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家福

秋雨涟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又逢过年,往事历历在目。更多地回想起爸爸在世时的情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记得每年全家人聚在老爷子家拜年吃饭后,兄弟姐妹家轮流串门,感觉人气很旺,节日的氛围相当浓厚。家人亲友的相聚不仅仅是吃饭喝酒,而是相互的牵挂惦记,维系感情。是家人的相处之道,是爸爸的家风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非常怀念曾经的大家庭。兄弟姐妹间关系融洽,亲密无间,毫无杂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家人之间,招之即来,来之能聚,无所顾忌,其乐融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我的爸爸,王永海,1916年出生,河南济源县西正村(王古洞)人。祖上也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过去的。 上世纪40年代为躲匪乱,率全家投奔远在西北的大伯王永泉,一家人先到西安,从那之后雇车,挑担,担子里挑着我的哥哥们,经过数月的颠簸转辗来到了宁夏吴忠。那时,大伯在吴忠开了一家石印局,也置了几处房产。爸爸他们先借住在大伯家安顿下来,给大伯帮忙,后开一文具刻字店维持生活,50年代后期公私合营,入社到吴忠钟表刻字社工作,80年代集体经济解体后划归锁厂,后改为电器开关厂工作直至退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老父亲为人大度忠厚,宽以待人,古道热肠。一生勤劳节俭,竭尽全力给全家人提供最好的生活,尽管不富裕,但他坚持让孩子全部接受文化教育。一辈子不善言辞也从不论人长短,与人从无债务,也无争执。用如今的话说,是位有担当有大爱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爸爸是位很开放开明的家长,育有四子两女。勤劳、质朴、和善的个性教育出的子女虽无大富大贵,却都各有所长,家庭和睦体谅,幸福和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记忆中,爸爸没有脾气,对待子女和蔼可亲,从无粗陋言语或责备呵斥。唯一记得的是,文革初期,三哥要去青铜峡参加造反派,爸爸不准,哥哥自己跑出去,爸爸拿了条棍子一直追着跑。结果还是给他跑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爸爸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爱出去闲聊天,(受此影响,我四个哥哥都不喝酒、抽烟)下班后,忙忙碌碌做些木工小件(刀架、筷笼、小凳子、小椅子,碗架,甚至还有大柜子)送给家人或亲朋好友。家务活也是主动做,逢年过节在厨房忙着做肉、炉馍、蒸豆包,还能做整桌的大菜,宴席。他从没表露过自己是否辛苦烦恼,在他的观念里生活就是这样,勤劳努力,相互帮衬不计较,亲兄弟明算账,不欠情。记得二姐家大外甥结婚,老爸做主,兄弟姐妹每家出30元礼金,后礼单不知怎的被新媳妇娘家人看到,耻笑了我们一番,说亲舅什么的才出30元,他们东北人得出一二百,当时搞得二姐很没面子,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从老父亲的价值观看,当时每人的收入也就是四、五十元左右,出太高了,欠的情也大了,家里人意思到了就行了。那些年,收入都不高,过年节走动互相都不带礼物,避免为拿什么,拿多少而烦恼,即使是老爹家也不例外。可能因为如此或无所顾忌,我们家兄弟姐妹串门很随意,也特别频繁,感觉还很亲密。过年时,爸爸准备的年货会特别丰富,大年初一所有儿女都会率家人前来拜年,吃年饭,老人家会亲自下厨,蒸、炸、炖、炒每次都会在家摆两三桌酒菜。后来就由二哥二嫂主厨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我爸爸03年去世,88岁。 穿红衣服的是我二嫂的爸爸,萧允中老先生,102岁去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妈妈李秀莲,出生于小坝林东的一个乡绅之家,之前有过一次婚姻,20多岁嫁到徐家桥的刘家寨子,一个大户人家,因为没有文化,她的婚姻如同那个时代的很多女人一样名存实亡,前夫家四个儿子,都在兰州上学、工作,娶了四房媳妇都在家里伺候公婆,轮流给包括长工在内的30多号人做饭,当家的是三奶奶,非常厉害,这些媳妇们小心翼翼,做事不敢有半点闪失。马鸿逵当政时让老百姓种大烟,因为量大难收,媳妇们还得踮着小脚去收烟。那一带的地只适宜于种植水稻,小麦产量低,而家里人口众多,只能做米粥,粘饭类,面条是奢侈品了,只有当家老太太才可以偶尔享受一下,或家里来了厅长类的贵客才会做擀面。