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奢侈的就是做一个普通人

Annie

<br></br></h3></br>学会以一个普通平凡的人的身份活着;学会如何去认同那个不够完美的位置;克服“我是一个普通人”对父母的那种内疚感;战胜“我如果不优异”就会被父母抛弃的恐惧。作者 | 周小宽<br></br>来源 | 周小宽<br></br>ID | xiaokuanjoy 我有个朋友,S小姐。法国海龟,人美文笔好,还会弹古筝,一肚子诗词歌赋,极爱阅读。就连吃东西都和别人不一样,吃得比较有水平。她知道日本料理哪里的鱼生最好吃,从货源到师傅的切工怎么个好法,能写出极有质感的美食小文。一线城市一线地段房产一套,自住。不算富豪,但是也不差钱,反正养活自己,让自己保持在一种较高的生活水准上,是足够了。单身。觉得单身挺好,也不急着找另一半。看上面的文字,大家也许想象中的她,应该是个优秀、自信、洒脱又幸福感极强的姑娘吧。像这样的姑娘,应该是比一般人要活得轻松很多吧。但是,想象总是单方面的——S小姐,是一个<strong>活得很紧张的人。</strong>每次见她,她总是很忙。用一堆事情,把自己填满。折腾完一个项目就折腾另一个项目。手头的事情实在是顺利,都忙完了,闲下来了,不用操心焦虑着急了。这会该歇了吧,她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她说,<strong>“闲下来就慌”。</strong>渐渐地她也发现了自己这个模式,好像在一个圈子里,总也转不出去。停不下来对自己的要求。一件事干完,就像升级打怪一样,她一定要锁定一个相对更困难的事情去做。当然,这个模式,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不就是“进取”吗?一个目标完成了,肯定要锁定下一个目标啊。可是,这个模式,<strong>实际上,就是一个让你根本无法放松和快乐的模式。</strong>她的口头禅是,“等我把这件事忙完”,然后呢,然后她并没有真的忙完的那一天。 为什么闲下来就慌呢?问这个问题的人,可以都问问自己以下这个问题:<strong>为什么让自己舒服了,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呢?</strong>就看这个问题的字面,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浅显的答案——一个人不敢去舒服,不能去舒服,一定是因为,在这个人的潜意识里,舒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我放松了一下,如果我尽情地玩耍,如果我感到幸福快乐——如果每当这个时刻,就会发生一个极为糟糕的事情,我就会突然经历到一种极为糟糕的体验,那我肯定会尽力避免舒服。每个人都想活得快乐。我的朋友S小姐和大家也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她明明有资本去享受人生,却总是对自己要求苛刻地毫不放松地去一件又一件事情,让自己长期地处于一个高压力状态之中呢?那是因为,如果一直待在不舒服、紧张、焦虑里面,就不用体验那种比不舒服、紧张、焦虑更糟糕的感觉。还有比不舒服、紧张、焦虑更糟糕的感觉吗?有啊!被抛弃的感觉;不被爱的感觉;永远失去妈妈的感觉;不被看见的感觉;被彻底否定的感觉;被羞辱的感觉。如果我不够优秀,如果我停止努力,如果我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那我就会体验到以上这些极为可怕的感觉。不!那么我还是不舒服、紧张、焦虑、不要放松、自我苛责、不断鞭策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吧! S小姐的童年故事,有点辛酸。她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常常参加文艺表演,演讲朗诵跳舞经常拿奖。后来当然也顺理成章,各方面都很优秀。她妈妈这样说,“你如此有出息,是因为我一直打你。我要是当年不打你,你还不一定变成什么样子。”从她读书开始,她妈妈常常是操起什么就拿什么打她,她身上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她说,只要她有一点点不让妈妈满意,妈妈情绪上来了,不管什么场合,哪怕是大过年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正在饭桌上吃饭,她妈妈也会不顾所有人的劝阻把她推进厕所,关上厕所房门,对她一顿打。她说,“那种打,可以用毒打来形容。”不管在家里还是外面,妈妈不爽了,就对她破口大骂、朝脸上扇耳光。她读初中了,妈妈不再打她的脸,说是怕别人看见笑话她。伤痕都在身上,衣服盖住的地方。我问,你父亲为什么不拦阻,她说,因为拦不住。“没有人帮我。我那时候的感觉就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帮我。我必须要让她满意才行。”“我考第五名,回家就是一顿打,因为我妈妈觉得我应该考前三名”。“第五名也很好啊。”“好不好,是我妈妈说了算。她有她的标准。我不知道那个标准是什么,反正达不到就会被打。”S小姐说,学校老师其实都知道她妈妈打她,但是她妈妈和老师们关系都搞得很好,于是老师们也站在妈妈那一边,觉得她被打也是正常的。这就是她妈妈一心想教育好她的一个方式。我记得,S小姐对我说过,“我妈说,你就是值得被打”,说这句话时,她是笑着说着,是当作一个笑话对我说的。但是这个笑话听上去,却是那样的悲伤。我听完了她这样的童年故事,我就理解了她,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停下来,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舒服,为什么总是要把自己搞得紧张焦虑对自己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因为,她这样去做了,一直这样做下去,“内在的妈妈”也许就会满意了,就不会再打她、羞辱她、恨她,甚至,会爱她。 