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卷:满清的钱币(十)道光(下)

哈哈

第二回合:虎门 <p class="ql-block">书接前文。话说来到浙江的钦差大臣伊里布,这个后来也被誉为卖国贼的人其实一开始也是主张严剿的。伊里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兄弟的后代,按清制,称为“觉罗”,又称“红带子”。但他并没有像其他亲贵那样满足父荫,而是参加了科举考试,而且考入二甲,那是非常优异的成绩了。他被道光帝发现后就一直被委以重任,长期在南方边疆处理夷务,两年前刚刚入阁,这种又是封疆又是阁臣的待遇仅次于琦善。</p> <p class="ql-block">伊里布在备夷这件事上表现得比当时任何一个封疆大吏都有担当。因为当时道光帝是唯一的决策人,SOP要求,包括钦差<span style="font-size: 18px;">林则徐</span>在内的大臣凡事都要先请旨的。但是伊里布感于情况危急,主动以两江总督的身份调动附近的一万多清军赴各海口增援。可是当他亲自到了前线后,伊里布却判若两人。我觉得他一定是认真地听取了从定海败回的溃兵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当然伊里布这个钦差的工作是收复定海的,可是他越想越觉得没戏,于是就反复跟道光请旨,其实就是在拖延时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就这样,伊里布终于耗到了朝廷派琦善去广州的消息。但他还算有责任心,并没有直接按旨意全面撤兵,而是保留了小1万人。</span>但是他正面的1800英军比他的麻烦大得多,他们遇到了瘟疫。当时全军死亡448人,比整个鸦片战争所有的阵亡人数还多4倍。</p> <p class="ql-block">1840年11月20日,琦善一行终于抵达广州,清英谈判正式开始。既然道光觉得英夷是来伸冤的,于是就决定牺牲林则徐,恢复通商。没想到狡诈的英国人并不是这样,而是提出了比“致丞相书”多10条的正式文本,其中最重要的加项就是五口通商。巴外相恐怕自己也知道,如果在天津就抛出这份文件,立刻就会被道光拒绝。</p><p class="ql-block">清廷为了息事宁人,同意赔偿鸦片烟价600万元——反正这钱都转嫁给广州的商户——但是对其它的都予以拒绝。此次谈判清方一直以惩办林则徐为最大让步,而英夷的目的却是五口通商,于是当然谈不拢。就这样啰里八嗦地一个多月,就开打了。</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宝苏局,径24.1mm。</p> <p class="ql-block">前文说过,关天培的防御思想是以对虎门海面进行层层设防,使敌舰无法进入内洋为目标。因此原在出海口两端的沙角、大角炮台因为相隔太远,火炮又射程太近,因此就改做消息树了。</p><p class="ql-block">当时的防御中心是虎门本岛武山,在这里的镇远、靖远、威远三炮台是核心,也是关天培坐镇的地方。当时的水道西宽东窄,因此防御重点自然放在西面,而西面海面中间有一个叫上横档的小岛,正好堵在西面水道的中央,因此成为清军的火力支撑点。此时清军在这部分的兵力达到6000人,火炮近700位。</p> <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月7日清晨,英舰3艘进至沙角炮台的正面,轰击炮台。然后英武装轮船4艘拖带小船,运送地面部队共1500人,在炮台侧后登陆,实施迂回攻击。由于大清炮台的炮口都指向海面,且无法移动,因此根本无法抵挡英军的侧后进攻,不久沙角炮台陷落,副将陈连升战死。接着英军如法炮制,又攻陷了大角炮台。此役清军共战死282人,伤462人,比较以前的定海之战,可见已经进行了殊死搏斗。但是,如此巨大的伤亡换来的仅仅是英军受伤38人!</p> <p class="ql-block">关天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1000多人被吃掉不知道是啥心情。但他仍顽固地认为英军不善陆战,此次炮台陷落肯定是汉奸所为。被打回到谈判桌前的琦善这时已经相当清楚两军的战斗力差距了,但依然与查义律讨价还价。