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陕西旅游🐮橄榄树—带你游陕西

<p class="ql-block">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p><p class="ql-block">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流行的年尾“年会”是“尾牙祭”的遗俗。</p> <p class="ql-block">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它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p><p class="ql-block"> 虽然在冬至节气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大寒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这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在大寒节气时段温度降到最低。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一些沿海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p><p class="ql-block">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中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p><p class="ql-block"> 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根据中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公历1月中旬(11日-20日)。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7日开始,一个节气约15天,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小寒的确冷于大寒。但对于南方一些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时最冷;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21日开始,公历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区全年中最冷的时段。</p><p class="ql-block"> 大寒时节,在农业生产中要掌握好冷暖变化规律,根据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合理种植农作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在小寒大寒节气温度降到最低。在北方地区,这时期田地已被冰雪覆盖,没有农活。南方地里没有冻结,农事活动尚可进行。</p><p class="ql-block"> 由于中国南北地域跨度大,所以,同样的小寒节气,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生产农事。冬天的北方地区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大部分地区田间已经没有太多的农活,都进行歇冬。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在南方地区则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并做好防寒防冻、兴修水利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p><p class="ql-block"> “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p><p class="ql-block"> “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p><p class="ql-block"> “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但对雇工来说,尾牙可不好食,因为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故有“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一说。尾牙餐很丰盛,硬菜少不了一只鸡。过去不好明说解雇,便用鸡头示意,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因为有这种“潜规则”,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p><p class="ql-block">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p><p class="ql-block">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p><p class="ql-block">“蒸供”,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p><p class="ql-block"> “腊味”,腊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是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早在《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年尾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且少雨干燥,西北季候风开始流行,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腊月已近年,为过年腊制年肴。</p><p class="ql-block"> “赶婚”,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p><p class="ql-block">“趁墟”,亦作“趁虚”或“趂虚”,南方谓趁墟,北方谓赶集。墟市,也叫“墟场”,古时,日中为市,以便贸易。墟市是乡村文化聚合之地。墟市是人们购物的地方——吃的用的,除了自行种植、生产外,只能等墟日在墟市上购买、交换。趁墟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年尾趁墟置办年货。</p><p class="ql-block">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p><p class="ql-block"> “大寒迎年”的风俗还有不少,各地也不尽相同,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的,其中一些风俗至今尚存。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如有“末冬”“季冬”“腊月”“腊冬”等别称,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腊月”这一别称。这个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有“腊月”之称。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腊祭”。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p> <p class="ql-block">谚语</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冷成冰团。</p><p class="ql-block">◇小寒不寒,清明泥潭。</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p><p class="ql-block">◇小寒不寒寒大寒。</p><p class="ql-block">◇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滴水成冰。</p><p class="ql-block">◇大寒小寒,无风自寒。</p><p class="ql-block">◇大寒不寒,春分不暖。</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p><p class="ql-block">◇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p><p class="ql-block">◇大寒大寒,无风也寒。</p><p class="ql-block">◇大寒不寒,人马不安。</p><p class="ql-block">◇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p><p class="ql-block">◇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p><p class="ql-block">◇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p><p class="ql-block">◇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p><p class="ql-block">◇小寒大寒,杀猪过年。</p><p class="ql-block">◇过了大寒,又是一年。</p><p class="ql-block">◇该冷不冷,不成年景。</p><p class="ql-block">◇大寒到极点,日后天渐暖。</p><p class="ql-block">◇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p><p class="ql-block">诗词</p><p class="ql-block">《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宋·苏轼</p><p class="ql-block">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p><p class="ql-block">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p><p class="ql-block">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p><p class="ql-block">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p><p class="ql-block">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p><p class="ql-block">《大寒》(宋)陆游</p><p class="ql-block">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p><p class="ql-block">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p><p class="ql-block">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p><p class="ql-block">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p><p class="ql-block">《大寒出江陵西门》(宋)陆游</p><p class="ql-block">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p><p class="ql-block">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p><p class="ql-block">《大寒吟》(宋)邵雍</p><p class="ql-block">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p><p class="ql-block">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