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收了全校老师手机

问津求真

聊聊读书的事 <p class="ql-block">  校长收了全校老师手机?事出何因?所作何为?先让大家揣度片刻,宕开一笔,我们来聊聊读书。</p><p class="ql-block"> 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就是以色列,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即使在乞讨,他们的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别说衣食无忧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  中国曾经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国度,《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句就是劝学,一共提到“学习”的内容有近50次。另外,造纸术和印刷术让书籍普及到了民间,提高了百姓的阅读书写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够读书,在更大范围人群中形成读书的传统。“学而优则仕”,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打破阶层固化、促进人才流动最为公平有效的途径。科举制度激发了百姓的读书热情,也推动社会上出现更多的官办学院和个人私塾。</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阅读传统正在弱化。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另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人均阅读量,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德国47本、日本45本。这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读书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国民阅读的弱化让人心忧,那么,教师群体阅读的淡化则让人心痛。教师职业天生就该教书读书,然而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裹挟下,很多教师变得眼中只有分数,而对于生命中的阅读却逐渐淡化。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可能成为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学习的教师,在辛勤甚至忘我地工作着,这样的教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聪明的学生教得不会学习。教师孤陋寡闻,他上的课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肯定谈不上方法、技巧与课堂智慧,当然更达不到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境界。教师毫无底蕴,“诲人不倦”就只能是无休止的唠叨,空洞的说教;就只可能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就只能是“教”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p> <p class="ql-block">  大河无水小河干,足以可见,教师阅读的重要性。教师阅读,是提升教师职业修养与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源动力。教师阅读不仅关乎教师群体,同时也关乎下一代,甚至关乎全民阅读的成败。</p> <p class="ql-block"> 教书人必须读书。</p><p class="ql-block"> 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必须要有知识。阅读,就是能保证有源头活水的一个好方法。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坚持专业阅读,提升阅读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仅靠盲目的辛苦只能增加倦怠的成分,是很难达到专业成长和提高质量的目的。教师通过专业阅读,才能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理论的根基,才能逐步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另外,深广的阅读还能让我们从更宽广的层面理解教育,能够从社会的高度看教育,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能够对教育有更多的理性看法,帮助我们建立起教育的信仰、提升自己人生境界和样态。</p> 校长为何收了老师们的手机? <p class="ql-block">  校长收了全校老师手机?事出何因?所作何为?相信大家也猜到了这件事跟读书有关。2019年学期结束,学生放寒假了,我把老师们留了下来,先带他们去新华书店,一辆大巴,浩浩荡荡,瞬间书店里人头攒动,老师们慢慢挑,静静看,每位老师可以选两本书,有些“贪心”的老师跑过来跟我说“校长,我可以选三本书吗?”、“校长,我可以拿这一整套书吗?有六本的”……我都微微点头,表示默许。</p> <p class="ql-block">  书选好了,散发着崭新的墨香,老师们聚集在学校会议室,我讲了简短的5分钟。</p> <p class="ql-block">  我告诉老师们读书有四种派别:不知道读什么和怎么读的“迷茫派”,以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为主;以教学实操为阅读指向的“功利派”,以有一定工作积累、想改进教学的青年教师为代表;在专业阅读基础上有强烈探究意识的“研究派”,他们是教师中的研究者,以教学经验和阅读经验俱佳的中年教师居多;还有一小部分读书高手已进入博览群书的自由阅读状态,阅读与生活浑然一体,读书既是工作的重要推手,也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与教育实践的相辅相成已经为他们营建出营养丰厚的绿洲,他们被称为“自由派”。抛出一个问题:作为问津教师的你们,想成为哪种派别?</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倡议老师们和手机分离两小时,开始静心阅读。上交手机前,我温馨提醒他们先给最亲近的家人、爱人、朋友发条消息,以免这期间他们联系不到你们会担忧。也建议他们发个朋友圈告知“圈内朋友”这两个小时你在“充电”,请勿担心,请勿打扰。</p> <p class="ql-block">  陆陆续续手机上交上来了,全部摆在会议室前面的桌上,很是壮观。我数了一下,数的过程中,几个老师羞怯怯的交上了自己的手机。我能理解年轻教师对于手机的依赖,很多人是手机离手即恐慌,远离手机就没有安全感。但是过于依赖手机,我们就没法亲近和依赖书籍。所有手机都收齐了,我也关掉我的手机,摆在如手机店的“柜台”上,陪着老师们一起安安静静的读书。</p> <p class="ql-block">  对于读书,在这样不被手机里的抖音、淘宝、微信诱惑,不被电话打扰的纯两小时读书时间,还是难能可贵的。很庆幸,老师们都坚持下来,当时间到了,开始有人离开,也有更多的人沉浸其中……走出会议室的人都是满脸的恬静而充实,眼神光亮而坚定。</p> <p class="ql-block"> 后来,老师们把这种阅读方式叫:问津集体阅读。也有老师打趣说:校长讲话5分钟,我们阅读2小时。</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引导问津教师读书的序幕。</p> 充实愉悦的读书分享会 <p class="ql-block">  2小时仅仅是问津阅读的起点,寒假中,老师们在休闲之余继续将两本书读完,春天开学后,学校将组织年级读书分享会和校级读书分享会,分享会也有具体的要求:一是书要细品精读,非常熟练;二是边读边思边写边做,思如何分享推介这本好书,写成10分钟分享的文稿,做成精美的PPT;三是分享拒绝照本宣科,要如给一位知己漫谈好书,娓娓道来,书香弥漫;四是要有舞台感、表现力,普通话、肢体语言、着装等都有要求。