查义律可能因为不喜欢打仗,所以也作出了相应的让步,但他们俩的谈判游戏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得到两国政府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和广州有40多天时差的道光帝在1841年1月6日才收到琦善上月19日发的奏折,非常气愤:“逆夷要求过甚,情形桀骜,既非情理可谕,即当大申挞伐”,“逆夷再或投递字帖,亦不准收受,并不准遣人再向该夷理谕”,并说“朕志已定,断无游移。”</p><p class="ql-block">同时道光帝还下令启用已被革职、在广州听候处理的林则徐、邓廷桢协助琦善“妥为办理”。等过了今天他又知道沙角大角失陷后,他更是怒火中烧:“现在逆形显著,惟有痛加剿洗,以示国威,尚有何情理可喻?”“著即督率将弁,奋力剿除,以图补救。”</p> <p class="ql-block">1月30日,道光发布上谕,以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杨芳与隆山为参赞,到广州指挥对英作战。而在广州,沙角大角的陷落,清军士气大挫,他们终于明白这帮人不是像中国的农民那么好欺负。面对大有哗变之意的军兵,关天培只得典质自己的私财,给每个士兵发了两个大洋。后来琦善知道了也从府库拿出银元1.1万,以作激励士气,但郎平说过:光靠精神是没用的。</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年的2月23日,英武装轮船复仇神号(载炮6门),闯入虎门东侧水道,驱走正在该处构建临时工事的清军,并破坏尚未完工的炮台,拆毁阻塞河道的各种设施。2月24日,英军发出最后通牒,第二天虎门之战打响。</p><p class="ql-block">英军首先派兵占领了无人把守的下横档岛,并在该岛的制高点架设3门重炮,该岛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横档岛南侧,因为防卫外洋不如上横岛优越,故没被清军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2月26日清晨,下横档岛英军野战炮兵开始向上横档岛射击。由于上横档的清军火炮目的是封锁两侧水道,因此火炮都指向东西两端,因此这时根本无法有效还击。</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宝苏局阔缘大样,也就是常平式,径29.1mm。</p> <p class="ql-block">上午10时,三等英舰伯兰汉号、麦尔威厘号和武装轮船皇后号由东侧水道方向向西炮击三远炮台。还是由于射角固定,清军只能靠最东面的威远炮台勉强还击,而本来位于东侧的炮台已先在几天前被敌人毁掉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打了两个多小时,三远炮台终被打哑。此时英海军陆战队300名乘小船登陆,迂回进攻各炮台。至下午2时,位于武山的各炮台全部失陷,清军大部逃往内地,仅提督关天培等20余名官兵战死。</p> <p class="ql-block">在攻击三远炮台的同时,英三等舰威厘士厘号率领5艘中小战舰从西侧开始攻击上横档。此时岛上的清军已经遭受了下横档岛英军野战炮火的持续打击,现在又加上了英军6舰200余门火炮。</p><p class="ql-block">到了下午1时,岛上的永安炮台与西侧大陆上负责支援的巩固炮台均被打哑。随后英轮船乘机运送陆军在岛西侧登陆,占领永安炮台后向东发展,不久该岛所有炮台和清军营地均被占领。上横档岛清军死伤350多人,1000余人被俘。下午5时,虎门之战全部结束。</p> 第三回合:广州 <p class="ql-block">虎门之战后,英军向内河进军,于2月27日攻克乌涌炮台,3月2日,又攻克琶洲炮台,此时距离广州仅数里之遥。不得已,3月3日,琦善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前往英舰,面见查义律,要求停战。义律此时立即加码,让余知府带回一纸《约议戢兵条约》。</p><p class="ql-block">由于已经知道琦善行将倒台(奕山要来了嘛),义律这次指明要广州将军阿精阿、广东巡抚怡良、前两广总督林则徐、邓廷桢4人,在3天之内“共同当面盖付公印”。到了3月5日,参赞大臣杨芳赶到了广州。</p> <p class="ql-block">杨芳这个名字我们前文也有所提及,他5岁从军,身经百战,现在已经70多了。