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来啦!(四)

朱伟利

<p class="ql-block">24日,从室韦出发,经过请示获准,我们离开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着中俄边境卡线向满洲里行驶,行程418.2公里。途中可以饱览额尔古纳河湿地风光,欣赏到普通旅游团游客看不到的边界风景,体现出小团的灵活机动性,这要感谢司机郭师傅和马导的善解人意和精心安排!</p> <h3>(图片取自网络)<br>室韦镇,是地处内蒙古东北部中俄边陲的小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俄罗斯民族乡之一,它是蒙古族发祥地,位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主要由室韦蒙古族发祥地区域和恩河俄罗斯民族村区域组成。小镇现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h3> <h3>(图片取自网络)<br>这是一个原生态小镇,据介绍,室韦又叫吉拉林,它依山傍水,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仅一河之隔。因其纬度高达51.34度(接近中国北极点黑龙江漠河的纬度,53.5度),因此气候十分寒冷,年平均气温-4℃—5℃,无霜期年平均70—90天。</h3> <h3>虽然是夏末初秋季节,但这里的最低气温已降到了零度以下,好在木格楞酒店客房都安装了暖气,我们睡了一个好觉,昨日的疲劳一扫而净。<br>24日一大早来到街上,才看清室韦小镇的模样。</h3> <h3>2001年4月室韦成立俄罗斯族民族乡,街上到处可见红墙尖顶的俄罗斯风格的建筑。</h3> <h3>室韦在2005年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br></h3> <h3>早晨来到大街上还能感觉到阵阵凉意,我们都穿上了外套。这是俄式风情酒店伊利亚酒店的外貌,“木格楞”的确别具一格,有点“楞”。</h3> <h3>高纬度地区清晨的阳光把我们塑造成了长腿巨人。</h3> <h3>酒店的餐厅宽敞明亮,我们享用了一顿简单的俄式早餐。</h3> <h3>这道小菜味道不错,它有个奇怪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叫“不留客”(是俄语的音译,也有译成“卜留克”的)。百度上介绍它和苤蓝类似,只是苤蓝长在地上,而“不留客”是长在地下的一种根类植物(类似于芥菜疙瘩),将其腌制后做成咸菜,嚼起来脆脆的,北方人常用来作为下酒菜。</h3> <h3>酒店餐厅的椅子很独特,我们曾到过全国很多地方,见过形形色色的椅子,却从没见过这种形状的木椅。</h3> <h3>木椅的靠背特别高,形状很特别。</h3> <h3>早8:00我们准时出发,先来到中俄界河广场—-团结广场</h3> <h3>团结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匹扬蹄奔腾的骏马雕塑,这是室韦的标志性雕塑之一。</h3> <h3>登上观景台,可以看到额尔古纳河对岸的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不料我们来到时适逢大雾弥漫,只见白茫茫一片,啥啥看不清。</h3> <h3>导游小马把他大清早来此观景台拍摄的视频发给我们,欣赏到了额尔古纳河两岸的风景,以及对岸的俄罗斯小镇,弥补了大家的遗憾。谢谢小马想得周到!</h3> <h3>8:20,车驶出小镇,远望中国室韦口岸,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近期因新冠疫情,口岸暂时被关闭了。</h3> <h3>看路边的警示牌,内心升起一种对国境线的敬畏感。</h3> <h3>沿途不时可见蒙古族风格的建筑。</h3> <h3>由于是在额尔古纳河畔的小路上行驶,车上的我们被颠得左摇右晃,拍摄的照片模糊不清,我们只好利用手机或相机的录像功能,于是,一路的欢声笑语也都录制在了视频里。</h3> <h3>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甜菜。</h3> <h3>收割完甜菜,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够黑呀!