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贴花花——召陵区实验中学八年级“贴花花”素质实践活动

召陵区实验中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今日暖阳和煦、福气四溢,我们离新年又更近了一步。为了让同学们更真切地感受年节的喜庆氛围、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提升实践能力、丰富寒假生活,在王贯杰校长的统筹引领下,召陵区实验中学八年级特开展“贴花花”素质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腊月二十八的各地年俗主要有蒸面点、打年糕、贴花花、洗邋遢等。其中“贴花花”泛指的是在家里、门前、屋后、窗上等地方,贴上春联、年画、窗花等年节装饰品。相传这一习俗最早源自古代的“桃符”,这在王安石的古诗《元日》中也有出现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 贴春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有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下新一年的福气送给家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年福至好运至——</p> 贴年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因在过年时张贴而得名年画,其中门神是年画里非常重要的题材之一。作为旧时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助功利,降吉祥等。</p> 贴窗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贴窗花,是自古以来人们迎春的方式,也是传统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神话传说、戏曲故事、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皆有出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同学们包饺子、贴花花等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民俗的传承,也是对自己、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福,更传达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奋斗信念。年末岁初,贴花纳福,祝大家都有花样未来!</p>

贴花

春联

桃符

窗花

年画

二十八

实践

新年

八年级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