杨芳在嘉道年间的历次用兵,都有出场,而且屡立战功,此时已是三等果勇侯,御前侍卫,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赏用紫韁、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现在的杨芳俨然成了广州军民的大救星,他也马上表示“自当亲统兵前往,实力扫除”。</p> <p class="ql-block">但杨芳来后的举措却使人大失所望,“杨侯初来,实无经济,惟知购买马桶御炮,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然尚添造炮位、军器、木排等事。”而且当听说英舰的火力后,非常难以置信,说道:“夷炮命中,能在船舶荡漾中击我实地,较我实地所发转有准,此必邪教挟术所致。”于是传令地方保甲,遍收妇女溺器为厌胜器具。虽说这些“劣迹”还需要证实,但他此时和林则徐的频繁互动却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据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从3月5日至18日,林、杨两人相互拜访,见面达11次之多。3月19日,杨芳更是干脆搬到林则徐的寓所,同住了8天。虽然林则徐没有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双方谈了什么,但以后杨芳的各种行为举措,林则徐肯定知道。但是不管林、杨二人如何讨论,都阻止不了英夷。3月18日英军在完全击垮广州东西两侧的防御炮台后,重占商馆区。</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宝云局仿部颁式大样,径27.2mm。</p> <p class="ql-block">随后,义律要求与新钦差面唔,当然现在新钦差还没来,只得杨芳答复。虽知事不可为,杨芳仍说了句“公有战,我有守”,然后次日就与广州巡抚怡良一起跑去找林则徐,“竟日议事”。此时广州知府余保纯已经带来了义律更加强硬的照会,声称“我必仍行率兵,与各省力战”云云。</p><p class="ql-block">但林则徐等研究认为,“英逆致书参赞乞通商”,于是在20日,“参赞委余守赴夷船给回文”,“现准各国商人一体进埔贸易,尔等商民与之交易往来,一如旧例。”</p> <p class="ql-block">英国人暂且稳住了,下面就是要稳住道光了。在以杨芳、广州将军阿精阿和怡良一起上奏的折子中,他们先称美国副领事多利那请求允许英国恢复通商,被正词驳回;再称英军于3月18日乘风冒死闯入省河,由于清军防守严密而退出;最后义律呈递的字据:“不讨别情,惟求即准照常贸易,如带违禁之货,即将船货入官”,请道光帝对是否准许恢复通商一事“指示机宜”。另外他在附件中还加了一个备忘录,指出清军力量不足,防守广州有“八难”。</p> <p class="ql-block">杨芳等其时已经恢复了与英国的通商,但是却一直对道光含糊其辞,后来道光强调只能和美国人做生意,不许英国人做,杨芳才不得不明确希望皇帝同意与英通商。没想到道光勃然大怒:“朕看汝二人欲蹈琦善之故辙。”“若贸易了事,又何必将帅兵卒如此征调?又何必逮问琦善?”接着将杨芳、怡良照溺职例革职。</p> <p class="ql-block">4月3日,靖逆将军奕山终于进入了广东地界。奕山是当年响当当的十四爷、抚远大将军王允禵的四世孙,辈分上是道光的皇侄,很得道光的喜爱,上一年刚从新疆回京,升为领侍卫内大臣,这是清朝武职的巅峰,正一品。</p><p class="ql-block">此时的他正肩负着皇帝痛剿逆夷的重任,率领7省大军开来,虽然道光一共动员了17000多人,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此时奕山能够领导的也就8千多人。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清军的重武器基本上打没了,这一个多月的战斗损失了大大小小的火炮1000多位。</p> <p class="ql-block">4月14日,奕山进入广州,在这前后,他同样多次与林则徐会晤。而林则徐的建议仍只是先让余保纯用“好言诱令”英军退出广州近郊,然后再加强广州的防务,比如准备战船、调集火炮、查拿汉奸,并大置火船准备火攻啥的。</p><p class="ql-block">但这一个月的战况已经清清楚楚地证明林则徐的那套战法根本没用,而且奕山也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一点,于是他也就没听。