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新开始

小飞侠

<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7日,国家宣布“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三年疫情终于告一段落,从此我们开始告别行程卡、健康码,不再被“时空伴随”,不再静默在家,也不必做核酸检测,更不必担心因为没做核酸检测而被赋黄码。本应该心花怒放,释放压抑,但大家呈现的却是担忧。三年政府的悉心指导和照拂,老百姓已然养成遇事靠政府的心态,一旦放开疫情管控,倒不知该如何是好,更何况其时疫情不容乐观的现状。唯一觉得心安的是专家们的发言,说奥密克戎无症状和轻症占90%以上,我等一二十年感冒都难得的应该就是那10%天选人群吧?</p><p class="ql-block"> 12月10号是姐妹们每月一聚事先选好的日子。这次轮到岚负责活动策划,岚选择郫都区四喜烤肉店作为聚会地点,主要还是想避开市中心人多之地,毕竟疫情有点吓人,虽说只是个“大号”感冒,但终究都没有阳过,到底症状如何不得而知,心里还是有一个“怕”字作祟。中午除了我们姐妹几个这桌,就仅有另外一桌,偌大的院子,几乎等于包场。姐妹们品茗悬摆,时间过得飞快。第二日也就是周日晚,岚说她可能阳了,发烧无力,怀疑是白天送老爸去医院感染的。老公周日下午有事出去了一趟,晚上回家就咳咳怂怂的,自觉说到隔壁房间睡觉,免得咳嗽打扰我。第二日一早问他如何,答曰肯定阳了,高烧39℃,浑身没劲。我给他倒好温水,让他把莲花清瘟吃了。给他说自己在家好生休息,多喝水,单位现在也不管密接,我还得上班,晚上回来给做饭。第三日,也就是13日,上午到单位上班,中午去菜市买菜,买好时觉得有点难受,回办公室赶紧开空调午休。午休后身上发冷,肌肉酸痛,浑身不得劲,撑到3点过实在撑不下去,告假回家。回去就躺床上,阳了三天的老公给我端水拿药,吃了就睡,一直到晚上,硬撑着吃了碗老公熬的白米粥,然后量体温,38.6℃,吃了感冒药,准备好温水,半夜痛醒出汗,口干舌燥,喝了水继续睡,一觉到天亮,再量体温,36.8℃,肌肉也不酸痛了,只是乏力。熬了红糖姜茶喝,发汗祛寒,第三日即恢复正常体温,但依然精神不济,腿软无力。姐妹们也几乎陆续阳了,家属也阳了五位,我们这个小团体完全是以一团之力,拉高四川感染新冠病毒的节奏。</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公是家里最先阳的,但好在都是轻症,休息了一周也就复工参加新冠杯复活赛了。家里人陆陆续续也跟着感染,年龄最大的老妈是在我们几乎都感染了后才感染的。因为担心她,随时在家庭群上提醒她吃好喝好休息好,不要不当回事。但任性惯了强势惯了的老妈几乎没当回事,虽然她也是天天在家庭群上发一些说好多老人因这个病住不了院或是走了的自媒体文章,但实际她心里是无知无畏的,可能只是看个标题或者觉得那种情况离她太远,她只是蹲了个好奇。阳了几天后就是冬至,她坚持要到外面吃羊肉,说这样就把“阳”子吃了,好得快。我和弟弟都拗不过,而且她还经常在群上发“孝顺孝顺首先就是顺”之类的文章,好吧,依她老人家吧,不然我们要担多大一个“不孝”子女的罪名。而且从症状看老妈也几乎是轻症,体温头两天也就37.4左右,这两天已恢复正常体温,除了胃口不好,有点乏力,其它比我们当初还好。老妈和我住一个小区,一碗热汤的距离。冬至过后我和老公一个早上过去给她測体温,晚上我下班后先到她那里去经佑她吃晚饭,虽说我们也刚刚阳过有点累,但想的是只要老妈健康,辛苦点也不算什么。后几天老公在药房居然碰巧买到了市面上紧缺的血氧仪,然后每天除了測体温又开始測血氧。大概阳了十天的样子给老妈測了个抗原,显示一道杠,已然转阴。我们松了一口气,所有指标正常,一切向好的方向在转变。我下班依然过去照料她,问她如何,说没得胃口,精神不济,想自己当初也是这样,而且更甚,便安慰她说胃口不好也要吃,你想吃啥子就说,我给您做或是陈婆婆烧菜馆给您端回来。如果真的不舒服,我们就到医院看一下。她坚持说就是胃口差,不去医院,想这几天医院像打仗,去了等上几个小时,没病都整出病来,那就依她吧。给老公说我们继续检测体温、血氧指标,如正常就不去医院。</p><p class="ql-block"> 很快元旦节到了,2022年终于过去,三年疫情管控也告一段落,大家都有一种重生的感觉。元旦节老公给老妈測血氧,只有93,心里咯噔一下,我试着測血氧仪又乱跳显示混乱,老公測也是如此,便自我安慰可能是血氧仪扯拐。问老妈感觉如何,说还可以,问她去不去医院,她直摆手坚持不去。第二日老公一早又过去測,血氧降到90,老妈说她有点气紧,老公回来神色严肃,让我穿好外套,说送老妈去医院。我赶紧拿上手机穿好外套,和老公一起搀扶老妈上车,去往家附近的金沙医院。原打算去省医院,老妈说那里人多,就近看下输点液就回家。去到医院,挂了急诊,元旦的第二天,哪里有过节的气氛,走廊里全是坐着输液的人,男女老少,乌泱泱一大片,输液室更是人满为患,前段时间只是听说医院床位一位难求,今天亲临现场,直观感受冲击太大,所谓感同身受,一定是炭火落在自己脚背上才知道疼,听人描述都是扯淡。将症状给医生描述,医生马上给老妈又做了个血氧,89。说做个CT、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好吧,来都来了,那就检查吧。到的时候近10点,做完所有检查也刚12点,老公说如果在省医院,可能现在CT都还未做上,所以民营医院也有它的好处,相对人少。CT的片子很快就拿到,报告说要第二天出。拿着片子找医生看,医生一看,神情严峻,说需要住院,但现在没床位,我给你开入院证明,你到楼上内科住院部去排队最好直接找院长护士长。