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品年味

水乡小路

<p class="ql-block">  又一个令人兴奋的春节,在晨曦霞光的映衬下,人们一大早就喜气洋洋的相互拜年问候、相互微信視频、相互说道年味……</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大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节日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民俗大节。</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春节的有趣传说,其中一种很有意思的传说,就是在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凶猛异常,残害生灵。人们千百年来每到“年”来的时候,便会扶老携幼逃往深山。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一位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一起往山上躲避。这位老人笑了笑说,他有办法帮助村民把这个“年” 赶走,只不过需要村里的人帮忙并配合一下。到了半夜的时候,“年”又像之前一样闯进了村庄,却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村中老婆婆的家中灯火通明,门口还贴着大红纸,“年”看到后浑身发抖,吓得怪叫了一声;等它走近的时候,老婆婆家院子里突然传出了“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原来是人们把竹节扔进火堆里发出的爆裂声,“年” 被吓得浑身颤抖,不敢向前;这个时候,身着红袍的老乞丐突然打开院门,对着 “年” 哈哈大笑……“年” 大惊失色,灰溜溜地逃走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年” 最怕火光、炸响,和红色。从这以后,人们都知道了对付 “年” 的有效办法。 于是大家就相互效仿,每到腊月三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贴红纸、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再也不见“年”来行凶,凌晨一早,人们就走亲访友,相互道喜问好。</p><p class="ql-block"> 从此,过年贴红纸对联、燃放鞭炮、相互拜年、敲锣打鼓呈现出吉祥喜庆、热闹有趣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春节”在千百年的发展中,积淀了我们祖先的很多风俗习惯及文化精神。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既是人们对于一年里事业成就的庆祝,也是对辛勤劳作的彻底的放松,更饱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憧憬和梦想,饱含着我们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重要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p> <p class="ql-block">  从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有很多传统习俗,蕴涵着浓浓的年味和浓浓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p><p class="ql-block">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p><p class="ql-block"> 1.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之日。</p><p class="ql-block"> 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玉帝汇报工作。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p><p class="ql-block"> 2.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大扫除日。</p><p class="ql-block">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除旧迎新不可不做哦。</p><p class="ql-block">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p><p class="ql-block"> 3.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p><p class="ql-block">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p><p class="ql-block"> 旧俗还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p><p class="ql-block"> 4.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p><p class="ql-block">杀猪割年肉,穷苦人家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也是办年货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p><p class="ql-block"> 5.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p><p class="ql-block"> 民谣中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的说法,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呢?“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年中每天再吃一点,这样才算圆满。</p><p class="ql-block"> 6.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p><p class="ql-block"> 民谣有 “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是说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p><p class="ql-block">“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p><p class="ql-block">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 “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7.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p><p class="ql-block">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在整个年节中,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 “上坟请祖 ”。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p><p class="ql-block"> 8.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p><p class="ql-block">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  9.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p><p class="ql-block"> 传统年俗中,初一开门先放鞭炮,晚辈着新衣向左邻右舍及村中同宗长辈拜年道贺 “新年好!平安吉祥...”等等祝福话语,再跪拜行磕头礼;长辈给压岁钱,喻意压住邪祟,并鼓励祝福晚辈。</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取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之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span></p><p class="ql-block"> 10.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是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在娘家吃午饭后返回。一般新婚夫妇走娘家时带的礼物都要成双成对的,红包分发给弟妹及小孩子。礼物娘家不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北方在正月初二这天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p><p class="ql-block"> 11. 大年初三:</p><p class="ql-block">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说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日。</p><p class="ql-block"> 12.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p><p class="ql-block">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p><p class="ql-block"> 13.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p><p class="ql-block">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 破无) ”,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这天要开张,放鞭炮。</p> <p class="ql-block">  14.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p><p class="ql-block"> 初六要在家大扫除,此外,还要喝一种菠菜汤,其意是送走穷鬼、穷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送穷文》,唐代诗人姚合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p><p class="ql-block"> 15.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p><p class="ql-block">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p><p class="ql-block">要吃有七种蔬菜煮成的“七宝羹”,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p><p class="ql-block"> 16.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p><p class="ql-block"> 道教和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p><p class="ql-block"> 17.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庆贺。</p><p class="ql-block"> 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道教和民间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p><p class="ql-block"> 18.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因为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长于地。</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并祭祀石头,恐伤庄稼。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p> <p class="ql-block">  19. 正月十一:岳父宴请女婿日</p><p class="ql-block"> 岳父烹制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p><p class="ql-block"> 20.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从新年到正月十一,人们吃的食物丰富且多油。因此,从这天开始,人们开始饮食清淡,清肠润燥。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将是元宵节,从这天开始就要准备。家里将会扎灯笼或买灯笼,村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搭灯棚,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p><p class="ql-block"> 21.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各家试点扎制好的灯笼,扎彩灯,吃汤圆。</p><p class="ql-block">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扎制好的灯笼,才被说是“灯头”之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p><p class="ql-block"> 22.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保佑妇女孩子健康。集中试点花灯。</p><p class="ql-block"> 这天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忙着为第二天的元宵节做彩排,完善灯棚灯架灯谜。</p><p class="ql-block"> 民间还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p><p class="ql-block"> 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叫喊售卖,成为“灯市”。</p><p class="ql-block"> 23. 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中国特色食品,由来已久。宋代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历代这一节日都开宵禁,举办盛大典礼和节庆舞龙舞狮表演等观灯习俗,普天同庆,尽情狂欢。</p><p class="ql-block"> 元宵灯节期间,还是男女青年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p><p class="ql-block"> 这天还是道教上元节。</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新冠疫情泛滥,到处都以环保、安全为由,严格管控、封控,禁止流动聚会、禁止燃放爆竹,提倡就地过年,不少外出打工的或异地分居的不能回家团圆过年,更不能串门走亲访友,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多,使得过年的热闹亲情程度大打折扣,民间都说这过年是越发没多少年味了……</p> <p class="ql-block">  然而,认真品读习近平主席的春节祝辞,我们在这百年变局之机任重道远,还是要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乘大势而奋进,行大道以致远,以团结获取力量,以奋斗创造奇迹,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温暖和希望。 </p><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p><p class="ql-block">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我们党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兔被称为瑞兔、玉兔,代表着机智敏捷、纯洁善良、平静美好。吉兔呈祥,象征中华大地愈发安宁祥和、生机盎然、朝气蓬勃!</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同心共筑中国梦。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值此兔年伊始,衷心祝福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祝福亲朋好友阖家团圆、安康吉祥、万事如意、快乐多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