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几位美国游客在给笔者的联名邮件中提到:“我回到芝加哥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当我回忆这次愉快的长江三峡旅游,就会想到你。我們相处的时间虽短,但你风趣的讲解和优雅的导游风格,至今使我难以忘怀!……”笔者的外语水平也需要不算太高,能产生这样良好的带团效果,我的体会是:巧妙运用体态語言,能丰富导游的讲解内容,增加导游员的人格魅力与风度。笔者拟就体态語言,在导游实际工作中的恰当运用和作用,谈谈感想和体会。</p> <p class="ql-block">一、正确认知导游语言</p><p class="ql-block"> 导游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两种交流形式。有声语言,就是外语导游员的工作语言,既用自己的有声口语导游讲解和表情达意。其要求是:语音语调纯正,语言生动风趣,表达力强,給客人以愉悦的感官享受。体态語言(PostureLanguage),又称作形态語言,是人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在形体动作上的表达。既是一种奇妙而又能心领神会的语言交流形式,具有直观、含蓄而又能意会的特點。遗憾的是:我身边的许多外语导游同行,只注重努力背诵导游词,修炼工作语言来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却很少关注体态语言的表达。甚至,有的旅游公司領导也将考核导游员的语言水平,作为衡量导游水平的唯一标准,这是一种失之偏頗的作法。全国优秀导游孟小权同志曾含説过:在导游艺术中,形态語言应占65%的比例,工作语言却只有35%的评判标准。笔者也同样认为,要求导游员注重礼貌礼节,要有“不亢不卑”的工作风格,就是强调体态语言艺术的表达。因此,体态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工作,导游员不但要高自己的工作语言水平,更要合理巧用体态语言来树立自己的人格形象。</p> <p class="ql-block">二、含义深刻的体态語言</p><p class="ql-block"> 1.服装语言:这是形体語言的一种外包装。导游员在引导游客旅游审美的同时,自己也就成为被他们观查的对象。导游上团,犹如演员登台表演,体态语言首先通过服装穿着表现出来。整洁适度的服装穿着,能给客人良好的印象,传递自信和礼貌的信息,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有一年夏天,在一次国外旅行商的游轮包船行程中,笔者照常身着西装革履主持船长欢迎会,发现几位穿着不雅,脚登拖鞋的老年人走进酒吧,我便迎上前去,用手指着他们的穿着,表情严肃地摇摇头,此时无声胜有声,客人见状便悻然退场,重新着装来到现场。相反,如果导游员上团穿着随意不讲究,打扮不当矫揉造作,客人就不会尊重你。有一年夏天,笔者全陪一个全是男性游客的台湾团队到武汉游览,接团的地陪导游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她生动活泼的讲解几乎没能引起客人的兴趣,倒是她的低胸体恤衫和超短裙引起了客人的投诉,也許那位女导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可见,导游员着装不当会引发歧义,表达错误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2.体态語言的功用</p><p class="ql-block"> 成功的人际交往是导游工作的基础,合理适度地运用体态语言,能弥补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效果,起到于无声含义深刻的作用。笔者从以下三点来阐述:</p><p class="ql-block"> <1>体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意思表达。</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导游的工作语言由词汇語法和语音语调组成,那么,导游的体态语言就是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美国心理学家朱利·法斯特指出:“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組成,既:55%的体态语言+38%的语音声调+7%的言詞表达”。(注)可见,体态语言表达感情和情绪的作用远大于有声语言,导游服务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恰当使用体态语言能修飾,支持或否定語言行为。如:旅客在上车(船)时,导游员及时地和他们握手,微笑示意,即使一言不发,客人也会感到亲切和热情。当游客人听完导游有趣生动的讲解、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其肯定和表扬的情绪。当向客人道别晚安时,你摆一摆手,手掌合并微笑闭眼,会使你的語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再如:拒絶客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你可面带微笑摇摇头,比生硬地説“No”,让客人更容易接受。