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祭财神

灼灼其华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南部,正月初五是众神从上天回到自己神位的日子,于是广大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接神”仪式,其中最隆重的、最具有民俗性的活动便是接财神、祭财神。</p><p class="ql-block"> 在北方汉族人民忙于“破五”之际,客家人从容地张罗着祭祀财神。</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所祭祀的财神有文财神、武财神之分,也有五路财神的说法。一般地,客家的文财神即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的土地神,也就是客家人的福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相信有土、有地就意味着有财;而武财神就是赵公明赵元帅。在有些客家地区,文财神指的是福禄寿三星中的福仙,代表吉祥幸福与财运。而粤东地区客家多数以范蠡为文财神,以关帝为武财神。</p><p class="ql-block">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其原因是中国向来“重农轻商”。最初出现的“钱神”,是被揶揄的对象。大概宋元以后,人们经商发财的意识浓厚,才出现了被人崇拜的财神。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赵公明。道教徒曾封他为“正一玄坛赵公元帅”,因此俗称“赵公元帅”;他的形象是戴铁冠、骑黑虎、执铁鞭,故又称“黑虎玄坛”。说起这位财神爷的出身,最早却是一位“鬼王”、“瘟神”。东晋干宝《搜神记》说他是上帝遣下督鬼取人性命的“将军”。隋唐时期他又被视为“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的“秋瘟”神。直到明代,他还率领鬼兵,在人间“下痢”(散布痢疾,让人拉肚子),被称作“八部鬼帅”之一。(见《列仙全传》)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他才成为“道仙”,武艺高强,却又“助纣为虐”,去攻打姜子牙。死后,在姜于牙的“封神榜”上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他的徒众,分别被封为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小神。大概从此他“改邪归正”,在明人编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他既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翦疟,保病禳灾”,是位威风凛凛的大神;同时,“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于是,民间便把他视为财神爷了!加上他手下的四位小神,被称作“五路财神”(或“五福财神”)。</p> <p class="ql-block">  大概因为赵公明曾是“五鬼”、“五瘟”神,所以有的地方也把“五显”“五通”之类的“神”也当作“五路财神”,它们的来历或为强盗,或为妖鬼。如清代北京彰仪门外的财神庙,俗称“五哥庙”。一般而言,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明及其四位义兄弟(或部将)。除了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外,其余四路为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姚少司。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观念的影响认为天地广阔,财宝当然也要分区处理。</p><p class="ql-block"> 拜五路财神,就是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而江南各地以及客家地区,五路财神即路头神。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有年初四“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人们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俗传年初五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p><p class="ql-block"> 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基本不再公开祭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赣南瑞金客家则将五通神称之为“萧老官人”。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p><p class="ql-block"> 祭财神的必备祭品除了一般拜神都需要的线香、红烛、清茶、酒、水果、糕点,更有鸡、肉、鱼,更为隆重的还备有羊头、猪头。年初四与年初五相交时分,家家户户满堂香纸蜡烛,壁上高挂财神像,合家老小跪拜祈求今年财神爷送财降福。</p><p class="ql-block"> 而店铺人家则往往在天亮之后祭祀财神,且仪式较为隆重,多延请舞龙、舞狮队表演助兴,以招徕旺盛人气。客家人认为人气旺则财气旺,因为“人”者“丁”也,“丁”者“财”也。所谓添丁就是添财,客家新丁的诞生对于每一个客家家庭来说即意味着“人财两盛”。</p> <p class="ql-block">  客家人祭财神的传统不仅仅在年初四半夜或年初五凌晨,更早在新年来临之际“出行”祭祀中便有开门迎接喜神、财神的仪式。如兴宁客家在年初一零时即齐备三牲、果饼、香烛敬“赵公元帅”,大放鞭炮接“财神”。客家人从年初一到年初五,每天早晨的“敬神”仪式,都要特别地祭拜财神。</p><p class="ql-block"> 迎接财神可以说是正月初五这天的头等大事,传说这天正是财神爷的生日,在这天财神爷会到凡间视察,享受百姓的供奉,赐予他们财富。所以很多人家都会为财神爷摆上丰厚的贡品,还会大放鞭炮、烟花,希望在新年里可以得到财神爷的庇护和好运,在新年里可以财源滚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