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云端·品书香·共成长——龙泉街道龙泉小学王利平工作室“成长共同体”寒假读书活动纪实(一)

小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繁忙的世界,你还有阅读的习惯吗,你还翻看纸质书吗,你还回味一本新书的味道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忙碌的工作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但只要我们轻轻打开书页,美好就会如蒲公英般散开。新年假期,为落实滕州市教体局相关文件要求,在学校庞厚宝校长及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鼓励下,王利平工作室全体成员静心阅读,醉心书香,开展了“聚云端·品书香·共成长”寒假共读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精心设计了自己的读书计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工作室读书活动方案,1月20日,小伙伴们开展了第一次读书交流,让我们用文字记录下大家成长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 主持人:王利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寒假伊始,工作室的小伙伴又聚在了一起,同读书,共成长,淡淡的书香浸润着整个寒假。工作室每个人都精心设计了读书计划,作为主持人,我想如何引领工作室的小伙伴读好书,重点是选好读谁的书?读哪本书?经过和大家共同筛选,我们认为有必要再读“陶行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公高举“教育即生活”的大旗,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公精神的本源,他的教育情怀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揣摩,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没有触及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误人误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行知理念值得我们反复读,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很喜欢陶公提出的“每天四问”,即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公的“四问”如同灵魂拷问,提醒我们在入睡前,需认真反思。三年疫情,直接让人类对身体健康重新审视,没有健康的拥有皆为虚无;不会学习的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我们是否在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没有道德,学问和本领愈大,对社会的危害愈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让我们一起共勉!</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张颖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我读过不止一遍,而且随着教育经历的增多,感悟也更深。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打动着我的心。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他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修炼自身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共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我今年接手的五、二班有一名叫世泽的学生,由于低段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没有学习习惯,成绩很差,上课好比听天书,无心学习,经常讲话或玩东西影响同学。课后经常欺负同学,有时还约小伙伴在校园里瞎逛。简直让我费尽心思。面对这样的学生先不要谈学习,先让他去做事,他劳动很卖力,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很少得到赞美的人,听到表扬很开心,干得起劲了。他之所以听我的安排,还要从他上三年级的时候说起,那时我不是他的课任老师,但他是全校有名的捣蛋鬼,经常因为与同学发生争执,自己没赚到便宜,就像癞皮狗一样黏着他的班主任,走一步跟一步,非得让老师给他“主持公道”。我和他的班主任在一个办公室,那时我就经常找他谈心,人都是感情动物,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也需要培养,因为三年级时建立的感情,所以到五年级他分到我的班,我们之间磨合的就比较快。渐渐地,我很少听到学生告他的状了,上课也安静多了。我经常安排他一些事情,他多数都完成得很好。学习了陶先生的一些理论使我真正懂得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内外都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我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生气,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名篇》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作为教师,在时代的呼唤下,不仅需要做一个专业知识渊博的教师,更需要做一个思想水平过硬的教师,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作为一切的前提。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既教书又育人,让所有学生在师爱的怀抱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真正做到---真情,真爱,真教育。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教育故事吧。</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曹荣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众所周知,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理论和观点对于老师来说更是十分受用。这个寒假,我以崇拜的心情捧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真正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的精华。“生活即是教育”的教育理论核心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精髓,“教学生学”的教育思想内涵和“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真谛,在书中都有全面的体现,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由此看来,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努力变成一个能教学生变好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过去这两年多的工作中,我发现每个班级中都有个别的“坏学生”,这个“坏”并不是指他们的心性有多么恶劣,而是他们的性格相比于其他的同学要更加的活泼、顽劣一些。而往往这样的学生,与原生家庭的情况息息相关。他们缺少关爱,想要被重视。作为老师,想要教这样的学生变好,其实是困难的,因为家庭教育已经打下了不好的根基,老师有时候使不上劲。但困难不代表做不到,在上个学期我还在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两个孩子就是这样的情况,当我真的潜下心来跟他们交流,用真心去关爱他们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真的在变好,而且当我把道理一点一点灌输给他们的时候,他们真的在慢慢接受。也许这就 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做教师的就要努力变成一个能教学生变好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变成孙悟空,除了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抱着这个理想去有目的地访师、有目的地学习,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本领高强的人外。最重要的是他始终把唐僧装在心中,误解、磨难都没有让其退缩,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护送唐僧,使他修成正果。那我们做老师的是孙悟空,谁是唐僧呢?当然是我们面对的学生了,假如我们做老师的把学生当成唐僧,能时时以学生为中心,了解他们的一点一滴,并帮助他们克服随时随地出现的问题,那最终我们也能取得“教育真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门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对于我们教育人来说,是一份永远无法用尽的财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变,要做一个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合作的人,要让自己变成一个能教学生变好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王书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助于自己的成长。阅读经典取其精华,意味着我们站在巨人肩上前行。读其书,先知其人。读书前查询了关于陶行知先生其人、其名、其事、其言的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行知先生重视教育,并关注底层劳苦大众。