</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老师们很享受读书,却不太享受分享读书的过程,有担忧,有焦虑,有阵痛……尽管“不太享受”,但是老师们还很“卷”,都在认认真真的准备,所以每一场分享会都“卷”出了高度和品位。后来,老师们知道活动常态化,感受到学校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就慢慢放松下来,享受读书,也开始享受读书分享。</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的读书分享或是人生哲理与感悟,这让我们身心澄净;或是切身体会和故事记录,这让我们感动回味;或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给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周颖分享的书籍《人类群星闪耀时》描绘了14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历史瞬间和历史人物,其中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茨威格没有仅以结局评定成败,他所书写的,是勇敢、进取、坚韧、责任等最闪耀的品质。正是这些品质,让成功者名流千古,也成就了失败者悲壮却无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王娟分享的书籍《父母的语言》,英文译名是《三千万词》,作者达娜·萨斯金德和一系列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出生脑力劳动家庭的孩子与出生体力劳动家庭的孩子在语言词汇方面的差距有3000万之多,而这巨大的词汇鸿沟与家庭环境,阶级无关,与早期的语言环境,尤其是三岁前的语言环境,特别是父母的语言有关。</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江志求分享的书籍《平凡的世界》中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但他们却能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汪梦分享的书籍《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爱与救赎。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睽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p> <p class="ql-block">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读书分享会老师们分享的层次和状态又有提升,全程两小时倾听者沉浸其中,问津教师以书为媒,带着大家在书海中远行,让灵魂骑在纸背上,看草木山河,观日月古今。</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吴璇分享的书籍《开往远方的列车》讲述了从美国纽约前往西部的十四个孤儿的故事。吴老师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呼吁社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陪伴成长。</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陈娜分享的书籍《好好活着》告诉我们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时刻,但绝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这本书为在人生旅途中辛苦奔波的人们带去勇气与力量,为处于艰难困苦中相互守望的人们送去温暖与信念。</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王晓丽分享的书籍《山山水水 聊聊画画》不是通过传统的硬核灌输,而是用简单细腻的文字,以慢慢聊的形式传授古代绘画有关知识,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来介绍中国画,将原本抽象的中国画理论变得深入浅出。</p> <p class="ql-block">  开卷有益,阅读后的分享更有价值。读书分享能使阅读更专注,更深入,更有目的;读书分享能有力传播好书,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集体阅读圈;读书分享能提升书籍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在边读边思边议中获得深刻感悟,也能形成批判性阅读思维。</p> <p class="ql-block">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每一次的读书分享活动,让我们可以倾听不同的故事,与相似的灵魂不期而遇。每一次分享都带着我们超越时空,窥见了不一样的世界,经历了不寻常的冒险,探索了不可思议的未知。</p><p class="ql-block"> 孔子“韦编三绝”、李密“牛角挂书”、董仲舒“目不窥园”,早在几千年前,读书的种子就在中国人的心里深深扎根,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赓续绵延的文明传统。在问津故里的新洲,问津一小始终坚守传统底蕴,倡导书香文化。学校创办三年,教师读书亦三年。</p> 寻找最美书店 阅读点亮人生 <p class="ql-block">  2021年寒假,我继续带老师们读书,还倡议老师们去探寻当地的“藏书阁”。我发起了“寻找最美书店 阅读点亮人生”的寻书、读书活动,“寻找最美书店”就是鼓励教师寒假期间到当地城市、城区、乡镇的不同角落寻找最美书店,发现知识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美,在寻找“最美书店”的奇妙之旅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阅读点亮人生”旨在鼓励教师假期阅读,培养高雅爱好,形成高洁志趣。坚持阅读,使教师“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来感受一下问津教师寻觅到的全国各地的“最美书店”!</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刘青</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又合书舍</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武汉大学南三区</p><p class="ql-block"> 神秘又诡异的门头吸引了我,不自觉停下脚步向里张望,娃娃头、钟表、木偶的双手不合时宜的出现在这家书店,让人害怕却又想一探究竟。店主一人伏案在角落里,只听见钟表滴答滴答!书本被岁月打磨而泛黄……</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尹娜</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新洲区“新华书店”</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新洲区衡州大街102号</p><p class="ql-block"> 新华书店于1937年4月22日在延安诞生,店名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党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宣传阵地。新华新华,新的中华。</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何雪</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深圳宝安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广东深圳宝安区宝兴路一号</p><p class="ql-block"> 在城市的喧嚣中有这样一个地方,遗世而独立,走进图书馆立刻就有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张慧(小)</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黄埔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开萝大道4号</p><p class="ql-block"> 在暖暖的午后,或是华灯初上的傍晚,找一间书屋,倒一杯清水,捧起一本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那种感觉就像是初恋。