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我和妻坐在老家火炉旁的沙发上正拉着家常,坐在炕上的妈妈看着我们静静地听着。</p><p class="ql-block">望着火炉上冒着热气的水壶,我忽然想起自己看过的一部小说《潮起潮落》中有个叫厚坤的男主人公和我们祖辈有着相似的经历。于是我把头转向母亲,开玩笑说:“妈,我大(父亲)在世时常说我们祖辈是大财东,那给我留没留下金银财宝呀!”母亲笑着望着我说:“咱们家族以前确实是财东,你几个爷也确实挣了不少钱,留了些够生活的,其余全置了地,置了好几百亩呢!有的当时还没来的及耕种,‘土改'就开始了,一下子全被没收了,全给分了。咱村现在的地基本上都是你几个爷当时置下的。”</p><p class="ql-block">于是,母亲便开始唠唠叨叨的向我讲起了家族史。</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在我们村住着姓宋的和姓董的两大家族,一族住东头,一族住西头。我们宋家住在西头,住东头的自然成了董姓家族。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东头,西头称谓宋、董两族,再也没人去唤他们的姓氏。</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西头的槽头上拴着八匹青花大骡子和六头耕牛,每天骡子去野菊花煤矿驮炭;耕牛用来种庄稼。我大爷和我二爷是我们整个家族的大掌柜(现在的高管),其实真正的决策权在我二爷手里。我爷弟兄七个,我爸也弟兄七个,我爸排行最小,所以我有六个伯。另外还有九个姑。</p><p class="ql-block">听说我三爷当时在汉中的国军中任团长。所以骡子驮炭的任务就自然落在了我三个爷和五个伯身上。因为我大伯当时在薜镇两门村教书,所以从没赶过骡子驮过炭。</p><p class="ql-block">听母亲说,紧挨杨家塬的连三场子,是场子还是厂子我也说不准确,反正知道以前只叫连三,是我二爷看到驮回的炭没地放就买下了连三这个地方,于是这里就成了祖辈们放炭的炭场,(直至现在人们仍叫这地方为连三场子〈还是厂子〉,是我们西边的人去薜镇〈以前人们管薛镇叫贤村〉的必经之地,总人口不过百。)南边过来买炭的商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有需要时就会套上马车来这里买炭,母亲告诉我说,当时我大爷和我二爷经过商议,最后决定由我大爷到这里管这一摊子事。</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