我的母亲因为锅灶好 擀面技术一流曾经闻名乡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尽管是大户人家,一年只给一身衣料,母亲的日子过得凄苦孤单,煎熬度日,还好有媳妇们相依为伴。每年期盼的就是我舅舅赶着牲口来接她回娘家,只有在娘家才能诉诉苦水,吃到可口的饭菜,尝尝果园的青货(水果)。我的姥爷去世后,母亲的前夫偷偷在兰州娶了小老婆,母亲说,如果姥爷在他是绝对不敢的。其实她一直在煎熬中等待着前夫,最绝望时,想过吞大烟或跳黄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终于,宁夏解放啦,工作组驻进了寨子,宣传新的土地法,婚姻法。我很佩服母亲,决定离婚回娘家。她说四个媳妇有三个离了婚,剩下那个没离的是其丈夫早就参加了解放军。我常常想那个时代包办婚姻的受害者更多的是女性。男的可以离家出走,再去找寻自己的幸福,而娶回的媳妇就只有伺候公婆到老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嫁到我爸爸家时大约37岁了。我爸爸的前妻因病亡故,留下了我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三哥可能才3岁,我妈过来时也是心里一凉,空荡荡的屋子,四个半大不小、横眉冷对的继子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还好,遇上的人是我爸,体贴勤快、忠厚善良,没有一点大丈夫的做派,我妈终于有个家了,我妈39岁生了我哥哥,她的第一个孩子, 之后有了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个性温柔敦厚,性情温和,勤快利落,尽管不工作,但要操心一家老小的吃穿,也是忙忙碌碌不停歇。缝制所有人的衣服鞋子,手里总有针线活儿。因为锅灶好,邻里亲戚有事会请她过去主厨。爸爸家不富裕,但他勤快、勤俭持家,日子过得还是很顺心的。后来有亲戚来访,特别羡慕我妈,说姑爹真好,一点脾气都没有,姑妈使唤着买东西、做事,抬脚就走。还有因为爸爸是外乡人,在吃的方面没有那么多顾忌,我印象中我们家的饮食相对比较丰富有花样。因为当时的本地人不吃泥鳅,鳖,小鱼, 兔子,驴肉,骡子肉之类的,所以价格很便宜,我爸爸会买回来给我们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我妈去世时只有65岁,是因为肠梗阻,耽误了太久,那时平民百姓看病还是有些难,吴忠医院没收,说没床位,二姐夫托人到附院住下了,人家手术室又搬家,只好去银川市医院,住不进去,在一个很破烂的观察室呆了三天,终于有位女医生发现情况不好,赶快让住进去做手术,结果是耽搁了太久,医生也回天乏术了。妈妈下葬后的晚上,刚睡下我就有点魇住,感觉我妈在跟我说话:"我走了,要去八塔山,要走三天的路程。"醒来当即跟睡在旁边的二嫂说了,侄女蓉蓉还小,也一直在哭,感觉有点怪怪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大姐,李玉霞,大我20多岁,小名学兰,是我二舅的女儿,因为我妈妈在前夫家没有生养,孤苦一人,后半生感觉毫无希望,我舅舅舅妈为了我妈以后有个依靠,就把我姐姐过继给她了,我大姐三岁时随我妈到了刘家,陪她度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妈妈离婚改嫁到我爸家时,就把我大姐也带过来了,后来从我家出嫁,大姐夫说一心看上我姐姐了,说我妈要了整整100块的彩礼,我妈说给我舅舅分了一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姐和我妈的感情很好,小时经常跟妈去姐家串门,姐姐因为上夜班,白天睡觉比较多,每次碰着妈总会说,"死瞌睡多的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大姐个性可好了,一辈子开开心心的,从不计较那么多事。再苦再累都舍不得使唤她的儿女,两个人疼爱子女那是出了名的。记得有次外甥女买了同款鞋子,不同颜色若干双,大姐很赞许的说,穿可,趁年轻就穿吧,这一点是不同于很多父母的。大姐一直比较乐观,尽管有心脏病,糖尿病,但情绪好像从来不受影响,该吃药时就吃药,但是喜欢的食物也绝不放弃,西瓜,水果,饼子照吃不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最喜欢吃大姐烙的白饼子,最终都没学会,大姐的臊子面也是一绝,面条硬爽筋道,汤汁浓郁香醇,是我家娃她爹的最爱,所以只要他去,就肯定会给他做这道有名的臊子面。家里人现在说起来,还惊诧于大姐60多岁的时候还喜欢吃硬杏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大姐夫陈洪谋,也是帅哥一枚,和我大姐都在棉纺厂工作,从那退休。小时侯别人给压岁钱都是一两毛,大姐夫会给我五毛、一块,土豪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姐夫很勤快,爱干净,总是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为人和善热心,有事跑前跑后。