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是在婆家团完年下午回到娘家的,每年都如此,毕竟嫁出去的女都是要先回婆家团年的,这个规矩一直恒古不变,当然在我心里,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即便年轻的时候心里总也想先回娘家团年,尽管每次都被夫君摧毁,我也不会生气,总是很顺从的和他一起延续这个习俗,儿子也时不时的提议,我们今年先去外婆家团年可好??我抿嘴一笑,他爸却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你成家了,就会明白我们的,娃儿啦,你也要明白你的根在哪里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回家团年是一件大事,而回家给离开的亲人上坟却也是一件大事,这种烟火的延续和孝心的传承,从小就刻在骨子里了,小时候过年给爷爷奶奶上坟,总是抢着去,如今给父亲上坟那是必须要去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坟和爷爷奶奶的坟在二爹屋后一块空地里,因为辈分有别,父亲的坟与他父母亲的坟退后两步的距离,每次去给父亲上坟就一并给爷爷奶奶上了,但每次在他们坟前烧钱化纸的时候,我总担心父亲钱不够用,每次我都会特意在这两座坟前,总是会给父亲多烧几捆,我总是解释说,父亲生前爱喝酒,每次去街道赶集总会去小馆子吃饱喝足才回家,为了这个习惯没少和母亲发生争执,母亲的心思就是埋怨父亲不节约,不想想家里的我们四姊妹,杀一次馆子的花销就会让我们吃上好几天的好的食物了,但印象中父亲却是非常疼爱我们的,自己吃喝完回家也会给我们买几斤肉回来,还会给我们买油饼包子之类的,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很生气他总爱去杀馆子这个坏习惯的。这也不怪,那个年代真的太艰辛了…别说杀馆子这样奢侈的行为,能每顿有白米饭吃就非常难得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老哥在年前就把父亲的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了,坟头上的枯草已不见痕迹,但坟前几步远的地里还是开着茂密的芦苇花,在风中摇曳,依然像父亲在和我们招手问好,父亲已经躺在这块地里10余年了,陪伴他的永远就是这开着的芦苇花,一年四季。我想,父亲不会寂寞吧,因为旁边有爷爷奶奶的陪伴,坟四周都是住家人户,记得父亲刚离开时,母亲问二爹的儿媳到:"英儿,晚上你害怕不?",她笑着回着说,一点儿也不怕,感觉孟爸爸还在一样。的确如此,父亲生前的善良和好客那是远乡近邻都会赞不绝口的,所以,父亲的离开无论是在我们的心里还是在乡邻间,都觉得这个人只是睡着了,以前是睡在家里,现在却是睡在地里,换了一个地方睡觉而已罢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今天吃罢午饭,二姐早早的催促我们一道去给父亲上坟了,我们俩还有二姐儿子一块儿,拿的拿鞭炮,拿的拿纸钱,一起说说笑笑的朝父亲睡的地儿走去,时间已经洗涤尽我们的悲伤,毕竟人都会在某一个时间段离开的,我们无奈却也要遵循这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则,所以,就笑着面对吧!在父亲坟前,我和二姐忙碌着给父亲和爷爷奶奶送钱,侄儿把鞭炮仔仔细细的排在地里,等我俩把纸钱用火完完全全化烬后,又在我们逐一在坟前恭恭敬敬磕完头后,他才开始点燃鞭炮,看着鞭炮肆意绽放在父亲坟前的芦苇花丛里,我的泪也肆意的滴落在父亲坟前的一朵芦苇花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