脱掉西装下乡村将自己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来,创办晓庄乡村师范教育学校,为乡村平民教育培养人才。关于教师他说:“教师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去学,在于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我们的教案向学历案的转变,从思考怎样去教到思考怎样让学生去学不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吗?关于教科书他认为书本是工具,就像锄头、斧子是农民的工具一样,同样书本也是工具,是实现目的的工具。这让我想起大学时老师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也让我反思在平时教学中是否正确的使用了教案材料,有没有照本宣科。平时学生手中的参考材料是真给同学们带来了更深层的思考,还是吞噬了我们思考的大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不重师,则家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简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由此可见教师的重要,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我们更应时刻警醒。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程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读一本好书,如饮一泓清泉,沁人心脾;读一本好书,如与故人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聆听一位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再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更深刻感受到了先生那种矢志不渝奉献教育的精神。他把毕身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改革旧教育,创建新教育”这一伟大事业,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真知灼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老师要善于发现,更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平时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排斥教师用嘲讽、讥笑教学,提倡不抛弃、不放弃学生,和孩子们同学习,共成长,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彼此心心相印,才能留下了许多精彩难忘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前教过一个学生,父母都不识字,对孩子的教育也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家庭情况也不好,这样的情况孩子性格内向,有点自卑,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在班级被孤立。在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作为班主任的我,每一次课堂上都鼓励他发言,课下积极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变化,久而久之,他也对我有了一点信任,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让他参与班集体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的努力,他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学生做事,“做”是学生的中心,也是教的的中心。教、学、做是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对此,我深以为然,综合实践这门课堂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操作,而他们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才能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龙泉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劳动课程等都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是一样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在认真研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后,明白了教育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任平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出自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传习录》,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陶行知在大学期间深受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影响,并改名为陶行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阐述了实践和认知的关系,实践是认知的开始,而认知又是对实践的升华。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其中蕴含深刻的哲学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挂着一副陶行知亲自撰写的对联:“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工夫。”表达了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古今中外所发现第一流的真知灼见,就我所知,无一不是从做中得来。”“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答朱端琰之问》),学生自食其力,自己种菜造房子。只有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取得经验,才能获得真知。无独有偶,“改革先锋”于漪老师在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时,校内没有请一个校工,所有的老师都负责一块“自留地”,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校园劳动。学校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全校不请保洁工,校园保洁工作全部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轮值完成。学生用双手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还将运动会、文艺会演、接待活动等都交给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变得“肩能扛手能提”,个个能量无限。劳动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学生由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策划实施者,他们越发的珍惜劳动成果,个个爱校如家,成为了学校的主人。我校即使处在寸土寸金的市区中心,也努力为学生们开辟出了一个种菜的乐园,学生们在小菜园中感受到了付出和收获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方能达成育人目标。</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李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在羊庄支教期间,学校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分发了陶继新博士编著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无奈当时课业繁忙只是粗略阅读,直到今年的寒假才有时间将它重新细细品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福,自古以来就是人生的主题,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身处何方,都充满了对幸福的向往。教师也可以幸福吗?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我们该怎样在工作中寻找幸福呢?通过阅读此书,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感悟,要想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做幸福的教师,要有着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道路多艰难,只要脸上带着微笑,内心平和,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如此,虽然工作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充满了各种压力,但是即使是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幸福的教师,先有性情稳定、幸福感爆棚的老师,才能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助的时间里,我们要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共情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周而复始,长此以往,我们的幸福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人们都说“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和一双欣赏的眼”,作为教师,我十分认同这句话。