小时侯大姐夫也是家里的高参,记得高中毕业,我妈跟姐夫商量我是否下乡,大姐夫说可以找人不用下了,年轻气盛的我当即就拒绝了,毛主席的红卫兵怎么能不下乡呢?下乡后不久,大姐夫去队上看我,我们正在出圈(将牲口棚里的粪土挖出来运走)。大姐夫很热情地给一起干活的老乡发烟,其中有一位是劳改释放犯,大姐夫不知道啊,但我当时很生气,怎么能给释放犯发烟呢, 年轻幼稚的我呀!后来我妈病重,也是大姐夫去队上接我回家的。</b></p><p class="ql-block"><br></p><h1><br></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我的大哥,王林江,是我们家的骄傲,50年代第一个大学生,他是典型的品学兼优生,一路保送,先到农校,又给保送到宁夏大学农学院,50年代末毕业后分配到海原工作了十多年,然后被调到固原开办养蜂实验站,之后又开办草原站,一直在基层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一辈子。因为一贯奉行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大哥不求名利,与世无争,扎根山区,为固原的农牧业发展做着最具体最基础的工作,奉献了一辈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哥性格很好,对我们兄弟姐妹都非常耐心。在海原工作时,一两年回来一次,会给我们讲很多发生在海原的事情,后来由他主持在固原开办养蜂实验站,领着蜂农全国跑,也会有很多奇闻轶事。我们非常喜欢听他讲外边的故事。后来家里孩子们去固原过假期,他会非常耐心地带着大家上东岳山,进公园,爬城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哥是个极为细致精确的人,有次翻旧书发现了他的讲义,字里行间用非常纤细、漂亮、干净、整洁的钢笔字做了注释。因为喜欢音乐,抄了很多乐谱,也是整洁美观。生活中大哥很能自得其乐,大哥能演奏二胡、小提琴、后来还拉板胡,吹笙和唢呐,才艺超棒。他比较能接受新事物,记得很早去他家,屋里的开关都是双向的,是他自己捣鼓安装的。他还买过一辆自行车副斗,可以像骑侧斗摩托车一样带人,我们去固原,会骑车带我们上街,引来众多目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大哥出生在河南,他的老家情结最浓,因为离开老家时,大哥已经懂事了,大哥、二哥是被担子挑到宁夏的。听老人说当时河南匪患太甚,人心惶惶,我爸爸带着我爷爷,两个小叔,两个哥哥,哥哥的妈妈,乘着夜色渡过黄河小浪底,我大伯在洛阳接应,一家人先到西安,从那之后雇车,挑担,一路步行来到宁夏。大哥在有生之年数次回家探亲,爸爸在老家还有一处老屋(现在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大哥在世时一直还想回老家翻盖老屋,我们还说,儿女都在这回去干什么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我的大嫂,小时侯很仰慕她,因为那时,她是我们家唯一的共产党员,在家里有长嫂风范,低调、谦逊、宽厚,为人非常实诚善良,勤快利落。任劳任怨,一辈子从没有为自己而活。大嫂在河南安阳工作,和大哥两地分居,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矿区生活,其艰难困苦可能只有自己知道,因为从没听她抱怨过。80年代大嫂才从安阳调到固原,一家人才得以团圆。但大嫂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熟悉的同事、朋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也是一种舍弃。大哥是那种干一行爱一行,四海为家的人,在海原工作了十多年,又到固原,一直认为固原是个适于宜居的好地方,但我们每次去都觉得,固原物价高,排外。大哥同时分到南部山区的同学几乎都调回银川或平原地区,相当几个都当了这个厅那个厅的厅长、局长。只有大哥无欲无求地安心做着本职工作。而大嫂也毫无选择地落户固原。还好大嫂家的儿女们都很孝顺尽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大嫂结婚是我和爸爸回老家探亲后,去大嫂工作的岗子窑煤矿医院接她回宁夏的,那年我刚7岁,还记得大嫂在医院一进门右手的药房工作,她住的房间挂有蚊帐,我们在矿山食堂吃饭,那个房子全部是石头垒起来的。回到吴忠又等了一两天大哥才回来,他们的婚礼是在钟表社院子里的一间空房子举行的,房子旁边还有一个烧石膏的小高炉。当时觉得大嫂的花衣服都很好看,素素的,很清爽干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我的二哥王林滨,非常有才华,也是个多面手,琴棋书画不说精通但有三样都是拿得出手的,70年代县里排样板戏,我的二哥、三哥,都在县乐队里演奏小提琴。