</h3> <h3>中俄两国的界河就在眼前</h3> <h3>路边成片的小白桦林</h3> <h3>经过边界小村庄</h3> <h3>对岸有俄罗斯的军营</h3> <h3>为了赶时间,司机加快了车速,草原秋色从车窗边一掠而过。</h3> <h3>车辆的颠簸没有减弱我们的游兴,风趣幽默的话语引来阵阵笑声。只要见到有特别美的风景,郭师傅就会让我们下车拍照。</h3> <h3>卡线两旁如丝带般的青绿草原、牛羊和河流都成了这条公路上最美的装饰物。它被称为最美边境公路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元素最为丰富:蓝天白云、山峦河谷、草原牧群、村庄、油菜花还有白桦树。<br><br></h3> <h3>这个S湾多么像一幅神奇的“太极图”!<br></h3> <h3>在太极图前留个影吧!</h3> <h3>遥望对岸的俄罗斯小镇,马导告诉我们,那是新楚鲁海图镇。</h3> <h3>11:04,行进中遇到根河上的一座漫水桥,旱季时看是一座桥,到了雨季因地势低洼被水淹没,人和车都过不去。我们的车底盘高,应该能过吧?</h3> <h3>桥面还挺长。</h3> <h3>我们的车象“汽艇”一样,冒险通过啦!</h3> <h3>小轿车和行人必须求助救援车摆渡,于是,滋生了一门在别处见不到的生意。</h3> <h3>没走多远,又遇到第二座漫水桥,郭师傅驾着“游艇”自信地闯了过去。不料我们高兴得太早了,细心的郭师傅发现前车牌颠丢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h3> <h3>大家赶忙下车去寻找,只见几个牧民小伙子穿着防水裤,专门在这里为人们打捞丢失的车牌,看来丢车牌的不在少数。我们的车牌终于失而复得,大家松了一口气。对方要价不低(当然也是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几个上车一商量,决定由我们六人分摊这笔费用。郭师傅和马导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才接受了我们的提议。这个小插曲让我们又多了一份难得的体验。</h3> <h3>湛蓝的额尔古纳河,曾经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设定的界河,见证着历史的它,如今依旧安静地流淌着,平和得让人觉得好似岁月静止一般。</h3> <h3>我们的座驾走走停停,美丽的草原秋景看不够也拍不够。</h3> <h3>中午时分,车子开进了距额尔古纳市区约60公里的绿之源生态度假村,我们将在这里补充能量。绿之源原生态度假村坐落于美丽的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口岸旁,集住宿、餐饮、有机蔬菜自采摘于一体。<br></h3> <h3>成排的蒙古包客房正等待着旅游度假的客人入住,吃烤全羊、游草原美。</h3> <h3>蒙古包客房现代生活设施齐备。</h3> <h3>成排的温室大棚,颇具规模。大棚里蔬菜品种多样,新鲜而“有机”,正等着客人来采摘。</h3> <h3>元白菜很饱满,正开口笑对着我们。</h3> <h3>鲜嫩的黄瓜挂满了藤架,招人喜爱。</h3> <h3>这大家伙是冬瓜吧?</h3> <h3>主人介绍说烤全羊的炉子已经更新啦,你看,前面这是新炉子,更洁净卫生,后面紧挨着的水泥炉已被废弃。</h3> <h3>我们在蒙古包餐厅里饱餐了一顿家常菜,别有一番情趣。因着急赶路,没来得及体验“住蒙古包,吃烤全羊,摘农家菜”的乐趣,主人欢迎我们下次再来。</h3> <h3>13:34,来到904县道186公里处的景点,这里有一片令人惊艳的湿地,人称186彩带河。</h3> <h3>186彩带河是额尔古纳河的一段湿地,此段河道蜿蜒曲折如同彩色飘带,故而得名。</h3> <h3>湿地蔚为壮观,似一条彩色的绸带横亘在中俄边境上,在阳光辉映下,河边的花草和树丛呈不同的颜色,如玉带一般蜿蜒在绿色织就的锦绣之中。</h3> <h3>186彩带河完全可以媲美根河湿地。</h3> <h3>站在彩带河景区的观景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界河对岸的俄罗斯小镇:旧楚鲁海图镇。</h3> <h3>景区内有一个不算很大的敖包,却意义非凡,称为“不儿罕山圣石”。</h3> <h3>这里是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因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而闻名,后人常来祭供。