教师只有拥有宽容的心和欣赏的眼,才能够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一些过失,并去发现学生身上的美好,使他们能够自信、快乐的成长。当然,宽容并不是无条件的纵容,我们应该宽严适度恩威并施,使学生们能够自信又不自负,既经得起鲜花与掌声,也耐得住困难与挫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做幸福的教师,要时刻不忘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课堂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舞台,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由于疫情的原因,寒假前我们经历了将近两个半月的居家线上学习,因为无法与班里学生面对面交流,唯恐任何一个学生偷懒掉队,所以每一节课我都会更加精心地准备,会去网上搜索相关学习资料,设计符合学情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全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班里的学生们也会积极回应、礼貌发言,于是,在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再见”和“老师我会想你的”中,我被感动到了。此时此刻,我是无比幸福的,是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感激给予了我巨大的教师职业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幸福是通过不断修炼自己而得到的,所以,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要时刻提升自己的心性,丰富自己的内在,用一颗宠辱不惊的心来面对工作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感受风风雨雨中一点一滴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黄礼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才能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刘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 “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 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在变化中无时不出现问题和困难,“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有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从内容上看,教育是动态的,会随环境和受教育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陶先生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正是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做事能力,教学生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以致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做合一”是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 可操作性的理论。“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是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对于一个问题,老师不是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陶先生还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师要-边教一边学,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有“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陶先生这一至理格言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既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拜读完陶行知先生的书籍,回味无穷,感受最深的是“小先生制”的教育思想,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孩子当"小先生"的“资本”,鼓励孩子当“小先生”的愿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之后我也会尝试将“小先生制”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慢慢而修远,而我们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 龙泉小学:付晨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走进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细细品读文集,崇敬和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先生对教育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所感动。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通过教育“救国,造国,建国”;他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位教育家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和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方面作出了非常可贵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是“教学做合—”理论的核心。“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以语言文字为中介来传授,而要“在做上教”,学生也不再是通过机械地记忆来接受教育信息,而要“在做上学”,教师教与学生学必须在共同“做”的基础上完成。陶行知先生还进一步提出: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所谓“做”,正如他说的:“一面行,—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劳力上劳心的“做”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空,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学习具有生活的内容,运用符合生活的方法”。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以后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使得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变得生活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现代成分,使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的直接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乐意去做。这样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个字词不再是无生命的东西了,学生就急于跟它们交朋友,急于去了解它们,认识它们。课堂也不再会成为束缚他们的笼子了,而跟他们的生活贴近了。在这种课中,学生始终是愉快的,他们学习的热情也始终是高涨的。学生也就真的把书读活了,把书读出“味”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教育水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创新,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p><p class="ql-block"><br></p> 点点成长足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利平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把读书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甚至读书都是工作室成员每日必做的事情之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将大家的读书心得、工作点滴集结成册,目前已积累二十余万字,五本专辑,点点滴滴皆是工作室成员成长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王利平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阅读中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阅读的人生就是一片思想的荒原,教师唯有读书,才能超越自己琐碎的日常工作,点燃智慧之光,探寻智慧之路。这个寒假,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的智慧吧!</p>

学生

陶行知

教育

教师

先生

教学

学习

我们

生活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