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夜 饭

山妮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是中国人,作为一年中最隆重、最丰盛的一顿饭。年夜饭承载着中国的食文化、年文化、礼仪文化等。内涵丰富。年夜饭记录着岁月的变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寻,这一刻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吃的是幸福,吃的是团圆。</p> <p class="ql-block">2023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  尽管时代一变再变,中国人回家过年,吃年夜饭,滋润亲情的初心永远不变。陪父母过年仍然是很多人,心头一线的温暖和热切的期盼。每当除夕来临,人们不顾疲劳,不怕寒冷,赶回那饭正香,菜正热的家乡,依偎在父母身边,体验着那份人间的温馨和关爱。</p> <p class="ql-block">带上祝福回家过年</p> <p class="ql-block">再大的雪也挡不住回家过年的路</p> <p class="ql-block">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已吃过七十余顿年夜饭,但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儿时的年夜饭。那个时代虽然物质贫泛,但孩子们对年夜饭的盼望,是一生难忘的。一入腊月就开始搬着指头数日子,盼着过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一年才能吃上的白面馍馍,饱饱的吃一顿肉,放一串鞭炮。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更是迫不及待,彻夜难眠。</p> <p class="ql-block">农家红烧肉那叫个香</p> <p class="ql-block">乡村风味水饺好吃又好看</p> <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转眼我在婆家已过四十六个春秋,这四十六顿年夜饭至今记忆犹新。我和丈夫在县城工作,婆家在距县城百里外的深山区。为了和公公婆婆吃上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其中有三十五年,不管天寒地冻,不管刮风下雪,我都携儿带女,随丈夫从县城到百里外的小山村,生炉子,睡土炕,陪公婆过年。难忘啊,老家那浓浓的煤烟味,那滴水成冰的老屋,孩子们手脸冻的通红的场景,深深的刻在脑海里。但是老家那醇香的枣酒,丰盛的年货,淳朴的乡亲,特别是公公婆婆忙来忙去的身影及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让我终生难忘。守着老人,守着幸福,那些年,公公婆婆在那里,我家的年夜饭就在那里,这己成了我家不成文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过年啦</p> <p class="ql-block">老家门口挂上红灯笼</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三年春节,因九十多岁的公公婆婆身体原因,全家第一次在县城过年。这一顿年夜饭是三十六年来最温暖最丰盛的年夜饭。大年初一,财政局家属院二百多人,听说我将近双百的公婆,在我这里过年。三位德高望重的县级领导来了,八十多岁的老刘来了,全院能来的都来了。二零一三年的春节,是个大团聚的春节,年夜饭吃的红红火火。公公婆婆非常开心。</p> <p class="ql-block">丰盛的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特色菜尧</p> <p class="ql-block">  二零零九年我退休后,每每在街上遇见熟人,总有人问我现在干什么?我笑笑,风趣的说,我还在工作呀,我在参加我家的“双百工程”。就是伺候公婆,让公婆双双活到一百岁。在退休后的十余年里,我们家以两位老人为中心,精心守护,天热了陪老人回老家住,天冷了搬到城里住。老人怎么高兴怎么过。二零一四年,九十六岁的婆婆去世。二零二一年九十八岁的公公去世。公公婆婆连润月年算上,双双话到了百岁。在丈夫、姐姐、哥哥及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家的”双百工程”胜利的圆满完成。</p><p class="ql-block">能和两位勤劳、善良、节俭的百岁老人在一个锅里,吃上四十五顿年夜饭,是我今生的荣兴。同时我也完成了天国父亲的心愿,父亲曾忠告我”你是农民的儿媳,要孝敬公婆”亲爱的父亲放心吧,女儿努力了,女儿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送福到家啦</p> <p class="ql-block">兔年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三年的大年三十已经到来,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摆上了桌。解封后的中华大地,中华儿女从天南海北,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奔向家园,与亲人团聚。全国上下喜气洋洋,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合家团圆,举国同欢,和和美美过大年。温馨的除夕夜,温暖的合家欢。除夕跨过时间的门槛,迎接新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秘志芹</p><p class="ql-block"> 2023、1、21</p><p class="ql-block">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