</p><p class="ql-block"> <2>体态语言可以直接代替説話。</p><p class="ql-block"> 简单形象的体态语言,有时更能表达人的心意。譬如,客人游览走累了,导游员可就近找个座位,伸手示意其坐下休息,此时虽然无声无语,客人也会对你的手势语言心领神会。如客人的故事讲得精彩有趣,你会心一笑,拍掌喝彩,不用语言表达,客人也能领会你激动的心情。客人不慎摔倒,如你能及时将其搀扶起来,拍掉他(她)身上的尘土,也许客人会不言表达,而紧握你的双手微笑感谢,你也会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 <3>体态语言能展示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这是体态语言交流的神奇之处。許多难以言辞的話,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传神地表达。体态语言还能弥补語言表达的不足,消除导游员和客人之間的窘迫感。如西方客人对不理解,难以定论的事情,常会摊开双手,轻轻地耸一耸肩膀,意思令人费解,一时难以猜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体态语言的交流形式</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工作中,导游员随时随处都在使用体态語言。在讲解时,他们常会跟随说的语气挥手,加重说话的語气和重点。在现场导游时,他们拍手示意客人注意听讲。在和客人交談中,他们常微笑点头示意。还有,导游员向客人致欢迎(送)词的时候,以正确优雅的站立姿态,声情并茂的讲解引人入胜。……综上所诉,导游员如能协调合理运用面部、手势和姿势这三种形体态语言,就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格调、气质和风度。</p><p class="ql-block"> (1)面部表情。人的情绪表情首先从面部五官表露出来。这是体态语言中最丰富、生动、形象和直观的重要特征。眼睛又是五官中最重要的表情器官。印度詩圣泰戈尔曾经説过:“一旦学会了眼睛語言表情,那是无穷无尽的”。的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睛传神表情含义深刻。导游员应该学会从客人的“眉目传情”中探视其内心活动,有的放矢地工作。在讲解时,你用热情的眼神扫视每一位团友,表明在提醒他们注意听讲。如果发现某个客人心不在焉,你可适当停止讲话,投之以责备的目光,其客人就会感到觉羞愧难言。导游员应从“眉开眼笑”中去体会客人满意的喜悦;从游客“回头寻觅”中,感觉其对景点的兴趣要求;更能从客人紧锁或无助的眼神中,去了解客人的需求。当然,对异性游客,导游员要谨慎运用眼神,以免乱送“秋波”而引起非议。在揣摩客人内心情绪的时候,导游员要同时观察其情绪在面部其他器官上的反应。如“瞠目结舌”表示惊讶或不知所措,“咬牙切齿”表露气愤或忍耐,“嗤之以鼻”显示不满或不以为然,鼻翼掀动加“面红耳赤”表明极度不满或特别害羞,等等。因此,我们在带团过程中,要时刻用心观察游客面部表情的这一张“晴雨表”,为他们提供满意贴心的服务。(2)手势语言。导游员如能恰当地使手势语言,就能表达复杂的含义,并能辅助解释语言表达的意思,甚至能展现人的微妙心理活动。在中国,人际交往首先从握手开始,它能传达双方彼此的情感。热情及时的握手,表示彼此友好和诚意,如任一方不愿伸手,则表示拒绝交往。而且握手的力度和时间,也能表达双方的心理情绪。如轻轻握手就马上松开,就表示应付或冷漠;紧紧握手不愿放开,就表明彼此情感深厚或好友重逢。生气时,你可能两手叉腰踹气;沉思时,你或许反背双手踱步;讲解三峡栈道时,导游常用手势模仿纤夫拉船,等等。手指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如你可用十指和大拇指组成圈状,表示同意;如你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许夸奖;如你伸出小拇指,就示意鄙视或贬低。当你用手指着客人清点人数时,会使客人反感。与客人交谈时,你认真笔记,会令客人满意。在餐厅,你教外宾怎样用筷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3)姿态语言。人们常说: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否则,你就会失态失格。演员表演都要进行形体训练,上台才会风度翩翩,优雅美丽。导游员上团犹如演员登台表演,你的姿态就成为客人眼中的审美对象,你的形体语言正确与否,会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身体放松的程度与适度的控制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无意中会泄露你内心的秘密,在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朱利·法斯特説得更明白:身体的姿态“常常是了解人际关系的一个关键。它也可能是許多人用来控制他人的一个奥秘”(注)。导游带团讲解时,双腿肌肉紧张,微微颤抖,表明他是胆怯的新手。导游讲解时,身体随着内容微微前傾晃动,客人会觉得有趣精彩,但晃动幅度太大,就会使客人反感。