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美新疆行之十:帕米尔高原(三)

李囯庆

<p class="ql-block"><b> 红其拉甫</b></p> <p class="ql-block">  说起红其拉甫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冰天雪地里的边防哨所和守卫在那里的解放军战士。哨所位于海拔5100米的帕米尔高原,条件极其艰苦、环境十分恶劣,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50%,全年无霜期不足60天,最低气温达零下40度,水的沸点只有70度,7-8级的大风更是常年不断。简单地说那里的自然环境特点就是:缺氧、严寒、大风、高海拔、强紫外线。生物学家视那里为“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那里是“永冻层”。然而,在这生命的禁区之内驻守着我们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永冻层之上,矗立着我们的边防哨所和国门。我们的战士用他们的生命和忠诚维护着祖国的安全,他们也在用热血和真诚不断地谱写着中巴友谊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对于军人,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愫,这和自己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这次来新疆的五位男士之中,利我俩不但是50多年的好朋友,还曾经都是边防军人。我俩当兵是在40多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那时利和战友们在北疆紧盯苏修,我和战友们在南国猛揍越寇。来之前就说好了不但要到红其拉甫见识一下这个天下名哨,利还要带我们到他当年站岗的地方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红其拉甫在塔县县城正南方大约130公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阳光刚撒到帕米尔高原的山上,我们已经在去往红其拉甫的路上了。从县城出来一路都在爬坡,帕米尔的山上鲜见森林,要么是干瘦嶙峋的山脊,要么是缓缓的山坡谷地上如茵的草地。雪山一直在可望不可及的前方吸引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国门距此还有9公里,因为疫情关闭了。手机显示这里的海拔是4330米,这里应该是我们这次新疆行海拔最高的地方。离开乌鲁木齐往回返的路上还要去艾丁湖,那里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低地,那儿的海拔是-156米。</p> <p class="ql-block">  没有见到国门,只得在这里合个影,然后去今天的下一个目的地--盘龙古道。</p> <p class="ql-block"><b>  盘龙古道</b></p> <p class="ql-block">  知道盘龙古道也就是这一、二年的事儿,有一次妻在手机上刷到一个关于盘龙古道的小视频:一个男人疆味十足的普通话随着那些来来回回的20多个“之”字弯飘出手机“哎,什么山路18弯,36弯的,我们新疆的公路嘛只有两个弯,哎就是左转弯右转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盘龙古道与塔县正好形成一个闭环,在县城南、北往红其拉甫和喀什方向各有一个进口,城南的入口离古道近很多。离开红其拉甫时我们的计划是从南面的入口进去,走过盘龙古道从曲曼检查站附近的北口出来直接上G314往北到喀什。</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道之前还是要到县城附近排队加油,然后再往回走一点进入盘龙古道的入口,刚上山没走多远车又出现昨天下午的状况了--高温,虽然仪表盘的水温表还没有到红线区,但已经明显往上升了,显示水温115度。</p> <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就是走到比现在再往前一点的位置,行车电脑提示“发动机温度过高,请怠速”,以为是因为刚才排队一个多小时加油时一直怠速开着空调造成的,休息了一会儿再启动很快温度又上去了。打电话请教以前4S店的维修师傅小吴,听了我的描述,小吴说应该没有啥大问题,不放心的话找个修车的地方看看。只得调头回县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重庆人开的修车行,既是老板又是大师傅的徐先生说是因为塔县地势高再加气温高造成的,不过在他面前这是小毛病,手到病除。可是前后折腾了好几个小时,他也开着出去试了几回车,没有找到“病因”自然也无法彻底解决“病痛”,最后把水箱很认真地冲洗了一番。虽说没有太影响心情,但却实实在在地耽误了好几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今早去红其拉甫时车子仍然动力充沛,各方面照旧十分给力,相比较红其拉甫的海拔更高些,以为就没事了。