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span>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p> 大年初一 <p class="ql-block"> 以往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而近些年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烟花爆竹不再是必需品,“绿色”春节成为主流。</p><p class="ql-block"> 在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人们认为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p> 大年初二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p><p class="ql-block"> 这天也会走亲访友,互拜新春,俗称“吃年酒”。</p> 大年初三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p><p class="ql-block"> 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p> 大年初四 <p class="ql-block"> 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盛的果品,焚香点烛,迎灶神。</p><p class="ql-block"> 同时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老黄历“三羊开泰”寓意吉祥。</p> 大年初五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人们黎明即起,打扫卫生,寓意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也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敬财神。</p> 大年初六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p><p class="ql-block"> “送穷”实则是为“迎福”。各地有不同的送穷办法,但寓意基本相同,都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p> 大年初七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古代人日有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人胜是一种头饰,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过一个有“年味儿”的春节,</span>一起来话年俗,迎新春吧!</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德育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