我们都非常骄傲。二哥毕业于吴忠师范,先是被分配到当时的东风小学,后又调到吴忠材机厂学校。在学校还搞过航模、风筝之类的兴趣爱好培训。二哥的白描仕女图画得也是相当的有水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材机厂可以说是吴忠最好的厂子了,生产、生活自成一个功能完整的社区。那时我们会从城里到这去看电影,洗澡。街上的水不方便,我放假回来需要洗家里的被褥,都是带到材机厂二哥家洗,也去三哥家洗过。因为他们有自来水。我出去进修那年,也是二哥二嫂帮我照顾女儿,因为厂里有托儿所,幼儿园,二哥他们接送相对方便些。尽管这样,照顾一个小孩还是很辛苦的,二哥不知对他的几个孩子怎么样,但是对焦阳是非常耐心和疼爱的。据说,他的东西别人不能动,焦阳可以。下班后走哪都带着焦阳。焦阳非常幸运能有舅舅舅妈照顾她一年,有哥哥姐姐关照、陪伴她成长。非常感谢我的二哥二嫂给予我们的帮助,及对焦阳的无微不至的爱和教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哥的另一个爱好是做菜,能做出很多平常人家不做的菜,类似于粉蒸肉,糖醋里脊,最有名的家庭小吃是天津包子,味道口感可是太地道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我的二嫂,北京人,出生于一个知性家庭,知书达礼,秀外慧中,很有涵养。50年代小学毕业,随家人从北京移民到宁夏灵武,后就读于吴忠师范,在那与我二哥相识相爱,后在上桥小学举办了婚礼,记得是在学校的会议室,用课桌还是办公桌围着一方圈,二哥二嫂穿一身蓝呢服典礼,学校提供了一间带床和桌子的宿舍,自己的家具好像就是一对箱子。二嫂有一对非常漂亮的迷你暖瓶,文化大革命躲回家里住时被偷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嫂讲一口非常好听的普通话,在我们心目中能讲北京话是很高级的一件事。但二嫂一直是在教数学。二嫂后来被调到东塔三大队小学十多年,每天上班很远,后来腿痛的厉害才又调回材机厂学校。退休时给按工人待遇,后经学校诸多老师联名上书抗争,才争取回了教师的身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嫂待人处事非常谦和,没有架子,也没有是非,和家人相处的非常和谐。生活也非常朴素简单,没有物欲,也不讲究吃穿打扮。可能从来没追过时尚。不管谁家里有事总是主动帮忙,从不抱怨嫌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我的二姐,王秀娥, 是我们家最漂亮,最能干的人,她毕业于吴忠女中,工作分配到同心银行,不知是家人不同意还是咋地,没去,导致了后来工作的一波三折。没工作前在当时的吴忠公社(城镇社区)排演节目,结婚后先到三八红旗厂工作了几年, 后又到小学当代课老师,又经过一番努力才转为正式老师,后来爸爸退休,计划顶爸爸到开关厂工作,不知怎的,被人告状,没顶成。后来想想还得谢谢那告状之人,若真到厂里上了班,那下岗也就是几年的功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姐心地善良,心直口快,侠义热心。记得我做手术后二姐来陪我,发现我不舒服情绪不好,二姐马上风风火火地要去找大夫问责,我们赶快把她劝住了。我知道她是心疼我才着急上火的。之前为我出去进修的事也是陪着我找领导,还找过专员。最后能出去也是有二姐的功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姐常常是爽快助人,不求回报,在学校喜欢为老师打抱不平,曾借钱给人要不回来,也曾多次尽一己之力为学校解决燃眉之急。(借二姐夫的工作之便给学校拉煤,搞点物资之类的),只有热心无私的人才会做这些闲杂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姐心灵手巧,眼光时尚,不仅自己的穿着打扮时尚大方,很早就学会了使用缝纫机,做活很细。织毛衣也是有模有样,穿出去绝对吸引眼光,上大学时二姐给我织了一件浅绿色的毛衣,款式新颖,穿着合体。大四时托人给我买了一套银灰色套装,时髦帅气,应该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了,还有一件咖啡色薄棉大衣,我一直珍藏多年,结果不小心把前衣襟烧了一块。可惜了很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在厨艺方面,二姐也是无师自通,做菜既有花样,又色香味俱全,跟隔壁回民奶奶学做的面点那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论是炉的馍,还是炸的油饼,口感更好,品相更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二姐在时周末会去串门,喜欢吃她做的红烧鲫鱼。最后那年二姐常常带孙女豆豆来我家串门,会聊到很多话题,-……。 