笔者有时看见一些导游员,在旅游车上导游时,有的弯腰驼背站立,两腿交叉讲解;有的甚至坐在椅子上,背对游客导游。这些姿势语言显得傲慢无礼,使客人非常不滿而引发投诉。坐姿也是观察人际交往关系的秘密。如导游与旅游团领队谈事,凑近相对而坐,身体微微前傾,这就是免打扰的坐姿语言,请回避的表达信号。当客人紧靠在一起,围坐一圈谈论时,这种坐姿语言就发出封闭的信号,告诉旁人非请莫入。当客人独自坐在角落里发愣,最好别去打扰。否则,你会自讨没趣,感到别扭和尴尬。总之,体态语言形象生动,双方交流不言自明。导游员要向哑剧、舞蹈和电影电视演员学习,研究其体态语言的表达技巧。</p> <p class="ql-block">四、关注文化习俗和交际距离在体态语言中的运用</p><p class="ql-block"> 在人际交往中,体态语言不但有物理表达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人的动作表情受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等差异而表现出来。笔者在“白帝”豪华游船的下水行程中,仲夏的一天,正当船进入瞿塘峡时,一阵,强烈的峡风迎面扑来。在顶层露天观景台上,我看到一个有趣现象:不同国籍的女性游客的瞬间动作完全不同,充分表达了她们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几位美国姑娘双手按住头上的遮阳帽,全然不管被大风卷起的裙子而暴露出的内裤。日本小姐姐双手紧紧捂住腿上的褶裙,任凭帽子被风卷走。迪拜穆斯林姑娘们迅速拉紧头上的黑面纱,以免暴露漂亮的脸蛋,而任凭身上的黑袍鼓浪。最有趣的是几位中国女宾,同时一只手按住裙子,一只手同时按住帽子,努力做到头上腿上两不露。另外,不同国籍和民族的游客,对于体态语言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例如:大拇指和食指卷成圈状,美国人用这个动作表示“OK”,有许诺和赞成的意思,但法国此动作确表示“不”或“毫无价值的意义,意思刚好相反。日本人用这个动作表示“金錢”的意思,而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的人就以此表示猥亵的含义。在中国,长輩或老年人喜欢小孩,喜欢摸他(她)的头顶,以表喜欢爱抚之情,但在泰国认为这是侮辱之意,很是忌讳。东西方客人的见面礼俗不经相同:如握手流行于中国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但是,拥抱亲吻就多见于西方国家。日本多用鞠躬行礼,其弯腰的程度和时间视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在印度、泰国和亚洲的一些佛教国家,人们双手合十行礼;异性见面,亲吻女性手背或行贴面礼,流行于西方国家,表示亲切友好。而在中国和穆斯林国家则是忌讳的动作,滑稽的行为。……导游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严格区别这些体态语言的差异,避免“用詞”不当而失礼失格,造成误会和麻烦。</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点,导游员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体态语言时,一定要主要区分交际空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在《神秘的空間》一书中,将人际的交往空间划分成三种形式:既亲密空间、社交空间和演讲三种形式。并就其交际距离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既亲密空间距离大约在0.5米左右,这是情人,夫妇或亲人使用的交际空间距离。社交空间距离在1-3.6米之间,演讲空间距离应在3.6米以上。导游员在与游客的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际往中,特别要注意保持社交距离,不应轻易改变。导游员的工作空间距离,应该保持在社交空間和演讲空间范围内,以免引起客人的误解或反感,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問題。笔者在工作中,经常发现个別女性导游员,在与男性客人的交往中有时就保持在亲密空间范围内,而引起客人的反感,或使别用心的客人产生非分的想法。导游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记住体态语言的运用一旦交际空间改变,其表达的語意也随之改变。綜上所述,导游员要认真研究和合理运用体态语言,生动有趣地开展导游工作。在提高自己工作語言水平,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要注重视提高自己体态语言的交际能力,,努力做一个有风度,有魅力和全面发展的优秀导游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自《体态语言一泄露你心中的秘密》(美)朱利葉斯。法斯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中国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语学院1993年1月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