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思量一断魂

李强

<p class="ql-block"> 一度思量一断魂</p> <p class="ql-block">  1986年《铜陵县统战志》载:“4、代发唁电,我们从国民党中央日报上获悉我县在台教授周鼎珩先生(原系国民党政府某部部长)病逝的消息,即向台北发出吊唁电文,以表哀悼。”这是建国后铜陵县政府唯一一次以台湾事务办公室名义向铜陵在台人员去世发出的唁电。</p><p class="ql-block"> 周鼎珩,枞阳施湾人,1930年北京朝阳大学毕业,法学学士。1984年7月8日在台北去世,享年82岁。我曾在《九姑传奇》一文中略述其生平大要。</p><p class="ql-block"> 周鼎珩是九姑丈夫,但他从没担任过国民党政府的部长。1949年到台湾后更是离开政坛,进入大学教书,相对于法律,他更热衷于国学。先后任教台南工学院、革命实践研究院、政工干部学校、东吴大学中文系,授《周易》、《老庄》、《理则学》等科目。学识融贯“易”学,自成体系。是全球华人界颇具影响力的一代易学大师,门生众多。</p><p class="ql-block"> 九姑1949年4月间与周鼎珩失散后,带着同举投靠大通和悦洲的大哥,从此落在了和悦洲。</p><p class="ql-block"> 关于九姑是怎么和丈夫分开的,在大通和悦洲有几种传说。最多的说法是九姑和丈夫已经登上大轮,同举吵闹要玩具,九姑抱着他下船回家去拿,再来时,轮船刚起锚,驶离趸船。夫妻二人一个在岸边,一个在船上,隔水相望,渐行渐远,再没重逢。分别的地点有说是在和悦洲有说是在上海。</p><p class="ql-block"> 今又听一说,其门人台湾东吴大学教授陈素素在周鼎珩去世二十多年后,披露周鼎珩的一段经历,却与众不同。陈素素教授说,先师先行来台。随后九姑带着刚满二周岁的儿子及十七口箱子,搭乘卡车,万里迢迢寻夫,不料途中遭遇巷战,暂避难民宅,司机竟然开着载满箱子的车开溜。从此,夫妻睽违三十余载,直到1980年九姑离世,一家人的团圆梦也没有实现,隔海相思,越远越痛。不过,事隔久远,九姑也有故隐其逃之意,实际如何,河清难俟。</p><p class="ql-block"> 陈素素教授说,追随周鼎珩多年,曾见过他有一柜子,专门存放师母的来信。好奇想看看,老师说,不要,看了你会哭的。陈素素教授问周鼎珩,如果有一天你和师母见面了,会怎样?他说会抱头痛哭。</p><p class="ql-block"> 晚年周鼎珩常叹“有妻不能养,有子不能教,是天地罪人”。痛,直抵心底最深处。</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首写给九姑的诗,足够表达了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春日忆內</p><p class="ql-block">一度思量一断魂,</p><p class="ql-block">黯然犹记別黄昏。</p><p class="ql-block">三春织锦何无字,</p><p class="ql-block">两袖啼红尚有痕。</p><p class="ql-block">风絮愁人人渐老,</p><p class="ql-block">云天邀梦梦难温。</p><p class="ql-block">遙知独自伤怀处,</p><p class="ql-block">小院花飞深闭门。</p><p class="ql-block"> 这两张九姑的照片,周鼎珩一直随身珍藏,隔山隔海,遐思遥爱。一张是半身照,九姑眼睛清澈自信,大家闺秀。另外一张是九姑带着同举的合影,黑白上色,九姑身着旗袍,长发披肩,轻点绛唇,同举眉目清秀,可爱可掬,皆鲜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