更何况道光是要让奕山“大兵兜剿、擒获夷酋”的,不是让他守广州的,而且那“夷酋”已经兵临城下,又怎么肯听你的什么“好言”?</p> <p class="ql-block">这时在商馆区的义律也一直关注着奕山的行踪,他想知道奕山对广州现在的局势是怎么看的。到了5月份,援粤大军悉数开到,广州附近的清军总兵力达到2万5千人。义律感觉清方还是要打的,于是就命令英军准备。5月18日,英军除留1艘军舰保持对香港的警戒外,其余海陆军悉数向广州开进,共计战舰11艘,轮船2艘,陆军2300人,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宝云局部颁式大样,径26.5mm。</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当晚,奕山命令首先实施火攻,号称“弁勇伏身水上,直扑其船底,以长钩钩住船只,抛掷火弹火毬火箭喷筒”,“逆夷号呼之声远闻数里”。而据英夷记载,英军舰船避开了这些火船,并开炮还击西炮台,当晚的交战中,西炮台清军的火炮曾击中英舰,但并不严重。第二天天亮后,英舰进攻并摧毁了西炮台,但并没有占领。</p> <p class="ql-block">5月24日,已经完全扫除广州城外清军的英军陆战部队2400人登陆,他们并不攻城,而是跑到了城北的越秀山,在顺利攻克清军在此的四方炮台后,构筑炮兵阵地,于是广州全城即笼罩于侵略军的炮火之下。</p><p class="ql-block">其实回过头来看看,你就可以发现英军的战术一直都是正面佯攻,侧面迂回,占领制高点,最后重炮获胜。但清军似乎就是没有人认识到!在广州之战中,英方宣称其战死9人,受伤68人,这也是清军第一次在战场击毙英军。</p> <p class="ql-block">虽然面对轰来的英军炮弹,杨芳仍然谈笑风生,但在广州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廷大员们仍然只得签下城下之盟。</span>当然,接下来就又是哄骗皇帝了,虽然奕山是皇侄,但是瞒上不瞒下还是很明悉的。于是在他们的奏折中,广州投降变成了广州大捷。</p><p class="ql-block">当然写完胜利后更要指明本方军力折损很多,费了不少钱,而且夷人还是千求万乞的要求通商的。对这一套,道光也并非全然不知,但看着派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还是没能怎么样,于是也就认了。甚者还给500多名官员发了赏,但林则徐则直接被赶往新疆。</p> <p class="ql-block">最后略说一下三元里抗英的事。当时据中国民众说,起事的原因有三点:英军开棺暴骨;英军四下抢掠;英军强奸妇女。在后来的英军报告中,这三条也是一一承认的,其中第三项说是印度兵所为,比照近年的事情,我觉得也是可靠的。</p><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当时三元里附近数千民众就把英军一个连队围了。当时风雨交加,英军火枪不能发射,民众们于是占了上风,最后击毙了英陆军少校毕秋以下7人,击伤42人。这几乎就是广州之战清军的战绩。</p> <p class="ql-block">但是后来的发展是英军退到四方炮台,次日被1万多民众围住。现在有人说要不是汉奸广州知府余保纯出面保护,英军必无幸果。其实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人民的力量是完全真实的,但是也要看到揭竿而起的农民干掉这么多鬼子,并不是完全一句拼命就可以解释的,而是有效利用了天时地利,所以第二天民众如果真要在大晴天直接攻击英军阵地,结果就不得而知了,因此不能据此就认为余保纯是汉奸。</p> 第四回合:反攻? <p class="ql-block">虽说广州恢复通商了,但是英国人闹这么大阵仗,可不是为了“一如旧例”的,于是义律策划继续北犯。但是他在广州的做派却让英国的巴外相觉得太软弱,于是就免了他的本兼各职,而以璞鼎查代替。</p><p class="ql-block">璞鼎查是爱尔兰人,15岁参加东印度公司的陆军,然后一直在海外从事殖民战争,直到1840年的时候才返回英国,此时是东印度公司的陆军少将,受封爵士。这次璞鼎查从伦敦到澳门,并没有绕好望角,而是走了一段苏伊士的陆路,因此只用了57天,比林则徐他们从北京到广州还要用时短些。</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宝直局,径24.2mm。