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为弘扬传统文化,体会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孩子和家长们一起过绿色中国年!</p> <p class="ql-block"> 过年了,“拜年,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逢春节,我们都会特别高兴,因为我不仅可以在春节里穿新衣、吃美食,还会得到许多许多的压岁钱!这个是妈妈给的300元,这个是外公给的100元,那个是舅舅给的200元……我们拆着红包,心里乐开了花。但是我们也多了个“烦恼”——这些压岁钱我们该怎么花呢?黑河市第六小学东校区五(1)中队的同学们开展了“你存有多少压岁钱,你打算如何规划?”研究话题。</p> 如何使用压岁钱 <p class="ql-block">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p> <p class="ql-block">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p> <p class="ql-block">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 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p> <p class="ql-block">神宗年间,某年春节夜晚,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大人在街头观灯游玩时,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车子经过,南陔大声呼救,歹人放下南陔仓皇逃跑。后来,宋神宗得知此事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从此"压岁钱"在民间流传开来。</p> <p class="ql-block">压岁钱规划</p><p class="ql-block">“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我们应该使这些压岁钱用的更有意义有价值。孝敬父母、分担学费、理财投资、公益捐赠……让我们行动起来,成为一个精打细算、精明能干的“小富翁”!</p> 家乡过年习俗 <p class="ql-block">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在东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能吃到这个饺子,就寓意着新年将会交好运,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只有东北的小伙伴们才知道冻梨的美味,酸甜可口。饭后来点既可以解酒,又可以消除油腻。</p> <p class="ql-block">点长寿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春节是最让人牵肠挂肚的节日,年味儿,是人们心中最醇厚、最悠长的韵味。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弘扬传统文化,树文明新风,过绿色中国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