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东阳乡风淳朴好客,家中有客人远道而来,乐欣欣迎进屋,让坐奉茶,然后总会烧碗点心。一日的早中晚三餐,可谓之正餐,点心是介于两顿正餐间的小饮食。小时候最盼望的是作客外婆家,外婆家在上卢楼店,地处阳畈平原,村庄一个挨着一个,出行非常方便,去邻近的湖仓,陈湶头村,就像去船山下屋逛,抬腿几脚路便到。当年船山家里的生活用品大都是父亲从上卢赶市集换回来的,为了赶上卢市,父亲半夜三点钟就得起床,推一车柴,或者挑一点山里的竹笋山货,跑十多里高一脚低一脚的山路,追星逐月到冷水湾,天色微微亮,还得走十几里平路才到上卢。外婆家去上卢可方便了,穿过湖沧西边溪滩竹林,大约三里多路程就到。外婆家田畈有条宽约一米的浅水渠,水渠壁钉着许多塘螺,渠底淤泥里还躲着黄蚬,一摸一把,只需半个时辰就得一大盆。而更令我念念不忘的是走到外婆家时那碗热腾腾,散发诱人猪油香味的索粉点心,最治愈跑过十多里山路显得酸胀的双腿。索粉底下总埋着一双带壳熟鸡蛋,也舍不得马上吃,爱鼓鼓攘攘地揣在兜里半天,乐滋滋地感受温热而又沉甸甸的富足感。好戏(玩)好食(吃)外婆家,外婆家藏着大多数人快乐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船山曾经属于东阳,自然也沿袭着东阳风俗。上世纪七十年代,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爬高坡走平路,全依赖健壮的脚力。八十年代后渐渐的有了自行车,但来高高山顶的船山村,自行车非但发挥不了优势反而成了累赘,还得费劲推着它走。走山路的就是爬没完没了的岭,转过山弯弯,迎面矗立更多山。弓身爬上一条岭,抬头面前竖着更陡的岭。十几里山路,虽有青翠碧意的松树梢迎风招呼,清澈的山涧水跳跃而前叮咚若歌,应季的山野花在路边或蓬勃怒放或零零散散的悄然摇曳。赶路的人却无闲贪恋风景,跨涧攀山,七绕八弯,走走歇歇,一个多小时,才能爬上高高的布达拉宫似的船山村。最先映入眼目的是村口一排整齐漂亮的的粉红色外墙的房子——船山小学。沿着学校西边的路往村里走,与学校一米相隔的是肃静庄重的吴氏祠堂,再往里走就是高低参次的老房子,外墙是泥和石头混沏,正面木板作墙。路西下侧是一片墨绿的毛竹林,靠近路边有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比房子还要高出许多,使竹山看着不显得那么陡峭,古树有银杏,苦槠树,五栗子树,黑壳楠,还有一棵中空的大枫树,树身比豆腐桶还要粗。凉风徐徐从绿色竹林中吹面而过,顿觉神清气爽脚步轻盈。走近亲友家,主人笑容满面迎进门,嘴里说着“吃力哇,坐几嘛”手脚麻利地拿个干干净净的白底花瓷杯,加两勺白砂糖,放一撮自家做的绿茶,给客人泡上一杯热腾腾,香酽酽的甜甜茶,然后忙不迭地下厨划火烧点心。每当那时,我总爱抢着帮母亲去灶下添火,不时伸长脖子探头看着灶前忙碌的母亲,听着铜锅铲轻触铁锅的叮当声,贪婪的吸着锅里飘荡而起的阵阵香味。</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除了过年杀一头年猪,把肉腌制成腊肉,省着点吃能维持大半年,平常不舍得买肉买鱼的,吃的菜都是自家种的疏菜:冬春青菜菠菜萝卜,夏秋落苏豆角葫芦,丝瓜南瓜冬瓜串三季,偶然买块豆腐算加菜了。做饭也简单,不像现在整好几个菜,往往是一种疏菜炒一大锅,中午是那个菜,晚上烧的仍是那一种。那年头能吃饱穿暖已算幸福,哪顾得上讲究营养搭配啥呀。</p> <p class="ql-block"> 那年月店铺不多,上卢,岭北都只有一家供销社,小店铺也不多,村里的代销店卖的是油盐酱醋洋火,香香的霉豆腐,五彩的什锦菜,红艳辣香的榨菜皮等家常生活品。仅在柜台一角几个玻璃罐子装着纸包糖,麻酥,油索等,没有现在这么多琳瑯满目的面包,蛋糕饼干之类的吃食,即使有也是舍不得化那个钱,挣的几分几角钱都是算计着用。偶有亲友送的糕饼礼品也放不长,那时的食品大多原汁原味的粗放工艺,并不耐存;更无奈的是家里若有点好吃的,几个小馋猫日夜惦记着,无论是高高挂起楼板梁下,还是锁进笨实的木柜里,稍不留神就藏入了他们的“无底洞”。家里有客人来,拿不出现成糕点饼干招待,只有临时动手烧碗索粉或索面。</p> <p class="ql-block"> 谁家来了客人,最开心的是孩子们,当听得有人喊“某某某,你家来客人啦!”