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问中国邮票最大面值是多少?不少人大概都知道是50元,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那枚小型张。这套邮票让中国邮政尝到了邮票炒作获取暴利的甜头,从此也将文化属性的集邮活动,引入资本炒作的商业模式,本应是邮资凭证的邮票,不再敞开销售。</p><p class="ql-block"> 但是问及新中国最小面值的邮票,恐怕许多人不一定知道。1955年币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邮政曾于1955年11月3日发行一套《工农兵图案》普通邮票(普8),其中第一枚“矿工”头像,其面值只有1/2分(半分),可谓是最小面值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新中国实行旧币制阶段,也发行过半分的邮票,就是1953年的普6第一枚“纺织女工”,和1954年的普7“天安门图案(第六版)”普通邮票,其中第一枚面值标注都是50元,折合新币也是半分。以上三套邮票均由新中国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绘制。</p> <p class="ql-block"> 邮票的主要功能是邮资凭证,但它却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因而被集邮者称为“国家名片”。</p><p class="ql-block"> 一枚邮票,包含的内容很多,首先是主题、展示的画面,其次是铭记和面值。细究,还有版式、墨色、齿孔和防伪等等。</p><p class="ql-block"> 单就邮票面值一项,也能反映社会经济状况。新中国邮政资费的确定,始于1949年12月,新中国诞生百废待兴,邮政资费标准经历多次调整方始确立。从1955年1月1日人民币实行新币制,邮票面值也随之改变,普8就是第一套新币制的普通邮票。这套邮票共九枚有八种面值,第一枚面值最小、只有1/2分。</p> <p class="ql-block"> 普票面值的设置完全为了使用,当时平信4分(本埠)和8分(外埠);明信片2分(本埠)和4分(外埠),这种资费标准,完全体现当时的物价水平,而这样低廉的邮资,竟然持续了40年。直到1990年7月31日,随着邮政体制的改革,邮政资费接二连三地上调,至今平信资费80分(本埠)和120分(外埠),明信片则为80分。邮政资费反映了社会物价上涨和货币缩水,邮票成为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当年并没有半分的货币,半分面值的邮票常用来拼贴使用。例如当时本埠印刷品起步资费是1.5分,即贴一枚1分和一枚0.5分、两枚邮票。一般是机关用来寄通知,或学校寄送成绩单;也有报社寄送当日报纸,或个人寄发稿件,等等。尽管当时资费低廉,邮政寄递却非常及时安全,中国人民邮政时期,在通讯领域享有极高的信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