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时间的齿轮已经转到了2023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日子,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关于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小朋友们知道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年”,到了春节,人们常常会说“过年啦!过年啦!”那么,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p> <p class="ql-block">贴对联,过大年儿!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都会贴上大红的对联,又称“春联”、“门联”、“门对”。</p> <p class="ql-block">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p> <p class="ql-block">春晚诉说出小家的“团聚”:除夕这一天,作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活动,春晚为千家万户营造出一个阖家欢聚、共享天伦的独特文化空间。</p> <p class="ql-block">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p> <p class="ql-block">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饺子,宋代时被称作“角儿”,元代被称作“扁食”。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包含着新年的祝福,预示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和美平安。</p> <p class="ql-block">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其实也与我们上文讲到的“夕”兽有关。时至今日,拜年这个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每逢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赶年集;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年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卫真永红学校幼儿园特别开展了【晒年俗,品年味】的系列主题活动。传承年俗经典文化,品味浓郁年味儿。快来跟我们一起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新的一年从甜甜蜜蜜开始吧,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户户的“扫尘日”。民间信仰以为,诸神从这一日起不理人间事物,回天述职。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人们对于过年都倍感亲切,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点;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p><p class="ql-block">“豆腐”是“都福”的谐音,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祈福。</p> <p class="ql-block">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流传着"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原来过年能顿一锅年肉,红烧肉是很多家庭的奢侈的愿望,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平时饮食也得到了改善,但是炖一锅肉还是老百姓心里最地道的年夜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p> <p class="ql-block">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p> <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p><p class="ql-block">“发”字寓意来年财源滚滚,“蒸”字寓意生活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中国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准备过年了。</p><p class="ql-block">蒸花馍,迎新年,浓浓花馍香,幸福永久长!每一种花馍都有着不同的寓意,也寄寓着孩子们对新年美好的愿景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p><p class="ql-block">早早起来贴春联!</p> <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春节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愿我们的孩子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卫真永红学校幼儿园祝福大家</p><p class="ql-block">心纳吉 万事兴</p><p class="ql-block">岁平安 人长久</p><p class="ql-block">常喜乐 福运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