就似听到母亲召唤“某某,回家吃饭啊!”乐颠颠往家跑。客人见到小孩,变戏法似的从衣袋里摸出几根油索(麻花),或者几个麻酥,也可能是一手把纸包糖。孩子们抑制着满心欢喜扭扭捏捏的接了,偶而还会你争我夺哄抢一番,再仔仔细细地数数,有没有比姐姐或弟弟少分一些,然后开心地品尝这平时难得的美食。有邻居家的小孩闻讯赶来凑热闹,推推搡搡地嬉笑着倚门而立,母亲就悄悄嘱咐我们分她们一点,心里虽有十二分的不舍,但还是会依言而行,说不定过几天邻居家有客人来,我们也好趁机去分点呢,这事我们以前也不是没干过嘛。</p> <p class="ql-block"> 美食尚未吃完,母亲给客人烧的点心已双手捧到了客人面前。在那缺衣少粮的时代,淳朴厚道的山里人自然是把自认为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客人,点心一般有几种,鸡子索粉,鸡子索面,再客气点是糖水荷包蛋。</p> <p class="ql-block"> 糖水荷包蛋点心隆重而快捷。柴火灶铁锅里加一瓢水,灶膛里塞几把松毛,烧至水汽如雾袅袅上扬,黑铁锅底水冒出许多小气泡尚未完全沸腾,拿几颗鸡蛋轻轻在锅边一磕,透明似胶的蛋清护裹着鲜艳的蛋黄整个滑入锅底,小火保持水欲沸不沸的状态,蛋清渐渐的凝固成玉白色将圆溜溜的蛋黄包在中间。此时考验主妇的耐心技巧了,火太旺,锅里水沸腾得厉害容易把鸡蛋的蛋白冲散产生很多浮沫,文火煮熟的荷包蛋外面光滑洁白,里面黄澄澄的蛋黄若隐若现,宛若水中含苞的荷朵朵。然后取一只高脚碗,先放几勺白砂糖,舀入半碗汤让糖充分溶解,捞起煮熟的荷包蛋,一碗糖水荷包蛋就大功告成啦。煮糖水荷包蛋有讲究的,碗里的鸡蛋必须是单数,一,三,五……当然一个太小气,是绝无可能的,一般三个,五个就相当隆重了。</p> <p class="ql-block"> 鸡子炒索粉,现在依然是倍受东阳人喜爱的一道美食。先炒好鸡蛋,然后把泡水变软的东阳索粉炒熟加入炒好的鸡蛋翻炒几下,香葱点缀即成。</p> <p class="ql-block"> 鸡子索粉汤或鸡子索面汤类两种烧法,把两个清洗干净的带壳鸡蛋放水中,煮熟后放入盛着冷水的碗里,加水烧沸加入索粉或索面,盐瓮里掏适量盐(索面是加盐制作的,烧索面汤无需再加盐)。汤再次沸腾时索粉或索面熟了。在高脚碗里放一小勺酱油,一小勺猪油,放点葱花,然后舀入一大勺热汤,把鸡蛋剥去壳放入酱汤中,把锅里的索粉或索面盛入碗里,一碗香喷喷的点心就烧好了。另一种做法大致相同,鸡蛋不用囫囵的,把两个生鸡蛋在碗沿轻轻一磕,蛋液打入碗里搅散,锅里放一勺油,烧热,鸡蛋倒入热油中,在一阵悦耳的“滋啦啦”声中,鸡蛋很快烤成两面金黄,香喷喷的鸡子香味便满屋荡漾开了,直扑口鼻。把烤好的鸡蛋饼切成细细的鸡蛋丝,往盛好的索面索粉上一放,索粉洁白如玉,衬着黄亮的鸡蛋丝,配上绿色的葱圈,色,香,味齐全。每当此时,那些个小人精坐在门槛上,装作在玩耍,眼角的余光不时瞟向桌上的点心。而客人呢,似乎早就洞穿那点小心思,看着点心碗就客气地说“啊,这么多啊,哪里吃的了啊”说着用筷子在碗里往上挑一两下,点心看起来更满了,执意要主人再拿个碗来,主客之间不免又互相客气一番,主人实在拗不过就喊小孩取个小碗,小孩雀跃着捧了只小碗,客人就从高脚碗往小碗拨拉索粉或索面,这一小碗点心再去锅里舀点汤,便成了我们这些馋嘴小猫的点心。</p> <p class="ql-block"> 星河轮转数十载,我们的国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邓小平等历任国家领导人通过一系列改革开放,执政为民,科学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策措施,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乐。如今人们不缺吃不愁喝的,想吃什么应有尽有,小吃点心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水泥公路直达山村,自家的小汽车踩几脚油门就到几十里地的亲友家,走亲访友再也不必着急慌忙且走得人困马乏的,烧点心也几乎成了历史,鸡子索粉成日常早餐。我却时不时想起那小碗索粉点心汤,那美妙的百般滋味滑过舌尖滋润着我的记忆,人间至味是乡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