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古人们常聚集在一起交易物品。以后沿袭到宗教的一些节庆和纪念集会,活动中附带着民间商品的交换和娱乐活动。欧洲中世纪时,宗教的节庆日常常会在教堂院内举行集市,设有一定的商品交易和交换场地。很多地区和国家,都保留着定期、或在传统节日上举行不同形式的集市贸易和活动,促进当地的人们和物品交流。</p> <p class="ql-block"> 我国城乡自古以来就有赶集的习俗。汉朝初年,陆贾和陈平这两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通过官府明令规定:各村镇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为上集市进行物资交换日期,并在集市上设有公证人叫价评议。形成了我国最原始的贸易市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就把去集市进行物资交换,称作“赶集”。赶集,南方称作“赶场”、“赶山”、“趁墟”。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形式,也是劳动人民生活中的一项民间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江西南昌的城乡逢年过节,父老乡亲们特别喜爱携亲带友到集市上逛逛,或置办过年过节的货物和物品,或走走看看,逛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 春节前的集市,在城乡老乡亲的眼里显的特别重要,大家成群结队,早早的赶到市场,一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 醒目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排排的春联字体各异龙飞凤舞、吉祥的“福”字,年画特别显眼。特别是冻米糖摊位异常火爆,摊主施展各种绝技把脆脆甜甜的小吃食做的炉火纯青,特别爱吃。各种花花绿绿的糖果、日用品、特色小吃、蔬菜、服饰,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并俱全,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p> <p class="ql-block"> 集市现场总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和孩童嬉闹声,构成了一幅年味满满、和谐繁荣的人间烟火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