</p> <p class="ql-block">和璞鼎查同来的是巴麦尊的最新训令5条:一、英军重新占领舟山;二、不在广东而在舟山或天津与清谈判;三、交涉对象应是中国皇帝的全权代表;四、赔款总额不低于银元1200万;五、劝说清政府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根据这个指令,璞鼎查立即召开军事会议,8月21日,英军除留一部占领香港外,璞鼎查、新任海军司令巴加、新任陆军司令郭富率主力全军北上。</p> <p class="ql-block">英军行动前是通知了咱们的奕将军的,可是为了保住他的谎言,奕山依然不肯跟道光说实话。但奕山虽能瞒得住北京的皇帝,却瞒不住近在咫尺的福建。此时的闽浙总督是颜伯焘,这个官二代一边揭露奕山的谎言,一边亲自坐镇厦门整军备战。</p><p class="ql-block">当年邓廷桢主政福建时,已经对福建水师的根本——厦门进行了加强,但颜伯焘并不满意。这次他利用福建盛产的花岗岩,在厦门南岸修了一条1600米长的石墙。我年轻时曾到过厦门大学,没想到那一片小情侣的海滩就是当年的石垒所在。</p> <p class="ql-block">当英舰在1841年8月25日开到厦门海面上时,厦门的正规军近6千人,乡勇近1万人,火炮400+,再加上连英国人战后都赞谈不已的石壁,颜总督信心满满。8月26日下午战斗正式打响,颜伯焘亲自指挥战斗,令厦门岛南岸、鼓浪屿、屿仔尾守军开炮,“三面兜击”来犯英军。此时的英军共有战舰10艘,载炮300多门,武装轮船4艘,运输船22艘,载有陆军4个团2500人。</p> <p class="ql-block">英军还是老套路,先用优势火力吸引火力,陆军从侧后登陆,迂回从背后再攻陷炮台,就这样,没多少时间就攻占了鼓浪屿喝厦门本岛的石壁防线,颜总督的核心阵地陷落了。下午四时,在厦门县城指挥的颜伯焘痛不欲生,仓皇逃往内陆。第二天清晨,英军占领了已经弃守的厦门县城。此役清军阵亡总兵以下81人,伤37人,失踪200多人;英军1人阵亡,16人受伤。</p> <p class="ql-block">厦门得手后,璞鼎查留下军舰3艘、士兵550人驻守鼓浪屿,主力继续北上,直指浙江。而他此时的对手就是钦差大臣,被后世称为“林则徐第二”的裕谦。</p><p class="ql-block">裕谦以前并无过人政绩,但是鸦片战争开始后,一直怀着民族义愤抨击伊里布、琦善等人的行径,因此被当时的大清士子寄予厚望。裕谦上任后,立即着手整备定海的防务。定海县城三面环山,但南面临海,裕谦认为这里就是上次定海战败的原因,于是他决定把这一面围起来,但他没有花岗岩,于是就筑土城。</p> <p class="ql-block">定海土城东起青垒山,西至竹山,总长为4.8公里,土城上设有火炮掩体“土牛”以供架设火炮。在土城的中部,是座叫东岳山的小山丘,裕谦在上面构筑了震远炮城,一共设火炮15位。而在土城之后的定海县城,也设有火炮41位。几处加起来共有清军5600名,乡勇数百名。</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宝福局部颁式,径24mm。</p> <p class="ql-block">镇守震远炮城的是定海镇总兵葛云飞,西侧的竹山由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把守,因为县城在西,所以其前部的晓峰岭驻有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而土城东段的青垒山则派了一名参将把守。</p><p class="ql-block">当时被贬的林则徐也在定海,看到裕谦的防御措施后,委婉地说了一句:“请移三镇于内地,用固门户。”但认为无论军械军心都是天朝完胜的裕谦(他一直认为是以前的清军贪生怕死)根本听不进去。</p> <p class="ql-block">1841年9月26日,英军悉数到达定海海面,在经过几天的侦查和试探后,英军首先占领震远炮城东南的小岛大五奎山岛,并在山上的制高点安置了203mm重炮一门,148mm炮两门,又是老套路。</p><p class="ql-block">十月一这天,英军开始进攻,首先是三门重炮持续轰击震远炮城,不久英舰加入进来开始轰击土城,清军的火炮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远逊英夷,不久就被打哑。</p><p class="ql-block">而同时,英军派步兵由土城两翼分别攻占竹山、晓峰岭和青垒山,然后从侧后合围震远炮城,是役三总兵悉数战死,而英军只付出了战死2人、受伤27人的微小代价。