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胡老师,请签个名吧!”我顺着这稚嫩而又诚恳的声音转过身来,发现身后站着钟凌可等好多位同学,他们每人拿着一本课本,说:“我们快毕业了,请老师签名留念。”我接过钟凌可同学递来的水芯笔,欣然一一签下了我的名字。这是最近一次给六年级上晚自习课时发生的一幕。真是光阴似箭。又一届孩子们即将毕业了。作为一名沅江赴花垣县边城镇支教的老师,我本学年度的支教工作又该告一段落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边城对于我来说早已并不陌生。上一学年度,我与一同从沅江过来的另外两位老师一起在这里度过了一年的支教时光。如今回忆起来,宛如昨日。去年暑假即将结束之际,从电话的另一端传来熟悉的声音:“胡老师,欢迎你今年再来我校支教啊。”这是边城镇中心小学石校的声音。听到这欢迎的话语,我倍感高兴。</p><p class="ql-block"> 再次回到边城。熟悉的清水河,熟悉的小镇,熟悉的校园。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我将在这里用至少一年的时光,继续陪伴这些可爱的山区孩子,续写去年未完待续的边城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接受重托</b></p> <p class="ql-block"> 开学之初,学校教导主任找到我,表示希望我担任六年级班的教学工作。我欣然应允。对于小学来说,六年级是毕业班。为了让孩子步入初中之前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搞好六年级教学成了边城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深知,学校对我如此安排,是一种无言的信任与期待。</p><p class="ql-block"> 第一学期,我担任六(1)班数学教学。边城的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也有一部分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家庭的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们学习上参差不齐。我针对这一情况,我打破常规,制定了“分层教学计划”。即对不同层次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讲解的深度,作业难易程度等,都分不同层次进行设计。让基础较好的孩子能学到新知,同时也让基础比较差的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学期师生共同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之前,杨进同学是一位不怎么爱学习的顽皮小男孩。有一次课间休息之际,他走到我身边,说:“胡老师,我忽然发现数学原来蛮容易听懂的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树德先树人</b></p> <p class="ql-block"> 多数山区学校,教育思想比较传统。反映在教学方面的表现就是只注重语文、数学等必考科目的教学。从长远看,这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语文、数学学习只是一个方面。要想让孩子们德才兼备,就必须除语数之外,其它科目并重。边城中心小学的领导层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本学年度第二学期,石校特意找到我并给我讲述了他的想法,要求我带学校全体六年级(共四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他笑着说道:“补齐我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短板,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我既然是来支教,就理应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我再一次欣然接受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钻研教材,查找案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课件。在三尺讲台之上,我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做人,如何相互尊重,如何相互包容;如何讲道德,讲法治;我用典型案例,教会孩子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我用PPT和视频带领孩子们领略异域风光,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我有时以历史事实教育孩子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我有时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解我们的祖国应海纳百川,溶入国际大家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六(1)班张晨曦同学说:“胡老师的道法课太好听了!”四个六年级班每次上道法课都热烈讨论,兴致盎然。目睹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一次次接受着道德法治意识的洗礼,我很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帮扶走访</b></p> <p class="ql-block"> 给孩子传授知识,培养孩子的品格是我这位支教老师之己任。同时,我也没有忘记对孩子付出自己应有的人文关怀。平时,我主动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帮扶活动。</p><p class="ql-block"> 和上一学年度一样,本学年度我同样接受了学校分配的精准扶贫任务。</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的帮扶对象有九位孩子。其中单亲儿童有三位,留守儿童有六位。他们分布在边城镇贵炭村和板栗树村。周末,我常和当地同事一起深入村寨走访。清水河畔,峻岭深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通过到这些孩子家中走访、聊天,给他们送去温暖和鼓励,了解他们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边城镇贵炭村有一位叫肖进才的男孩子,是一位留守儿童。他是我的帮扶对象之一。我经常去他家中访问。每次临走时,他爷爷握都会着我的手说:“你从益阳远道而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周末休息时间还来关心问候我们,真是太感谢了!”家长们诚挚的话语,使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帮扶工作的肯定。每当此刻,我都会默默告诫自己:我们必须做好本职工作,为山区教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否则,对不起这里纯朴的老乡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尾声</span></p> <p class="ql-block"> 一年的工作又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六月三十日,我们向边小全体同行告辞。下午,我和另一位支教老师一起驾车踏上了返回沅江的行程。途中,意外地接到了石校的电话:“胡老师,你们现在在哪?你们今天不能走,我想再和你们在县城聚一下。没别的人,就我和你们俩。”真诚相邀,无法推却。我们只得调转车头,重返花垣县城。又是一回把酒言欢,尽兴而别。当晚,留宿县城。醉意矇眬之际,我似乎又回到了欢快的校园、古朴的小镇、悠悠清水河。</p> <p class="ql-block"> 边城工作的经历,或许会被时光冲淡。但是,边城镇孩子们纯真的面孔和求知的眼神必将永久留在我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2.7.2.沅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