我很怀念那段时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二姐夫,胡如意,名如其人,一辈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顺心如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二姐夫参加工作早,大概只有14岁,50年代随车队进藏修过路,后来又随车队到了宁夏,在汽车二队工作到退休,尽管文化程度低,但聪明好学,脑子反应快,语言表达能力强,再加上学了一手好技术,在单位很受重用,还被抽到技术部搞创新,评了技术职称,退休时,工资比二队领导还高。这也是二姐夫日后非常自豪的一件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二姐夫因为个性开朗随和,讲究情谊,也很会说话,勤快利落,很有人缘,我二姐认识他时,说是单身一人,无任何牵挂,结婚后跟我爸妈非常亲近,有事跑前跑后,真正是一个女婿半个儿,家里但凡做了好吃的,类似于甜饭、杂碎什么的都会差我送些给他们。直到现在,二姐夫还在念叨老妈的八宝饭,赞美之词不溢言表,我家的娃她爹每每会打趣的说:"你有那个口福,我可没有,以后别在我面前念叨",但二姐夫一有机会还会喋喋不休地念叨,由此可见二姐夫是个念旧,注重情意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后来才说山西有老妈,兄弟姐妹,姐夫的老妈每次来都会带些玉米面煎饼,还有一种据说是灰里烤出来的圆圈面饼。有段时间过年,二姐都会惦记着给老家寄点钱尽个孝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三哥王林洲,英俊帅气,是家里最聪明,脑子反应最快的一个,非常有才气,性情中人。记得刚到吴忠中学工作时,没人知道我们家,但一提王林洲,学校很多老师都知道。只可惜三哥高中毕业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没能上成大学,后来经过下乡,又招工进阀门厂工作。在厂里时,他在翻砂车间,工作很苦很累,但他会捣鼓很多设备仪器,业余时间厂里的广播室,图书室,后来的电视机房都归他管,排个节目,搞个宣传,写个大字都找他。三哥做事很有原则,人们晚上都会去电视机房看电视,只要三哥在,大家都规规矩矩,不敢乱吵乱动。后来厂里利用礼堂搞舞厅,也是由三哥出头组织乐队,给舞厅伴奏,发挥他的特长。感觉他就是厂里的大能人。尽管他脾气急,但讲道理,有原则,大家都服他。在外边的人缘、影响都特别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三哥是个很会学习的人,他的业余爱好是摄影,我下乡,上学期间,工作后很多照片都是三哥拍的,他还尝试用两次曝光,投影等一些专业技术手法拍照,自己做暗室洗印,记得有一年和三哥骑车去小坝表哥家、大坝表姐家玩耍拍照,拍了很多有意思的照片,现在想想都是艺术作品啊,可惜那时还意识不到这些照片的价值。三哥还拍过相声演员马季在吴忠演出活动后的很多照片,尤其有一张在市场看羊皮和人论价格的照片,抓得非常好。三哥的小提琴二胡都拉的很好,后来还练习吹小号。一直很可惜三哥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没有更适合施展他才能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我很遗憾的是三哥没有机会上大学,或许是我耽误了他一年,听哥哥说,为了领我,他上学推迟了一年。那时我妈一直在城里住不惯,就在舅舅家那儿买了地,带着我们回到了乡下。借住在一个人的家里,可能也是家里没文化,不了解国家的变革,很快乡下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我妈是小脚,根本跟不上人家干活,后来地入了社,我妈又带着我们回到了吴忠。据说为了买地,我妈把自己的戒指,首饰卖到银行,一个八块钱。地入社了!我哥哥的上学也耽搁了一年。改变命运的一年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的三嫂,吉荣仙,典型的小家碧玉,在娘家排行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儿。个性柔弱善良,做事细致入微,结婚时他们住着单位的筒子楼,需要去水房洗衣服,到楼下上厕所,但家里什么时候都收拾的一尘不染、整整齐齐。三嫂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那个年代最好的工作之一,买东西比别人相对方便快捷些。公司解体后 三嫂又给私人老板打工数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哥在时,是家里的顶梁柱,三哥不在后,三嫂变得坚强全能了,独自抚育两个女儿上学、成长、找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里里外外的家务杂事,全是沉重的负担,这是一段艰巨的过程,三嫂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生活 再不易都得自己扛。