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到过年,你的脑海里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噼啪作响的鞭炮声,还是长辈塞进口袋的红包?是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还是大门前的大红福字和春联?下面请徐辰熙同学带我们来看一看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吧!</p> <p class="ql-block">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汉族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剪窗花、做手工</p><p class="ql-block"> 窗花是汉族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南北各地农村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贴春联,放烟花</p><p class="ql-block">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p><p class="ql-block"> 新春之际,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贴在门窗旁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吃团圆饭</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春节,“吃”往往会成为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这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之一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更加显得入情入理。</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的“团圆饭”对中国人是重要的,家人的团聚能够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一家大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是一段幸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守岁</p><p class="ql-block"> 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幼,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也是春节的习俗习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拜年、领压岁钱</p><p class="ql-block"> 领压岁钱,大概小孩过年最喜欢的事情了,手下长辈给的压岁钱,然后小心翼翼的攒着,只为能买一件自己心爱的礼物,那种期待和喜悦,即便长大,仍然记忆深刻。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寓意是用压岁钱压祟驱邪,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祥。</p> <p class="ql-block"> 新春到来喜事多,合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一切顺利福气多,兔年吉祥生意多;祝您好事多!多!多!</p> <p class="ql-block">初审:夏巧运</p><p class="ql-block">复审:郭芳</p><p class="ql-block">终审:徐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