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说起真武庙,我发现在临县大地上有很多座真武庙,如曲峪镇的钟鼓山真武庙、飞龙山真武庙,克虎镇的宝珠山真武庙、高家墕真武庙,临县城真武山真武庙,还有丛罗峪镇的丛罗峪真武观,等等,虽所建地点不同,但塑神大同小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己亥之年,仲秋时节。相伴家人,驱车云游沿黄一号旅游公路,美丽邂逅丛罗峪真武观。站在黄河岸边,仰望北极玄天真武观,挺拔险竣入云端。尽显深山藏古诗,若隐若现,神秘而诱人。徒步登山巅,访古问道睹芳容,观赏品读探奇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真武观,位于临县丛罗峪村东南面,高耸于海拔800米高山之巅,西临黄河,右边环溪,红墙碧瓦,错落有致,据碛口古镇25公里,交通便捷,景观独具。</p><p class="ql-block"> 据《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记载:真武观位于临县丛罗峪村南山顶,坐东朝西,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创建与重修年代不详。二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正殿、后殿,两侧为厢房。真武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外檐斗拱三踩单翘,廊柱头饰雀替。后殿为砖拱砌窑洞三孔,上建观音殿,新近重建山门及两侧厢房。</p><p class="ql-block"> 据观内《大罗宫碑记》记载:真武山其潮之远,当追上古,岂至北宋,星罗棋布,二水朝宗,夫谓丛罗峪口。盖天地位焉,成祖素崇真武,朝里野盛,由是真武观及今600年矣。香火之旺,胄衍祀绵,普熏之久,峡谷周匝无可媲之者也。日寇侵华,焦土狼藉。丛罗峪人,铮铮铁骨,遣儿以御无道,拆庙以充军资,尊神慈悲,悯之佑之。</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当地乡贤社人,争先布施,谨遵古训,复扩旧址,三十余载,如苦如诚,重塑神像,栽植松柏,八方瞻昂首,啧啧奇惊。1982年,真武观被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庙观金碧辉煌,古色古香,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 己亥之年,仲秋时节。欣闻沿黄一号旅游公路通车,相伴家人出游观赏。当晚在碛口麒麟山庄观看了《如梦碛口》情景剧精彩演出,翌日从碛口古镇驱车北上,开启观赏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之旅。途经丛罗峪古镇时,顺道观赏了紫金山河注入黄河交汇口景观。无意间的转身,美丽邂逅了丛罗峪真武观。</p><p class="ql-block"> 站在黄河岸边老圩滩凉亭处,俯视真武山庙宇,万丈绝壁映眼帘,真可谓“北极玄天真武观,挺拔险竣入云端”,又见深山藏古诗,琼楼玉宇惹人游。</p> <p class="ql-block"> 徒步登临真武观,访古问道睹芳容,观赏品读探奇妙。此行,登山看似容易,其实登顶道路满是艰辛的。说起来,山高不过800米而已,然而真正登山山巅,却要攀登450多个石台阶,途径几个平台。走进山前,踏上“陡步桥”,先要攀登两长段新筑石台阶,到达第一个平台,东侧是观音庙,宽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建筑,庙前悬挂“慈航普渡”匾额,内供观音圣像,18罗汉分布两侧,肃穆庄严,各俱神态;然后接续攀登一段幽长而陡峻的新筑石台阶,到达(陟步桥顶)第二平台,东是眼神庙,内供奉眼神娘娘 ;西是凉亭,石壁上有“鹤落青松”大石雕,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出凉亭后继续上踏,沿途品读两边竖栏雕刻的“上山观光巡礼,登高心旷神怡”之联语,不知不觉就到达东西两处观光台,休憩之间,东望黄河远去,烟波浩渺;西眺黄河奔来,汹涌澎湃;南看秦地秀山,隔河相望。然后,上踏12级石台阶,到达道教守护神所在地“灵官殿”,东为赵灵官,西为王灵官,中留人行步道。殿悬“扶正驱邪”大匾,遒劲有力,蕴含深意。站在灵官殿前,回身南望,远处秦地山水,清晰可见,汩汩黄河,悠然东去,机船轰鸣,往来穿行。近处登山步道如云梯,接天连地下达黄河。穿过灵官殿,这里有一段100米的平坦路,东侧是陡坡,西侧是深渊。在此俯视丛罗峪古镇全貌,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东湾坪枣林如毯,呈现一片绿荫。而紫荆山河奔腾而来,投入黄河怀抱,然而,就在紫荆山河即将进入黄河时,却被横亘的真武山一挡,瞬间河流由偏东转向偏西,集聚了河水之撞击力,尽管真武山在此阻挡了河水,但真武山之西麓却被河水吞噬,造就了一处人称“崖阴照”的笔挺高崖。人若站在不足6米宽的崖顶,即便风尘不动,靠近崖边总感觉有一股无形之力吸人坠崖,极其恐惧。