向我的三嫂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我的四哥,是家里最爱学习,最有内秀但是运气最差的一个。据说四哥小时侯经过的事比较多,还在月子里不知哪个亲戚来了,用宁夏话说被踩了,结果就抽风,后来一只眼睛落下了点问题,第二次是不知怎么给掉到院子里的水缸去了,幸而被大人发现给提溜出来救活了。听街坊说,四哥小时侯喜欢画画,不和街上孩子疯玩,没事就拿着粉笔在地上画马画动物。四哥上初一就文化大革命了,跟着三哥去外地串联了一段时间,停课那段时间都待在家里看小说和各种能借来的书。后来没上高中就跟三哥到高闸下乡插队了。一年后两个哥哥先后被招工,四哥被招到机砖厂,那是个新成立的厂子,招了一大批下乡青年。四哥先是钳工,很快被调到办公室搞制图啊之类的工作。之后还负责厂里团的工作。四哥的写作、运算能力都很强,很得领导赏识,后来推荐工农兵学员,当时每个厂可以推荐两人,能走一人。厂里连着三年都推荐了他结果他运气太差,每次碰上的人都不对。如前县长的儿子,吴忠中学校长的女儿。报到上边,人家在县里的背景,知名度要高很多啊,四哥在这期间自学完了高中的课程。等到恢复高考,四哥也报了名,成绩也过了,但对在职人员的录取标准更高,再考,成绩够了,人家说他体检有问题,脚上长了个疙瘩。四哥气愤至极,还去教育局找过、理论过,但这就是平民百姓的命运,四哥一心想上学,尽管初中毕业,但参加高考的成绩过了,可还是没能如愿,真正是运气霉到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四哥在厂里时,业余时间学习了很多东西,针灸(后来没往这边发展)、绘画、写字,四哥写字的功夫不错,会写隶书,魏碑,新魏碑,仿宋体,还搞点篆刻 ,那几年自治区经常搞展览,我四哥被抽到银川搞展览,每次回来会给我带柳树巷口的糯米条。我那时非常为我的哥哥们自豪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后来厂里要办子弟学校,抽四哥去负责教学及管理,学校从无到有。四哥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因为机砖厂在山上 当时的交通也没有这么方便,四哥结婚后没法照顾家里,最后决定调回城里,到棉纺厂工作。结果,调出半年后,厂矿学校全部划归教育局管理,教师也转成干部身份。当时厂里学校有个老师转到教育上后,调到教育局,评上中教高级,人生命运啊!我四哥这个运气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到棉纺厂后,先在锅炉房搞化验,后到印染车间当主任,后又当了厂里工会主席。用大姐夫的话说,厂里有人头碰破地想当个官,我四哥推都推不掉的就给任命了。这完全取决于四哥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只可惜,棉纺厂又成了吴忠第一个破产的单位,四哥唯一抓住的机会就是他在印染车间工作过,属于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于是四哥没按下岗对待,按退休对待了。退休工资很低,但比没有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想到四哥的命运及种种不公,我想首先是时机不对,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以我三哥四哥的能力水平毫无悬念地会上大学;其次,我们是平民家庭,在有同等机会时 我们是没有能力竞争的;还有,我四哥走到哪都能得到领导的赏识重用,是他的踏实 得力,但他不是个投机钻营的人,不会谋事,所以会与机会失之交臂。平民百姓的努力有时是抵不过命运的安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四哥继承了爸爸的木刻,及木板印刷手艺,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似乎无用武之地。如今,不同于大多数老年人,他的另类爱好是图书馆。每天按时去图书馆读书看报,我以为这是个好的爱好,好的习惯。</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我的四嫂,内蒙临河人,个性直率坦诚,是我们家最能干、最吃苦耐劳的人,做家务洗洗涮涮的从不打磕碜,最早在综合商店工作,学过理发,80年代,先开始做小买卖,后来发现布料卖得快,也有利润,但是本钱不大,只好辛苦自己,提一两卷料,卖完再去,感觉提来的料一晚上就能卖完。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开始卖的料多了,也到处赶集,生意看着还不错。后来又卖过衣服鞋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最后感觉生意不好做了,四嫂又转做老本行,理发。然后买了果园,到广武种果树了。四嫂不论干什么都非常投入,不惜力气。