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从龙岩驱车前往永定,一睹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福建的土楼曾吓到美国人,以为是导弹发射井,实为中国智慧。其中“承启楼”是土楼之王,你也许会被大鱼海棠中的画面美哭,又或许对这个形似“炮弹发射器”的房子感到新奇,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历史由来,接下来我一一道来。</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土楼的诞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自唐宋以来,南迁人士来到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地地带并扎根于此。他们面对着闽南人与潮汕人的矛盾、地方起义军与朝廷的对峙、家族之间的械斗、横行的盗贼、山区中出没的猛兽。为了让家族在此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的土楼。</p> <p class="ql-block">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p> <p class="ql-block">从明崇祯年间奠基,到清康熙年间竣工,承启楼的建造历时三代,耗时八十多年,占地五千多平米,共有四百个房间,最多的时候,有600多人居住。承启楼按《易经》八卦进行布局,外环、二环、三环均分为8个卦。外环卦与卦之间的分界线最为明显,底层的内通廊以开有拱门的青砖墙相隔,造型精巧,古色古香。</p><p class="ql-block">一个大的家族,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门前的对联上写着“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儿孙读与耕”,祖训与家风传承,这里的环环包裹,摆出了烟火人间的光景,而当椿去湫来,海棠花开,乘启楼用砖瓦,环出一道生生世世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