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拜父母,正月初二拜岳父。兄弟姐妹相互拜,越拜财运越肯来,亲戚朋友年年拜,大家共同大发财。拜年时间可延长,一直拜到麦子黄。那些拜年的老习俗老礼节好多年前就不用了,回忆年轻时的那年味,真是比现在浓多了,那时虽然经济条件差,但过年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最隆重的三天年,就是腊月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初二。家乡有句俗语,“叫花子也有三天年。”就是指这三天。从腊月三十凌晨算起,在老家住的时候,每到这时四面八方鞭炮齐鸣,响彻山野,这鞭炮声一直持续到天明,三十从早上开始见人就说一句“恭贺你(您)好三十。”到初一就改口了,改成“拜年”了。</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拜年,有爷爷奶奶在的要先给爷爷奶奶拜年,要优先给辈分最高的长辈拜年。家里拜完了要出门拜年,先拜家族辈分最高的长辈,依次拜年。干爹干妈,师父师母也规在父母类,尽可能在初一去拜年。对于那些关怀你、培养你、对你有知遇之恩的领导也规到父母类,也应该正月初一去拜年,以表对领导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拜岳父,在我们老家岳父、岳母只要有一个还健在的,一般正月初二都要去妻子的娘家去拜年,这天要给妻子娘家长辈拜年,岳父母的兄弟姐妹都规在岳父母类。这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回忆我年轻的时候,我母亲去得早,父亲给两个姐姐带孩子,我过年一般在岳父岳母家,他们把我当亲儿子看,我儿子也是他们带大的,把他们喊婆婆爷爷。不过正月初二我们几连襟(老家称姨老)都会集中在岳父家,我们四连襟正好一幅牌场,花牌、麻将、扑克牌都打过。</p> <p class="ql-block"> 这时的岳父岳母就成了服务员,倒茶、拿烟、削水果,忙个不停。后来岳父母年龄大了,我的大姐和大姐夫(大连襟)就撑起了这片天。记得我们刚结婚那几年,我们正月初二还去岳母的妹妹——姨母家,后来姨母有病,去了以后很麻烦姨母,就换一个时间去看望她,初二就不去了。我岳父是两兄弟,兄长去得早,大妈还在的时候我们初二也去,记得她们家住当阳县半月镇共青村,那些小路很难走,又有点远,特别是下雨下雪,更难走,每次去都留下深刻印象,大妈的儿子我喊哥,是村书记兼村长,能说会道。嫂嫂更是精明能干,热情开朗,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每次去,他们总是有丰富的菜肴,稀有山珍,好酒好烟款待。</p> <p class="ql-block"> 初二以后就很随意了,姊妹间的走动,同学间的来往。远房亲戚的走动,朋友间的集会也叫请春客,在农村热热闹闹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侯每个村都有“采莲船”队,一帮音乐爱好者,文艺老青年现编现演的唱词,说说唱唱,措词幽默押韵,土语方言风趣逗笑。家家户户拜年、慰问。长笛短号,二胡说拉,悠悠扬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走村串户,过街穿巷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 拜年时间最长的是领导,一般在上年领导不管大小会议,往台上一站就是拜年了,常言道∶拜年拜到麦子黄,特殊情况可延长。青草盖牛背,正是拜年时,二月拜年不算早,三月拜年也不迟。再才言归正传讲正本。</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进步,拜年也在与时俱进,特别是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各地方的拜年习俗都在推陈出新大融合,很多拜年的新花样层出不穷,好啊!我们是幸运儿,赶上了好时代,让我们在视频、微信、QQ、APP……中尽情地拜年吧!</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