在广武信奉了佛教,生活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念佛助人上了。是一位非常虔诚有奉献精神的居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最久。等我长大懂事一点,哥哥们大都出去上学工作了,那时只要上初中就都住校。家里只有我和父母。从小就开始承担家务劳动,三年级开始洗衣服,每周要擦洗桌椅柜子一次,五年级开始洗被褥。家里侄儿侄女最多时住着四个,每次洗衣服从早上八点一直洗到下午四点。爸爸的衣服又大又重,每次还要先洗爸爸的,再洗孩子的最后才能洗我们的。上初中时,到街上自来水管处担水,每天用过的水都要到大街上倒出去,和爸爸去煤厂买煤,然后一簸箕一簸箕的从街上端回来,下雨后把院子的积水一盆一盆地倒出去。我同学说,哎呀,你最小最享福了,一定经常撒娇吧,实话实说,还真没有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小时侯高兴的事是,二姐三哥,爱看电影,每次都会把我带上。虽然不记得看过什么,但去看电影的兴奋全留在记忆里了。有一次要戴姐姐的花纱巾,非常漂亮,看完电影后,纱巾就给丢了,尽管还小,可惜了很久。文化革命停课间,三哥四哥不上课,我们在家里看书,他们俩能借来很多书,我跟着他们看,少年文学,神化故事,苏联小说,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卓娅的故事,山乡巨变,红旗插上大门岛,噢,太多了。四哥工作后挣18元工资,每月给我五毛钱,很开心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我们上学时负担很轻,每天有不少玩耍的时间。但我爱看书,对学习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小学到高中学习没怎么费劲。高中毕业后到金积下乡,度过了艰苦而快乐的两年知青生活。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到了宁夏大学外语系学习四年。毕业后分配到吴忠中学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回想我的一些经历,我承认我也是等机会到手的人,靠吃读书积累的老本。考了学,工作时又得到了进修的机会,我相信那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少年时的广泛读书,校园里的刻苦努力,帮助我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很满足。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很早对我说过的话,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上大学。尽管当时对这话不以为然,但这是颗埋在心里的种子。有条件就会孕育发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我感觉我们家的兄弟姐妹个个都有才华,在哪个位置都能发光发热,都是佼佼者。只不过每个人的机会不一样。受爸妈的影响,我们的个性大都独立、坚强、不屈不挠,为人诚恳直率,做事踏实可靠。保持本色,自尊自重。用现在的标准,我们都属于不会变通,不会附炎趋势之人。所以办不了事,走不了捷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我家的娃她爹,祖籍山西,出生于吴忠。小学上了四所学校,从裕民小学转至宁夏军区子弟小学,后又到青铜峡培红小学,离小学毕业还有近一个月,应小朋友的邀请转到青山厂学校,原因是跟着老妈追着他哥哥领孙子,哥哥到哪他们去哪。我曾跟他开玩笑说,你妈不安心伺候老头和你,撵着孙子跑,真是敬业好奶奶。他最后在青铜峡培红中学读初高中。高中毕业后下乡。下乡期间父母相继去世。最后招工到小坝县医院,先在药房工作,后到宁夏附属医院麻醉班学习,成为麻醉医生,95至97年参加自学考试拿到了临床医学专业文凭,他说这下就名正言顺了。87年调入吴忠医院至退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83年我们经熟人介绍认识,主要通过信件相互了解,从字里行间了解相互的爱好,人生态度,文化水平,教养习惯等,期间经历了一次分手,又经好友撮合,终成正果。84年在他哥哥姐姐的帮助下结婚成家。焦爸的个性敦厚善良,但给人的印象有点外冷内热,尽管个性比较温和,但外表有点不易靠近,那些年,家里的小孩都有些怕他。用他自己的描述是,凉水泡茶慢慢浓,是慢热型性子,等时间一长熟悉了,和家人混的非常不错,都比较喜欢和他一起喝酒打牌聊天,常常是我伺候着大家吃饭玩耍,人家陪着喝酒打牌,最后却成了好姑父,好姨夫,好都是人家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焦大夫的特点是工作认真 投入,任劳任怨,为人随和,很有人缘。家里人但凡身体不适求助,都会跑前跑后,鼎力相助。家中侄儿刚刚曾说,"家里谁辞职,小姑父都不能辞职。" 