定海再次陷落。</p> <p class="ql-block">一水之隔的镇海突然就暴露在英军的威胁之下,在裕谦的心中,英夷是不可能过定海的,因此镇海根本不是防御重点。只是后来在浙江巡抚刘韵珂的不断恳请下,才安装了大炮157位,不过其中有67位是精良的铜炮。</p><p class="ql-block">此时的镇海驻军共计5000余人,在县城东北的招宝山驻有浙江提督余步云;西侧金鸡山上则由江苏狼山镇总兵谢朝恩指挥;大峡江江面交由衢州镇总兵李廷扬负责;而镇海县城则由裕谦亲自指挥。</p>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这天,经过休整的英军进逼镇海,裕谦立即迎战。这时裕谦惊异地发现,英夷的腿是可以弯曲的,而且他几个月前说的“我炮皆能及彼,彼炮不能及我”,居然完全颠倒了过来,甚至在招宝山之北的英舰,炮弹竟能使飞越山岭,落到县城。</p><p class="ql-block">只会老一套的英军不久就攻陷了金鸡山和招宝山,此时裕谦战斗信心完全动摇,从城墙上踉跄退至县学,他望阙磕头,然后跳入泮池,经抢救无效气绝身亡。镇海一失,宁波亦陷。</p> <p class="ql-block">听到裕谦自尽的消息,道光只说了句“愤恨之至”,然后就调八省兵1.2万人,以奕经为扬威将军征讨逆夷。这奕经比奕山更近,是雍正帝的重孙子,但是这位扬威将军到了苏州就以诸军未到,而养威了,而且这一养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将军的人马没怎么操练,倒是整日地滋扰地方了。而此时的英军,也因为占领三城后,兵力分散,决定等待援军到达后再攻。</p> <p class="ql-block">到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奕经终于准备动手了,行前奕经到西湖关帝庙求签,得“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保汝平安”一句。地支中寅为虎,因此奕经决定于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四更,即壬寅年壬寅月戊寅日甲寅时(1842年3月10日凌晨3至5时)发起总攻,而进攻宁波的主将选为虎年出生的贵州安义镇总兵段永福,打头阵的则是头戴虎皮帽的大金川土兵!</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宝浙局部颁式,径23.4mm。</p> <p class="ql-block">但是准备了四个多月的虎虎虎,却不到四个时辰就完蛋了。尽管不知为什么,此次清军投入的3000人居然没使用火炮,但虎头兵们仍不负众望,一度攻入宁波城,但是随着英军的反击,这些来自大金川的藏兵全部阵亡。天亮之后,英军开始扩大战果,清军全线溃退,奕经六虎拍门之策完全破产,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战是鸦片战争中清军的唯一反攻。</p> 终场哨 <p class="ql-block">现在道光皇帝渐渐明白过来了:一是清军再多也打不过英夷;二是调的兵越多,战争的时间越长,花费就越巨大,而道光是最怕浪费的。而且目前看来,英夷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通商,而不是来改朝换代的,于是道光就起了和谈的心思。</p><p class="ql-block">说到赔款,自然由广东发了大财的商人们负责,倒是不费国帑;香港吗,也随了英夷吧,反正英夷也说是比照澳门。(所谓割让香港其实与后来割让给沙俄和日本的不同,中方是有主权的,而且九龙城寨一直驻有清县官和驻军。)</p> <p class="ql-block">但是他又希望面子好看些,于是就想再等等,就像在股市里被套的人,总对自己说有一个反弹再跑路,可结果是赔得更多。道光帝甚至一度询问维多利亚女王愿不愿意做他的皇贵妃,那样的话,不就省得折腾了吗?当然英夷实在不知好歹,到了1842年5月,趁着天气转好,英军决定攻击扬子江的乍浦。</p><p class="ql-block">乍浦开战前有兵勇7000余人,其中有1800旗兵,但火炮缺少得可怜。尽管如此,英军在攻占乍浦时共有中校以下9人毙命,55人受伤。当时大多数绿营开战即溃,只有驻防的八旗官兵拼死作战,毕竟这里是他们的家。最后八旗阵亡官兵286名,另有殉难自杀者55名。