</h3> <h3>细看圣石前匾额上的介绍可知,根据蒙古秘史记载,当年逃过劫杀的铁木真曾独自走到不儿罕山,他把腰带挂到脖颈,一只手持着帽子,一只手放到胸口,向不儿罕圣山行了九跪九拜之礼,并许下诺言,我将天天祭拜你,月月祭拜你,我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将祭拜你伟大的不儿罕圣山啊!</h3> <h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铜像矗立在此,金戈铁马,威武雄壮。</h3> <h3>离开了美丽的彩带河景区,我们又朝着满洲里疾驶,一路上除了风景,还看到了秋收的忙碌景象:一辆一辆满载草捆的卡车从车窗边驶过,我们似乎看到了牧民的“金山银山”。</h3> <h3>16:30左右进入满洲里地界,我们按照事先安排改道先赴呼伦湖。呼伦湖和贝尔湖都在新巴尔虎右旗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在草原上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有人说他们是夫妻湖;有人说他们是姊妹湖,她永远都是我们呼伦贝尔草原的象征。<br></h3> <h3>呼伦湖呈东北-西南方向的不规则斜长方形,湖面最长处90多公里,最宽处40多公里,周长约400公里。水位最高时海拔545.59米,面积最大时2339平方公里,容积131.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最深处7-8米。</h3> <h3>"呼伦"由蒙古语"哈溜"之音转变而来,意为"水獭",因古代湖中盛产水獭,生活在湖区的蒙古人习惯以动植物名称命名山、河、湖、泉。</h3> <h3>游牧在湖边的蒙古人习惯称呼伦湖为"达来诺尔","达来"蒙古语意为"海","诺尔"意为"湖","达来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h3> <h3>贝尔湖位于新右旗西南部,是中蒙两国界湖。贝尔湖长40公里,宽20公里,面积608.78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在蒙古国境内,仅西北部40.26平方公里为我国所有,贝尔湖主要是集纳东南流来的哈拉哈河水而成的湖泊,乌尔逊河将其同呼伦湖连接在一起。因行程所限,我们无缘游览贝尔湖,留下遗憾。</h3> <h3>呼伦湖享誉国内外,成为众多朋友前来旅游观光的一处胜地,是唯一未被污染的天然湖泊,成为全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h3> <h3>在夕阳将要落下前,马导为我们争取到了末班游船的船票。登上游船的那一刻,大家都很兴奋。</h3> <h3>看马导抛鱼的姿态,好一个英姿飒爽的POS!</h3> <h3>众人纷纷举起照相设备,要把美景揽入镜头。</h3> <h3>抛出的小鱼引来大群海鸥,它们叫着、争抢着美食。</h3> <h3>给这些摄影达人创造了制作美图的绝好机会。</h3> <h3>夕阳的余晖映照得人人红光满面。</h3> <h3>浩渺(淼)的湖景配上小精灵们飞翔的身影,令人陶醉。</h3> <h3>成群的海鸥围绕着我们的游船饱尝着美味。</h3> <h3>欢快的叫声,是在表达尝鲜的愉悦?还是在向游人表示感谢?</h3> <h3>收起手机,好好用双眼欣赏美景吧!</h3> <h3>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洁白的海鸥变成了黑色。</h3> <h3>是谁配上了背景音乐?如此迷人的意境。</h3> <h3>傍晚时分,看到了类似“海上日落”的景致,为本次内蒙之旅的湖光山色打下一个完美的句号。</h3> <h3>19:00左右,带着一整天的兴奋,抵达今晚下榻的满洲里市凯旋大酒店。</h3> <h3>晚餐后,元凯不顾疲劳,放飞了他闲置了一整天的无人机,拍下了宝贵的满洲里夜景,俯瞰城市的画面,清晰而多彩:</h3> <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p><p class="ql-block">请看下集(五)</p><p class="ql-block">文字解说:伟利,雨南,湛华</p><p class="ql-block">摄影摄像: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无人机操控:元凯</p><p class="ql-block"> 完成于2023年2月5日,北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