焦爸也是很重情义的人,但凡朋友有事也是尽心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焦爸在家可以算得上是个超级好奶爸,耐心,细致,无微不至。焦爸也是个好姥爷,宝宝看着姥爷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姥爷,抱抱,逛逛"。</b></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张照片拍摄于52年,我家文具店门前。从左到右依次是我</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哥、大姐、二姐、我妈(39岁哎)三哥、我爸爸、四哥、大哥</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这张照片拍摄于64年夏天,我大哥大嫂回宁夏结婚时。</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大约拍摄于83年夏,秦渠 堤坝。</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约91年,拍摄于爸爸家门口。</b></span></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94年夏天,侄儿志刚和翠林的婚礼。</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95年老爷子在大富豪的80岁大寿。</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王家所有的媳妇女儿</b></span></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大约是1990年,老爷爷与孙子辈。</b></p>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2000年天鹅饭店,老爷子85岁大寿</b></span></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约00年,老爷爷与重孙</b></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00年春节?爸爸家门口,孙子与重孙。</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大约在03年春节,爸爸家门口</b></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7年春节</span></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7年春节,我, 四哥, 三嫂, 二嫂, 大嫂, 二姐夫, 我家娃她爹。</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如今,我二姐夫,三嫂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17年5月家人同游青秀园。</b></span></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记得每年全家人聚在老爷子家拜年吃饭后,兄弟姐妹家轮流串门,感觉人气很旺,节日的氛围相当浓厚。家人亲友的相聚不仅仅是吃饭喝酒,而是相互的牵挂惦记,维系感情。是家人的相处之道,是爸爸的家风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非常怀念曾经的大家庭。兄弟姐妹间关系融洽,亲密无间,毫无杂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家人之间,招之即来,来之能聚,无所顾忌,其乐融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这种和谐,是邻里、老乡们羡慕、钦佩、夸赞的榜样。</b></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几年前就零零碎碎,断断续续地完成了我的全家福相册,只是没有公开。这些只是我的记忆碎片,一些印在脑海里的往事的片段,有的清晰,有的模糊,它不代表这个家的全部,也不一定是这个家、这些人的真实写照,只是我对亲人的记忆和感情的记录。</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又逢过年,家人的记忆再次被勾起,怀念家人们聚在一起的日子!</b></p><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愿我的家人都平安、健康、快乐!</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