</p> <p class="ql-block">5月28日,休整10天的英军全体撤离,继续北上,准备攻击上海吴淞。吴淞一直是江苏的海防重点,鸦片战争开打后,两江总督很多都驻节在此,而当时的江南水陆提督陈化成更是坚持住在炮台旁的帐篷里,枕戈待旦。此时的吴淞军力也已经得到加强,计有火炮250多位,官兵近5000人。但到了6月16日凌晨,英军开始进攻吴淞后,清军大部溃散,清军阵亡仅提督陈化成以下88人。</p> <p class="ql-block">就在英军攻陷吴淞的当晚,英军的援军也到达了。在以往,英军的在华陆军一般保持在4000左右,但这次英国陆军在得到加强后竟有步兵团11个,1万2千多人!而海军的各式舰船也达到30多艘(不含雇佣的商船),兵力近8000人。于是在一线战场,英军不仅在质量上领先清军,连数量上也多于主场作战的清军了。</p> <p class="ql-block">英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镇江,和乍浦一样也是八旗副都统的驻地,主官是海龄。当时镇江城里由旗兵1600名把守,而城外是来增援的,四川提督齐慎率领的2700绿营兵。</p><p class="ql-block">1842年7月21日,英军开始攻城,此次英陆军集结了共4个旅6905人与数百名海军陆战队。刚一开炮,城外的绿营就跑光了。然而海龄率领的旗兵却特别顽强,装备上均处于劣势旗兵利用各种有利地形与敌人作战,城破后扔坚持巷战,直到深夜。</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宝广局部颁式,径24.3mm。</p> <p class="ql-block">镇江的城防远逊虎门、定海、厦门等地,但清军(八旗军)抵抗却最为顽强,此役英军共有39人阵亡,130人受伤,3人失踪,是之前诸战英军伤亡的总和。而八旗军的伤亡接近40%,计战死246人,受伤263人,失踪88人。守将正二品京口副都统海龄兵败后举家自尽。远在北京的道光帝也不禁感叹道曰:“不愧朕之满洲官兵,深堪悯恻!”</p> <p class="ql-block">镇江之战是鸦片战争的最后一战,此战后英军兵临南京城下,以攻城相要挟与清帝国谈判。一贯以天朝自居的大清帝国终于在英夷的巨舰大炮面前屈服了,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答应了英方一切条件。不久法国与美国也相继跟进,与清廷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鸦片战争撕下了大清最后一块遮羞布,如果当时的决策者们能够认真总结,就能奋起直追,然而并没有。</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将鸦片战争的历史简要地叙述一遍,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以前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有许多不符合事实的东西,如果我们不能客观地认识那段历史,就不可能真的做到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痛恨侵略者的暴行,但更应该认真总结我们失败的原因。如果只是骂几声“汉奸”、“卖国贼”,空喊几声爱国口号,那样实在对国家有害无益。</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的战败不能简单归结为清军高级将领的贪生怕死,谈判钦差的无能卖国,甚者责任也不能完全由道光负责,因为这一切都是几千年专制制度使然。</p><p class="ql-block">要知道专制一定会禁锢人民的思想,一定会压制创新的源动力,而以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外国人有的我们也能有”就能超英赶美更是愚不可及,没有创新</span>最终导致的落后是不可避免的!</p><p class="ql-block">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五日,道光皇帝在北京驾崩,临终遗言自己的神位不得入太庙,以负其战败失土之责。</p> <p class="ql-block">(题图是陈化成殉国,配曲为英雄之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