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寻找儿时的记忆

筱筱姥姥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是尚河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尚河集可以说是邹城市最大的集市,有民间艺人理发的,补锅的,修鞋的,爆爆米花的等等真是啥都有,这些情景在城里是看不到的,想要过年有年味,人们似乎总要赶上几场年集,才能感受到年的味道,当今人们常常感叹年味变淡,其实年味依旧浓,不是缺少年味,而是缺少发现年味的人,浓厚的年味其实围绕在每个人的周围~~跟随镜头一起赶年集,寻找儿时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记忆中,赶年集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每当春节临近,总会充满了期盼,期盼着跟母亲赶年集的日子快点到来。每年赶年集的时候,母亲总会给我买一些我喜欢的零食,以及漂亮的衣服和头花,现已花甲的年纪,依旧忘不了儿时跟在母亲身后赶年集的情景,依然温馨如故!</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过年,应该是孩子们最快活的日子,对我来说就是红头绳,新衣服,压岁钱,还有平常吃不到的好饭菜,还有无拘无束的疯玩。现如今过年只是孩童时的幸福回忆,好多家庭的年夜饭,不是在热闹温馨家而是去了饭店,现在的人们慢慢淡化了浓浓的年味。感慨之余,心中不免生出丝丝缕缕的遗憾与惆怅。</p><p class="ql-block"> 看到集市上的孩子,好像是儿时的自己,每当过年穿上母亲亲手做的花衣服,美滋滋的走上街,那种高兴劲,那种自豪感,就甭提了。</p> <p class="ql-block">  热闹的年集更是少不了小朋友们的身影,每当孩子头上带着花花,手里拿了不少东西,年的味道就来了~~一幅幅画面,像极了我小时候,儿时的回忆满满!</p> <p class="ql-block">  集市上两个小男孩,头上还带着女孩子带的发卡,说就是带着玩,为的是过年喜庆~~</p> <p class="ql-block">  遇见一位带着孩子帅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上前给他聊了几句,他说每次回老家就喜欢赶集,这次带着孩子来凑凑热闹,让孩子感受一下年味儿,我弟还给孩子拍了几张照片,高兴的了不得,还相互加了微信说一定把孩子照片发给他,这也是赶年集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糖葫芦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哪像我们儿时,光山楂的还稀罕的不得了,真是看见糖葫芦哈喇子就往下流~~现在只要孩子要大人立马给买,现在的孩子都在蜜罐里长大,看到孩子们吃糖葫芦,涌到心头的是儿时记忆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集市上看到一个打香油的传统器具,空气中弥漫着香油散发出来的香味。还有笑得一脸和蔼的大爷~~</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个买香油的问我干嘛的,我给他说拍照采访上电视,他说你拍我罐香油的,看看香油成色怎么样,所以就有了下面这一幕~~</p> <p class="ql-block">  卖豆芽的摊主看见我给他拍照,主动要求给他拍好点,还叮嘱我要发到快手和抖音上,给俺宣传宣传,来尚河买我的豆芽~~</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的记得我大约十岁那年,母亲带我去赶年集。母亲一手拿着赶集的篮子,一手拉着我,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集市人多,你推我挤,把我推的东倒西歪,不小心踩坏了卖鸡蛋的3个鸡蛋,这还了得,人家拽着母亲不让走,最后赔了人家一毛五分钱才算了事,在60年代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赶集找了事后,看着母亲也很生气,我也不敢吭声,也不敢要东西,一路上闷闷不乐,还以为今年肯定没有新衣穿了,但过年母亲还是给我做了花棉袄。而母亲始终都是那件老粗布褂子,这就是母爱,母爱永远都是最伟大的~~</span></p> <p class="ql-block">  集市上最吸引姥姥眼球还是街边剃头匠,逢集来市场,平常在家里干。理一个头带刮胡5元钱。剃头匠门一字型摆开,由于赶年集的人多,理发的也是络绝不断,剃头匠的刀轻而有力的在脸、下巴、脖子间游走,那一刻真的太享受了,让人有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富有满满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街头艺人,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修鞋这个行当是个技术活,用着最传统的工具,在一缝一补中透露出浓厚的年味和纯朴的民风。虽说收入还可以,但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又干不了,修鞋这个技术可能要失传了,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穿戴新的东西,但现在的老年人都会过,修修补补可在穿。真希望修鞋的老手艺人,把这门技术传下去,真不能失传呀~儿时我们穿的鞋子都是修了补,补了修,一般就一双鞋子,穿到不能补为止,难忘的回忆呀~~</p> <p class="ql-block">修鞋补锅的街头艺人~~</p> <p class="ql-block">  打白铁,补锅嘞!”以往每年过年前,街头巷尾更换壶底、锅底的手艺人那是一波接一波的吆喝,从门前走过。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很少有时间再为用破的壶、锅去投入,而更换壶底、锅底的手艺也随之成为人们的记忆。在尚河年集上,还有一家打白铁、补锅的师傅说:现在人们用大铝锅的少了,都改用电饭锅、高压锅,锅破了也就扔了,靠补锅谋生的人也越来越少。而且现在都有暖气了,白铁烟筒土暖气包的销路也来越少。 现在的生意不如从前好了,因为年轻人都是直接把破锅扔了买新的,来补锅的都是些中老年人。 “打白铁、补锅不仅要体力,还要细心和耐心,不是个简单的活,这是一门又辛苦又不赚钱的手艺,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徒了。师傅一脸的无奈,他也担心这门老手艺传不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的穿的用的随时都可以买到,赶年集不再单纯的只是为了备年货,而是逐渐演变成了追寻儿时记忆和找寻年味的一种年俗文化。今年感觉年味特别浓,因为是疫情过后,告别三年疫情的第一个农历新年,人们恢复往日的喧嚣,来到年集上,摆摊设点出售生活的希望,换取生活的信心,人们脸上露出笑容,也唤起对生活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必备的福字、对联在摆摊中显得年味十足,贴在门墙上的“年味”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集市上卖羊肉的摊贩特多,价格45一斤,这价格贵吗?</p> <p class="ql-block">  赶年集,寻儿时的记忆。从古代到物资丰富便捷的今天,不变的却是“赶集”的那份热情,其实,来集市的人,多数都是凑个热闹,赶的却是一份久违的情怀。赶年集洋溢着快乐,充斥着幸福,唤醒着人们童年的记忆。同时也包含了人们对新春佳节的一种期盼,赶年集赶的是热闹,更是年味儿!</p><p class="ql-block"> 新春佳节之际,祝美友们 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兔年大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