不知数了多少遍,明明知道自己是个“保管员”,待四天年后父母如数收缴并告诉代为保存,我们在被“欺骗”中仍然得到满足;最怀念的是除夕写春联、贴春联,父亲写,我和弟弟在一边看,写一张、拿一张,放到桌旁的地面上、板凳上,待春联墨迹晾干后,兄弟俩共同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在忙碌和快乐中迎接除夕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除夕没有孩童时代的气氛感和欢乐感,这大概是时过境迁,对除夕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吧。</p><p class="ql-block"> 2023农历除夕是三年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重大节日,我们既欢欣鼓舞,又小心谨慎,寻思着怎样找回属于自己的“时代留声”,过一个有“心”意的除夕。</p> <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放烟花爆竹既有辞旧迎新的仪式感,又有赏心悦目的气氛感,自然成为我们的首选。这些年,随着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燃放烟花爆竹实行区域有限开放,尽管南京主城附近燃放点不多,我们还是与朋友家相约,除夕团圆饭后去六合郊外放烟花,重温孩童时代回忆,祈福燃烧的烟火赶走疫病。朋友精心准备了今年流行的“加特林”,精典的“祖国山河一遍红”“孔雀开屏”“一飞冲天”,奇特的“飞天小王子”等等。“加特林”宛如抓在手中的小火箭,从不同角度多发齐射,冲向天空,刚劲有力,展示岀击退病毒的无比力量;“孔雀开屏”则有些温柔,慢节奏,快闪现,突然间一只美丽的“孔雀”跃然眼前,既是“花”的“雀”,又是“雀”的花,形象生动。“飞天小王子”带着阵阵呼啸拔地而起,天空无限高处灿烂盛开,烘托出声与光的和谐之美;“祖国山河一遍红”是个庞然大物,外表朴实、喜气、敦厚,盛开时奔放、豪迈、大气,一簇簇不同色彩的火树银花从空中洒向地面,向朵朵缓慢盛开的鲜花,落英缤纷,春回大地。</p> <p class="ql-block"> 放烟花爆竹的过程是短暂的,回味却是无穷的。回家的路上,远处的天空中不时闪现烟花爆竹的盛放。我在想,烟花爆竹不是一个时代特定的产物,而是化成了精神的象征,是芸芸众生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是布衣百姓驱魔去病的美好祈愿,是中华子孙对除夕夜的真情寄托。</p> <p class="ql-block"> 贴春联是每家每户除夕传统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因人而异。对我而言,今年的贴春联发生了“心”的变化。多年来,在六合老家有旧的传统习俗,除夕贴春联一般都是男人的事,女人不参与,我也是传统观念的默默坚持者。今年除夕上午,我刚准备贴春联,没想到女儿主动要求参与,我以简单为由拒绝了她的帮助。可女儿已不是从前的黄毛丫头,她仿佛知道了我的想法,调侃道:“老爸,都什么年代了,你还信重男轻女那一套?”女儿的反问让我为之一震、猛然醒悟!原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坚持一个错误,把旧习俗当成传承,把旧观念当成坚守,因循守旧,画地为牢,裹足而行。这个除夕,我与女儿迎来了第一次合作,贴春联的速度变快了,效率更高了。</p> <p class="ql-block"> 家人团聚共吃年夜饭是除夕的最高境界,具有浓烈的传统感和仪式感。我和妻商量,今年的除夕年夜饭要打破传统、别出“心”裁,去岳母家团聚。可岳母常讲,嫁岀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预示着女儿结婚后是外人了,特别是除夕,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过除夕的,否则会穷及娘家兄弟,我和妻子结婚后从未去岳母家过除夕。为此,妻子常有抱怨和不满,说现在都21世纪了,古板僵化的老传统该改变了,她主动做岳母工作,没想到岳母很爽快答应了。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七旬老人改变根深地固的想法?其实,答案就在现实生活中,三年疫情的坚守,从嘘寒问暖到送食送药,从相互鼓励到阳康阳过,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众志成诚,向阳而行,让太多的人们特别是老人们深深地感到,疫病不分老少,亲情不分儿女,只要心中有爱,再顽固的“病症”终将被治愈。</p><p class="ql-block"> 贴春联、放烟花、吃年夜饭,成了我们这代人骨子里不变的风景,这份情结,不离不弃,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2023,从“心”出发,以“新”为伴,聚力复“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