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故事

荣财

<p class="ql-block">烟花隆隆耀夜空,万家欢聚喜迎春。各位朋友过年好,兔年吉祥。</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传统习俗。每逢新春佳节,长辈们为了图个吉利,总是要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的。看到小孩子们拜年收到了“红包”,总是会想起我儿时的过年情景。</p> <p class="ql-block">那还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大年初一早晨刚穿好新衣服。母亲就催着我和弟弟,给爷爷奶奶去拜年。</p> <p class="ql-block">爷爷是个买卖人,“视财如命,针尖削铁”。奶奶十分小气“谈钱色变”,就好像是电影中的地主婆。她说,拜年必须是要下跪磕头的,我和弟弟只能照办。</p> <p class="ql-block">奶奶一肚子不满意,嘴里唠叨着,磕一个头不行,必须连磕三个响头,否则就不算拜年。那就再磕吧!拜了一个大年头都磕晕了。奶奶的做法,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明眼人都会看出来,奶奶并不愿意给我们压岁钱。</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压岁钱,每人只给5毛。5毛钱虽然不多,但是它可以买到铅笔、橡皮、文具盒。</p> <p class="ql-block">我从小就个性很强,奶奶的这套拜年礼数,也只体验了一回。人们常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能轻易给人下跪。后来我再也没有给奶奶拜过年,母亲虽然不高兴,但是拿我也没办法。</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住姥姥家,老爷身体不好,粗茶淡菜能吃饱就不错了。拜年的那套礼节,按照当地人的俗语,那就是“打金枝免了”。</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们小的时候,由于老辈们收入普遍偏低。每个家庭里的孩子们又多,压岁钱也就逐渐被淡漠了。</p> <p class="ql-block">“时光易逝”,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无法忘记。长大成人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单位里计划生育工作抓的紧,咱响应国家的号召,只生了一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过年的时候,女儿总是要给爷爷奶奶去拜年的。她的嘴很甜,什么爷爷奶奶“万事如意”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呀!不知道从哪儿学了这么多新名词。</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个精明人,压岁钱早就准备好了,每个小孩子10元。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这1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呀!</p> <p class="ql-block">我深知,这些钱是父母亲平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为了让孩子们高兴,老人家实在是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随着“年轮”的增加,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大年,如今我也当上了老爷。每当过年的时候,老伴总是要给外孙子准备好压岁钱的,都是平时攒下的新票子。</p> <p class="ql-block">“今非昔比”,现在孩子们少了。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压岁钱也上涨到了2000元。钱少了总觉得拿不出手,心里过意不去。</p> <p class="ql-block">外孙子更是念念有词,姥爷姥姥过年好,“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小家伙拿到红包后,高兴的拍着胸脯说,姥爷我现在是有钱人啦!将来一定要买汽车。</p> <p class="ql-block">我总是会风趣的说“一切缴获要归公”,把钱交给你妈妈管理,以后上学用。如果把钱都花光了,就会变成穷人的。做人要懂得珍惜和积累,才能够“有所作为”。</p> <p class="ql-block">哎呀!现在的人都钻到钱眼里了。无论是办啥事,金钱第一位。和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无法相比,就连这么小的孩子也想当大款。</p> <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催人老,把我们的青春燃烧”。压岁钱的习俗,回味悠长。它成了老年人的记忆,孩子们的乐趣,一代一代在延续。</p> <p class="ql-block">献给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欣赏。</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谢谢!</p> <p class="ql-block">作者:荣财</p> <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