结果,它又犯病了。告诉利让他们继续前进,我们到曲曼检查站附近的盘龙古道与G314交叉口那儿等他们。</p> <p class="ql-block">  利他们继续往前,我们调头下山。刚调过头水温表就刷刷地往下降,我们五个人好笑好气又无奈,也许不该我们去盘龙古道。塔县的下午3、4点钟是正热的时候也没有心情去县城逛,直接到约好的地点等他们。这辆车跟着我跑了10多万公里了,去过三趟川西高原,也去过滇藏交界的梅里雪山、丙中洛和独龙江边的独龙江乡,到过祖国最北端的漠河,也去过最南边的三亚,并且也来过新疆。七年来它都一直是任劳任怨跟着我奔走在天南海北之间,跑到了除西藏外的每一个省、区,从来没有闹过这么大的脾气,难道这次就是因为这里的极端高温么?</p> <p class="ql-block">  约好的地方光秃秃的,幸亏路边有个高高大大的广告牌,把车停在牌子下面的阴影处。有的扣手机,有的听音乐,我则闭上眼睛小憩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  过了好久,利打电话说让我们把车往前开,待双方会合后开他的车去走走盘龙古道,既然来一趟了免得留下遗憾。这倒是个好主意。顺着山谷往前,两边是颜色深浅不一、没有一点植物的贫瘠山峰、坡上好多从山上滚落下来的棱角分明的石头,越往下石头越大;也有的山从上到下好像铺了一层细碎的小石子或者粗沙子。路边的小河给贫瘠荒芜的山沟里增添了些生机。开了大约20多公里看到一个水库,水库的正式名称是“下板地水利枢纽工程”,人们也叫它“下板地水库”,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蓝湖”。在四周都是寸草不生深浅不一的土黄色和褐色山谷之间,好大一汪淡淡蓝绿色的水面出现在眼前,给这干燥灼热的空气中似乎增加了一丝潮润和清凉。</p> <p class="ql-block">  停车,照相,从大桥跨到湖的右岸继续向前。</p><p class="ql-block"> 又往前走了好远好远才和利的车相遇,各自调头、换车。栋我俩分别开车走人。</p> <p class="ql-block">  正前方的山上就是盘龙古道了。</p> <p class="ql-block">  盘龙古道两边山下分别有块寓意很好的牌子“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游人们纷纷在此立照纪念,谁不愿意自己的人生从此尽是坦途呢。当然,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讨个口彩而已。又有几个人的人生从此尽是坦途呢?这么想的话,这块牌子似乎又有些哲学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胳膊肘弯一个接一个,开着利的车上山一点没有吃力费劲的感觉,虽然是坡陡弯急“肘”不长,但转弯时只要放慢速度就行了,并不需要倒车回方向。过了视频中出现的连续拐弯停下车拍照,刚拍几下,妻听别人说这是小盘龙,大盘龙还在上面。上车继续向前,大盘龙的停车场比小盘龙的要大些,停车又是一番拍照,其实,我觉得小盘龙比大盘龙更好看些。匆匆拍照之后驾车下山去和利他们会合,快到时妻接到了芳的电话,说她在路边等我们,拐过一个弯就看见了芳他们和我的功勋车......。</p> <p class="ql-block">  原来计划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今天准备赶到喀什。天不遂人愿,只得在塔县再住一晚。因为事先没有预定昨晚住的那家酒店,房价涨了许多,关键是它只有两间房了,我们需要5间。刚好下午芳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一位乡长,只得打电话试试,乡长在离县城中心3-4公里的一个村里帮我们找了一家民宿,那是个塔吉克族村庄。店家老俩口的年纪应该比我们还小些,但基本上没有办法用汉语交流,刘哥同他们的女儿连说带比划地交流了一番,让她给我们准备些菜,妻她们几位女士自己动手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  2020年秋天,我和美、峰等朋友曾在黑龙江的抚远市一起迎来了共和国的第一缕朝阳,今天我们这个十人小团队又在帕米尔高原共同送走祖国的最后一抹晚霞。刚才在地图上大致量了一下,两地相距4900公里呢,开车的距离则是6300多公里,需要连续不间断地开车近80个小时才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  把两张小桌子并在院子里,天上星空朗朗,白天的酷热早已不知道藏到了什么地方。大家吃着、喝着、聊着今天的经历,简单地计划着后面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这晚的下半夜和天快亮的时候,利接了两个前面住过的县防疫办打过来的疫情流调电话。疫情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么?</p> <p class="ql-block"> 癸卯年正月初五于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