你也许会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竟然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我想,这个妈妈也许只是稍微极端一些,暴力一些,心理问题和人格问题更严重一些。但是同类型的母亲,多着呢。她妈妈当年为了弟弟妹妹,没能去读大学。她妈妈和S小姐一样,天资优异,成绩好,长得漂亮,能歌善舞。可是,她因为家庭原因,没能去大学深造,十八岁就不得不参加工作养家。让一个人真正产生问题的,成为一个有问题的父母的,并不是读了大学,还一事无成,而是这个人因为某些<strong>“别人的原因”</strong>没能去读大学,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于是她心里有恨,于是她觉得全世界都欠她的,于是她觉得如果自己读了大学,就一定能改变世界,一定会实现全部的梦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拥有极其幸福的人生。<strong>因为她没有能够去经历,所以她只能去幻想。</strong><strong>因为没有去经历,也没有过“幻灭”,所以这些幻想,她都以为是真的。</strong>这就是很多制造出了可怕的原生家庭的父母的问题。可以说,很多人的父母从未真正的“脚踏实地”,去达成对这个世界,有整合的理解。整合的理解就是——即使我不需要为家人付出,如愿考上了大学,我也还是会有很多人生挫折,我也不可能就过上理想中的绝对幸福的生活。这是理解了真实的世界之后的成熟。但是在这一点上,很多父母更像是婴儿。有着婴儿般的自我认识——一会儿感知自己无所不能,不需要说话行动就有人为自己服务,送上奶盖上被子,这是婴儿;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弱小得不行,需要得到母亲的回应和喜爱才能活下去,这也是婴儿。所以,很多心理发育不良的婴儿式父母,一方面自我中有着一种迷之自信(夸大自体),其实是幻想,在幻想中自己无所不能,可是一身武艺没有机会施展,是这个社会欠了自己;一方面自我的实质又极其虚弱,自卑,低价值感,处处依赖控制他人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这样的人,成为了妈妈或爸爸之后,就将孩子当作另一个自己,觉得她这次总应该能活出自己当年的梦想了吧。可是,这个标准究竟在哪里?孩子做到怎样的程度才能让父母满意,让他们觉得可以了,够了?答案是,<strong>这个标准根本就不存在。</strong>因为S小姐的妈妈,自己并没有去亲历过大学,以及大学后的人生,所以S小姐的妈妈幻想出了一个完美的人生,完美的人设,放在自己的女儿身上。S小姐,她是一个承载了母亲无所不能幻想的孩子。那么她当然怎么做,都是达不到的那个幻想的。因为在妈妈的自恋幻想里,她自己,就是神。只可惜生错了年代。这就是这个故事,最悲伤的部分。如果你能看到这个你与母亲或父亲之间的真实故事,那么你就已经不是昨天那个,为了满足父母的幻想,而去努力的你了。因为你,知道了。知道了,当然就不同了。知道的此刻,和不知道的昨天,就不会完全相同了。这就是我们打破原生家庭循环最好的方法——<strong>不断<strong>去</strong>看见故事的真相。</strong>S小姐,知道了妈妈是如何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不断以强有力的控制去投射,去强加一个“你一定要绝对优秀”的人设给自己的,那么她就可以去拒绝这样的投射以及妈妈强加的人设。而现在她的确已经在这样做了。她决定去度假一个月,什么都不干,她说,待在舒服的状态里,虽然让她慌张,但是,“我也可以去慢慢适应”。最后放一段我和S小姐的真实对白。“小时候你妈妈是否觉得你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与众不同?”“是的!我妈妈觉得我很特别,觉得我甚至可能会有特异功能,觉得我很可能会考上清华北大。”“因为你是你妈妈的幻想。所以,这辈子,也许你的功课就是,学习做一个普通人。”如何以一个普通的平凡的人的身份活着,如何去认同那个普通的不够完美的位置,洗掉父母投在自己身上的那个“你一定很了不起”的人设,克服“我是一个普通人”对父母的那种内疚感,战胜“我如果不优异”就会被父母抛弃的恐惧,——这就是自我接纳的课题。<strong>对很多人而言,这辈子的功课,就是学习做一个普通人。</strong><strong><h3> </strong>作者简介:周小宽,心理咨询师、一个温柔而又力量的陪伴者、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点特别。壹心理、张德芬空间人气专栏作者。作品《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我值得拥有美好》正在热卖。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周小宽(ID:xiaokuanjoy),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h3><strong>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strong><br></br></h3></br><h3>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br></br></h3></br><h3>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br></br></h3></br><h3>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h3></br><h3> 邀请你看见一个新选择 </h3></br><h3> 面对现实,接纳自我 </h3></br><h3> 孕育真实、顽强的生命力 </h3></br><h3>▼▼▼</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FtaxyRCJT0FXdsQxHpXTV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