游人到此,目视前方,脚走东边,屏气呼吸,只好快速通过。最奇特的是,一般的山坡,按说坡度陡立达50-60°时,就会自行滑坡,由陡变缓,而“崖阴照”竟然陡立数百年,坚挺不倒,令人难解。</p> <p class="ql-block"> 走过“崖阴照”,途经玉皇大帝小庙,原庙已毁,现存遗址。接续前行,映入眼帘的高耸的真武观,踏上磨痕斑斑99级古石台阶,就到达真武观山门。仰望山门,一款大匾“真武观”三个大字,遒劲有力,金光闪闪。细观之,题额:公元2002年,落款:岁次壬午仲秋建。两尊石狮子把持两边,一只踏着火球,一只踏着小狮,巡视护佑,威风凛凛。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镶于柱上的“庙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一副楹联,描述了道观之清静和高竣。跨入山门,四大天王站立左右,威风凛凛,盛气逼人。由此,真武观经过灵官殿灵官的护卫,再经过四大天王的把守,彰显了神灵护佑,平安清修之所。走进道院,回望山门但见一副“秀山青宇青山秀,香柏古树古柏香”楹联,道尽了真武观青秀与柏香之气息。</p><p class="ql-block"> 钟鼓楼位列东西,精巧别致。二层楼建构,底层由16根木柱支撑,高约4米,中设20踏木梯登楼。二楼由4根木柱支撑,顶部十字中脊,下部四角四脊,攒尖式结构。站在钟楼上,道家的蒙蒙仙境,别是一番滋味。</p><p class="ql-block"> 走进第一院,就是主建正殿院,筑于4级台阶基台之上,殿前有平台,东西有走廊。殿中“玄天上帝”金身坐像,头顶“神威显赫”大匾,边嵌一副:“披金甲展皂纛宇宙清肃,镇北方佑群黎天下太平”金字楹联。两侧是十大元帅塑像,西有田华、赵公明、苟章、刘俊、庞乔,东有温琼、马华、张建、辛环、邓忠,姿态各异,炯炯有神。两侧墙上壁画是12元帅画像,彰显了“玄天上帝”部下繁多和人才济济。正殿屋顶是歇山顶重檐,上檐9脊,下檐4脊共13脊,在正脊上是砖雕十朵花,两头是象鼻头,正中是3动物雕塑,两边是大象,中间是麒麟顶着2米高大写“万”字。正4脊向下伸来,脊头立4只兽头,斜4脊平缓舒展,脊中立4个兽头,外共站16个小佛像,四角上翘,腾空欲飞。上檐中部四周站两排小佛,上排一圈120个;下排一圈180个,上檐一圈280个。重檐四脊中立4个兽头,外站16个小佛,四角上翘,与上檐四角组成双翼腾飞的驾势。一座正殿屋顶,由双檐13脊、14个兽头、8个挑角、612个小佛作装饰,组成了一件犹如皇冠一样的建筑艺术品。真可谓“灵光宝气凝仙境,翠柏苍松映玉栏”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走进第二院。这是一处二层建筑,顶部是碧霞宫,底部是佛殿,东侧日神庙,西侧月神庙,南部与正殿相靠的是韦驮菩萨庙。佛殿庙是一排三孔窑洞,释迦牟尼佛供奉于中间窑内。二楼为四柱三间房屋,外有二米走廊,进深3米。宫内台上正中是云霄圣母元君,西边是碧霄圣母元君,接着是送生娘娘;东边是琼霄圣母元君,接着是保生娘娘。五座坐像,中间三位拿着看板,保生娘娘提着长命锁,送生娘娘手捧贵子,五位娘娘披风彩带,一派雍容华贵。台下两侧还站着接生娘娘、录生娘娘。走出碧霞宫,最后进入第三院。正面5孔窑洞,是道观后勤居所。南面是歌舞台。</p> <p class="ql-block"> 行走丛罗峪真武观,我脑海中萦绕思索着这样几个问题:“寺”“宫”“观”“庙”等,在佛教与道教中如何区分?遍布于吕梁乃至中国的真武庙缘何如此之多?丛罗峪古镇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带着上述问题,我在游览中观赏品读,感悟领悟中寻觅着答案。恍然有所悟道。</p><p class="ql-block"> 行走吕梁,我发现在吕梁大地上耸立的许多古庙宇,大都以“寺”“宫”“观”“庙”而冠名。查阅史料获知,在宗教庙宇中,一般而言,“寺”为佛教,“宫”“观”“庙”为道教。所谓“寺”者,古官署名也。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为了以佛教思想教化于民,古代帝王将僧侣居住修行之所,称之为“寺”。梵语中的“寺”,叫僧伽蓝摩,寓意“僧众所住的园林。”随着官署不再以“寺”为名,“寺”便成了佛教建筑之专称。如离石金阁寺、临县义居寺、交口西明寺、柳林香严寺、交城悬中寺等;“宫”者,古王侯之居皆曰宫,城门之南旁高楼谓之观也。初为古代对房屋之统称,秦汉时特指帝王居所。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将神仙崇拜及长生不老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古代帝王兴建供神场所,敕封为“宫”。道教庙宇皆由皇帝亲令而建,故称“敕建”。唐代奉道教为国教,唐玄宗下诏改西京玄元庙、东京玄元庙分别为太清宫、太微宫,将道教庙宇改为“宫”。如柳林玉虚宫等;“观”,据史载:“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周康王闻拜为大夫。以司观望,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即观之始也”。