那一刻眼里已经装不下其他,无比怀念那种感觉,黄埔图书馆就像一个大家闺秀,继承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来到这里你会爱上阅读!</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梁金艳</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武汉店)</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江汉路61号(地铁C出口旁)</p><p class="ql-block"> 繁华街道中不可多得的宁静,和蓝色的深邃沉浸在冥想之中,热爱文学的人彼此邂逅的圣地,这就是书店赋予武汉的确幸。</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谭小兰</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利川新华书店中心门店</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清江大道307号。</p><p class="ql-block"> 书店是喧哗都市的净土、灵魂的寄托所。走进利川新华书店,能真切的感受到纸墨书香,让你疲惫的心灵尽情放松,享受难得的安宁、不一样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汪梅华</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外文书店</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武昌区中南路11号</p><p class="ql-block"> 完成改造升级的外文书店以整体建筑外立面“山外有山”为主题,在日益拥挤的中南路的街道上,打开了一个Tiffany蓝的窗口,视觉上瞬间吸睛。</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戴锦花</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毛毛虫童书馆</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新洲区新洲大街55号(新世界广场内)</p><p class="ql-block"> 走进书屋,便是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择一日闲暇,带上孩子来这里剪一段幸福时光。</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陈娜</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几何书店</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武昌区和平大道绿地缤纷城五楼</p><p class="ql-block"> 低调、文艺、高颜值是它的标签。这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洞穴式书店,颇具仪式感的拱门,泥土质地的洞穴,令人过目难忘。&nbsp;</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吴璇</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江汉书店</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荆州吾悦广场的三楼</p><p class="ql-block"> 每一面有点陈旧的白墙被满屏书籍覆盖,不加粉饰却别有一番风味,我被这该死的迷人的气质深深吸引。</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江志求</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集英书店</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新洲区学林·金澜铭邸小区东1门旁</p><p class="ql-block"> 一次偶然刷抖音看到的这家店,原以为就是卖资料文具了,来了才发现书店好大,书的种类也特别多,非常适合“书呆子”。</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程静</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中信书店</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15号永旺梦乐城武汉金桥店F1层</p><p class="ql-block"> 玻璃幕墙的通透明快,沉稳大气的建筑风格,中信书店外在颜值吸睛,而内在底蕴静气。书籍封面斑斓,种类繁多,摆放规整,彰显稳重而严谨的儒雅宁静之风!&nbsp;</p> <p class="ql-block"> 问津教师:刘华梅</p><p class="ql-block"> 书店名:问津城市书房</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址:新洲区邾城街齐安大道503号</p><p class="ql-block"> 小镇街边人间烟火处,书店用色彩、清咖、灯光等元素,打造纯粹、静谧的空间氛围,静坐书房,拥有“浮生半日闲”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春天来了,在老师们娓娓道来的分享中,我们领略了全国各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最美书店”,寻找到读书人的精神栖息地,老师们分享的极具书香气息的圣地定会迎来更多问津教师的探寻与驻足。</p> 借书赠书读书藏书 <p class="ql-block">  《黄生借书说》里有一句:书非借不能读也。借的是书籍,还的是友情,阅读就成了借者与被借者跨时空的精神交流,一本好书升华了友情,洗涤了灵魂。</p><p class="ql-block">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人生中吃喝朋友不缺,“高山流水”的知己难求,若得一挚友,赠书为盟, 结为学友。</p><p class="ql-block">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书虫”、“书迷”还得藏书,偷偷藏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把“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藏于一方书柜,延续文明。</p> <p class="ql-block">  2022年岁末,我向全体教师发起“借书赠书读书藏书”活动,借书、赠书、藏书的目的还是读书,作为一名问津教师无论你的书籍是哪种方式获得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读书变成生活习惯,将读书活动做成学校的常态活动。我们期待2023年春天的问津读书分享会,这必将是一场弥漫墨香的精神文旅。</p> <p class="ql-block">  在问津,这一次一次的深耕阅读,漫谈思悟,这一次一次的精神输入和文化输出,都是一次次自我的修行和集体的升华,成长之路无法回头,与书相伴的日子也无须回头,在人生前进的路上书籍加深了生命的厚度,拓宽了生命的维度。在一次一次的分享中,问津教师用生活所感读书,用读书所得生活!</p> <p class="ql-block">  “校长收了全校教师的手机,却给了我们手机无法给予的宝贵东西。”问津教师夏慧芳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撰写人:徐红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新洲区问津第一小学</p>