我到哪里去认识院长护士长?弟弟和弟媳听说老妈要住院也到了,弟弟赶紧跟很铁的战友联系,说帮忙找人问了,今天肯定住不进去,争取明天住进去,但不保证内科有床位,先在外科找一个,而且老妈这种状况,已有白肺,明天即便住进来可能直接进ICU。赶紧联系岚,记得她说过有个三医院的医生朋友,问她能否找朋友解决一个床位,老妈情况很不好。岚说这个时候找医生都没用,所有医院床位都紧张,你只有赶快打120,将老妈症状描述得特别紧急,可能有希望住进去。困顿无助中想起有个高中男同学在一医院肝胆外科当医生,但一二十年未联络,不知以前的电话变没有,电联向文,果然电话早变。正准备打给同学,弟弟说走走,到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去,朋友说直接挂发热门诊,如果没有床位,他帮忙,肯定住进去。老妈说回家拿换洗衣服洗脸用具什么的,我和弟弟都说什么时候了,先去医院,到时回家拿都行。老公驱车载了我们四人风驰电挚般赶到东三环的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一到发热门诊,接诊的医生一看老妈那种情况,立马让老妈坐在轮椅上,測血氧測体温,马上吸氧,然后才开始开具入院证明。一住进病房,监护仪就插上,医生也第一时间问诊,看了金沙医院的CT片子,脸色凝重,说哪个是家属,我和弟弟赶紧应声。医生说情况不是很好,这两天必须有家属陪伴。然后就拿了几大页的纸,我和弟弟都要签,名字、身份证号、电话、地址。我们都没来得及看签的是什么,心里想的都是终于住进医院了,交给医生治疗,安心了。</p><p class="ql-block"> 我过去问护士,后几天能否请到护工,护士答复医院没有。然后就看到一个医生站在电脑前,正在给家属讲解CT片子,说你们看这个白肺已经这个样子了,我们尽力抢救,你们也要做好准备,到时切管不。家属说他那么大年纪了,就不切管了。我看了一眼片子,即便外行,也觉得悬了,俩肺完全白了,母亲的片子和这个对比,感觉好一些。回到病房,旁边俩床位的阿姨状况还不错,摆谈几句,才知道这家医院是解除管控前成都市隔离病人的专属救治点,难怪从接诊就看出专业素养。12月上旬刚解散隔离病人,12月26日才重新启用这个方舱医院,门边床位的阿姨就是26日开舱时进来的,这样算来阿姨已住进来6天。她说她住西门贝森那边,离金沙很近。她也是在家附近的满地可医院看这个病没有床位,那里的医生推荐他们到这里撞下运气,看有无床位,她儿子把她送过来时正好开舱,就住下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这几天值班安排了下,我首值今晚和明天,明晚弟弟接班,后天晚上老公接班。三天后看能否请到护工,请到就解放大家,只是白天来探视,其它时间交给护工照看。我57,弟弟也53了,也都刚刚阳康恢复阶段,都是半百花甲之人,确实也熬不起了,姐弟俩哪个再生病,更是恼火。</p><p class="ql-block"> 傍晚六点的样子开始输液,氧一直在吸。我以为下午在金沙医院输了液就不输了,结果不仅输,而且半夜三更都又输了两瓶。晚上8点过測血氧就恢复正常,第一次95,10点左右就97了,忙了一天,终于如释重负。在家庭群上给大家报告,也让大家放心。</p><p class="ql-block"> 第二日上午,金沙医院打电话通知可以去办住院手续,回复我们已住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道完谢谢后,母亲说早晓得等今天到金沙医院住院,离家近,你们跑也方便。我顿时无语,老妈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我是不是该告诉她真实的情况呢?我只是淡淡说人家张文宏都说“黄金72小时”很重要,如果您昨天没有住进来,如果今天金沙医院仍然没有床位(有床位的前提是弟弟找了战友帮忙才腾挪出一个床位),那怎么办?她看我有点生气了,才没有继续叨叨。</p><p class="ql-block"> 姐妹们也电联或微信问我老妈病情如何,有否好转。告知他们说情况向好的方向在转变,那天能住进医院,实属老妈的造化。后来从周边朋友同事那里得知家里老人因感染新冠而离开人世的悲凉消息,更是庆幸老天保佑了母亲。</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几天依然是天天输液吸氧加俯卧治疗,老妈胃口也打开了,精神状态好多了。陪护的过程也见证生命的无常,那几天其它病房就走了好几位病人。晚上陪护时根本睡不着觉,走廊里灯火通明,放满了每家各自带来的折叠床,陪床家属的说话声,病房里此起彼伏的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又紧张母亲的病情,几乎睁眼到天亮。第二日一早照镜子,灰头土脸的都不敢多看自己。其后几天又做了两次CT,从2号开始住了半个月的医院,16号终于得以出院。出院医嘱让间断俯卧位通气,吸氧、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想正好我放寒假,家里有暖气,制氧机也买好了,因此老公接上老妈回家,由我们照料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上旬的这段日子,应该是刻在我人生记忆里抹不去的一笔,也是好多像我一样家有老人的群体在那个时间段惶恐无助时仍对未来充满期许的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2023年,让我们重新开始,期待明天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