尹喜为函谷关关令时,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尹祈求老子留下传世《道德经》。后来,尹喜被称为文始真人,是道教的祖师之一,如天贞观、太符观等;“庙”者,古人敬天法祖、祭祀祖宗之地也。汉代之后,把一些神明建庙供奉,如土地庙、关帝庙、观音庙、城隍庙等。所供的神明基本是道教神祇,道教建筑称为“庙”。由是,我对真武观之“观”,才有了大致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真武大帝是何方神圣?为何全国多地修建有“真武庙”?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是传说中的北方之神。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的玄武,是指真武大帝。古人把“天”划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神兽把守,玄武守护的是北方七宿。据《楚辞》之《远游》记载,“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民间认为,真武大帝的宠物是“龟和蛇”,代表一静一动,“龟”静,“蛇”动。真武大帝除是北方之神,还尊称为“玉京尊神”。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82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据记载,皇后梦而吞日,睡一觉便怀孕,经14个月及400余辰,降诞于王宫净乐宫。孩子长大后,入武当山修道,历42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今湖北武当山、吕梁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明成祖朱棣为政治需要,对真武大帝加封。唐太宗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宋真宗再号真武灵应真君,宋钦宗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元成宗加号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太祖加号玄天上帝,明太祖复封真武荡魔天尊。由是,真武大帝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在全国各地开始大范围修建了无数座“真武庙”。</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丛罗峪古镇,探寻其前世今生。据真武观内《大罗宫碑记》记载:真武山其潮之远,当追上古,岂至北宋,星罗棋布,二水朝宗,夫谓丛罗峪口。丛罗峪位于紫金山河流入黄河之口处,在黄土高原,黄河之畔,高坡绵亘,黄土戴帽,沟壑纵横,怪石嶙峋,丛罗峪古镇,至今还是一个不过2000口人的镇子,但在明朝中叶,人慕诗书,有生员贡监48名。高楼大厦,山秀水明,人文蔚起,户诵家弦。诚河千之望族,为中英之名蔽。然而,时至今日,令人遗憾的是,丛罗峪古镇受黄河运河之益,承载着厚重黄河文化,但依然鲜为人知,少有人识。</p><p class="ql-block"> 品读丛罗峪古镇,我发现其有三大亮点,值得大力外宣推介。一是天然禀赋独具魅力。天秉阳,阳而不散;地秉阴,阴而不密。月光皎洁,三五而盈,三五而厥。晴天朗日,云绵幡幢,夜交漆黑,星辰璀璨。对天地之德,阴阳之交,天天如此,淋漓尽致地演绎着真实而美好画卷。二是四季分明有收有藏。山河大地,四套盛装,春作夏长,秋敛冬藏,色彩各异,丛罗峪人民祖祖辈辈、岁岁遵守这样的生存法则。三是二十四节气古今依存。夏避三伏,冬数九九,遵守时令。据说,这二十四节气,外扩越远越模糊,向内越近越清晰,于是便就了“丛罗峪是二十四节气首都”之美誉。有诗云:“八月剥枣,十月收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等等。一座千年古镇丛罗峪,随着真武观修缮保护与大力开发,丛罗峪古镇将丛千年时光中走来,日渐掀开其不为人知的诱人面纱,为世人所识。</p> <p class="ql-block"> 游览真武观,此行对我而言,既是一种领略道教文化、沐浴黄土风情之旅,也是一次寓健身于旅游、融登山观水与观赏道教文化于一体之旅。艰辛跋涉,登临真武观,有道是“黄河峡谷多名胜,难忘首登真武观。”别观回望,庭院旷拓,树木扶疏,群峰如簇,云气迷漫,苍松古柏,青翠欲滴。在此,感悟一方丛罗峪人,朝餐晨晖,夕枕落霞,春作夏长,秋敛冬藏,实乃人间之幸事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本文参阅资料】《临县志》、民国六年《临县志》校注、《山西历史地名》《吕梁市乡镇志》(临县卷)以及散见于各大网络中有关真武观的一些图文资料,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2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