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人艾青《年轻的城》这首诗,上世纪60年代风靡全国。受其影响,无数热血青年怀抱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不远千里,争相奔赴艾青笔下的“年轻的城”——新疆石河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河子地处天山北麓中段,东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西毗油城克拉玛依,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门户枢纽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次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进驻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石河子,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在亘古荒原上拉下第一犁,纺出新疆第一缕纱,织出新疆第一匹布,榨出新疆第一块糖,建起一座军人规划、军人建设、军人管理的城市——新疆石河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史,石河子人不仅在戈壁荒滩上书写了人间奇迹,而且蕴育出独特的军垦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兵团军垦博物馆,有屯垦戍边纪念碑和王震将军铜像,还有真实再现新疆兵团创业初期的军垦迹址——军垦第一连。</p> <p class="ql-block">走进石河子,浓郁的军垦文化气息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绿荫鲜花丛中,一栋栋头顶五星的砖红色建筑散落其间,绿肥红瘦,相映成趣。这种被当地人称为“军垦红”的颜色,起源于1950年建设的石河子第一座楼——“军垦第一楼”的外墙色彩。如今,“军垦红”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主色调,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美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兵团人接续奋斗,以愚公移山之志,硬是在这片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城市,构建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石河子开发建设的历史,不仅是一部新中国屯垦戍边史,更是一部艰苦卓绝的人类开发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新时代,石河子人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军垦红色资源,不断增强其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让“兵团精神”在一代代兵团人身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石河子人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依托军垦文化遗址,突出军垦城市特色,让市民群众看得见根、记得住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河子市1号小区,是军垦风貌核心区。它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中心,辐射军垦文化广场、人民电影院、艾青诗歌馆、二十二兵团机关旧址等众多军垦遗存,将原来孤立零散的红色资源融会贯通,设计建设地窝子、白杨林等一批军垦文化体验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市雕塑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携带着城市的原始基因,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步在石河子的广场公园、大街小巷,来自国内外四面八方的游客,会与这座城市的奠基者不期而遇——他们的丰功伟绩被这座城市所铭记,以雕像的形式被怀念:荒原上拉下第一犁的军垦战士,西上天山的八千湘女,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兵团儿女……这些早已作古的军垦先辈,如今已化为座座丰碑,矗立在城市最显眼的地方,安详地看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广场上纳凉的老人、大街上意气风发的青年和绿荫中嬉戏的儿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优美的生态环境,让这座小城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小城里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石河子大学;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新疆农垦科学院。2000年9月,石河子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最佳范例迪拜奖”。三代军垦人用信仰筑就的西部边陲小城,赢得了四面八方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石河子是矗立在西部荒漠的一块精神高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天蓝、地绿、水清、夜明、人和的优美环境,更能感受到精神的震撼和灵魂的冲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光走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史为陈列内容的博物馆,也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红色基因库之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703平方米,收藏各类文物5000余件,军垦文物4000余件,集中展示了新中国筚路蓝缕的屯垦戍边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讲解员的解说,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驻留在展柜里一件棉大衣上。这是一件20世纪50年代军垦人常穿的棉大衣,大衣里外摞满了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补丁,红的、蓝的、灰的、紫的……足足有296块。大衣的主人,是一位叫王德明的军垦老战士。当年,他和他的战友,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在不毛之地屯垦戍边、保家卫国。1990年,老人将珍藏许久的棉大衣捐给了军垦博物馆。如今,这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已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3日下午,正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走进兵团军垦博物馆,重点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石河子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把握兵团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将其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建设新时代兵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石河子人持续深化军垦文化资源研究、发掘、保护和利用力度,将丰富的军垦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军垦文化研学旅游,让游客感受到军垦文化名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石河子,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评价石河子:“绿风起西北,诗韵入万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0年秋天,一粒诗的种子,翩然落在了石河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人艾青来了,石河子以宽广的胸怀拥抱了诗人。20世纪艾青在石河子播下的“诗歌火种”,如今在本地已成燎原之势,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诗人,成为“新边塞诗”的重要发源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在石河子人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这里有以艾青名字命名的诗歌馆,有在诗歌界享有盛名的“绿风诗会”,还有明珠河畔的诗林,西公园里的诗石……近年来,石河子已形成个人参与、社团组织、政府推动的诗歌创作态势,每年在全国重要文学刊物发表诗歌1000首左右,近5年共出版诗集40余部。这里的人喜欢写诗,也喜欢朗诵诗,师市文联设有专门的诗歌朗诵艺术学会,大中小学的诗歌朗诵协会是学生最喜欢参加的校园社团,会员达上万余人。诗歌,已成为石河子最靓丽的一张名片。2017年,石河子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新时代,根据国家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定位,石河子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为载体,结合区位优势、枢纽优势、资源优势等,在经济、科技创新、医疗服务、教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区域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